舒云的手术刀和护創膏
对林彪感兴趣的人,一定知道舒云女士的大名。舒云,开了一个博客,前来观赏的人不少。其中,精彩的东西也不少,譬如,连载了《毛家湾纪实》。
舒云在《《林豆豆口述》:特殊环境下的成果--兼复刘家驹《我写林彪传的遭遇》》一文中提到了自己的博客:
从2005年起,我在新浪网开办了博客《舒云探访九一三事件》,这是国内第一个探访九一三事件的平台,现在每天都有新博文,目前已有4000多篇博文。点击量逐年上升,从每天几百几千到现在每天一两万,累计已达一千万以上。
这里所说的“每天都有新博文”,就包含有张云生的贡献。我当然并不反对舒云对张云生所著的连载,并且还赞赏这一工作。只是,转载必须是作者的原文、原意,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删改。这应该是任何一个博主应有的基本道德吧。舒云在连载《毛家湾纪实》的时候,还加了说明:
此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后,因各种原因再也没有再版,但它是研究林彪的重要资料,也是稀有资源。所以本人花了工夫,按原书做了校对,补充,比较完整地呈现大家。版权当然属于原作者,请下载引用时注明。
“校对”当然是应该的,“补充”就有点奇怪,原书不完整?需要“补充”?不过,舒云的恶劣之处,在于她不仅仅“做了校对,补充”,而且还进行了删改。舒云在《遭遇》一文中还说:
五、邪路乎?正路乎?
刘家驹先生在《我写林彪传的遭遇》一文中,盛赞了几位林彪事件研究的海外学者。其实,这几位学者也是我极为赞赏和尊敬的学人,而且他们几位同样也是我的朋友。然而,刘先生竟然指责说“与这些真诚的、有责任感的学者相比,舒云走的是一条邪路。”真不知此话从何说起。
舒云在林彪事件研究中到底走的是一条什么路?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走的是一条艰辛、曲折,但又是光明正大的路。
我们就来看看舒云的“艰辛、曲折,但又是光明正大的路”。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一定知道,中国古代有很多的江湖大盗,靠劫财为生。他们常常在路上设一路桩,旁边贴着: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
于是这钱财就滚滚而来了。估计舒云也是从这些江洋大盗身上受到了启发。在她的博客旁边贴着下面的字:
此博是我开,此文是我转,虽转非白转,留下买路钱。
古人要收买路钱,靠的是手上的兵器,收取买路钱,舒云要收买路钱,靠的是手术刀和护创膏。
舒云在连载之时,加上了不少狗屁不通的“舒云按”,就像米饭里面夹进了不少的石粒,这大概就是舒云所说的“补充”吧。当然,如果从好的方面考虑,就譬如看金圣叹批注《水浒传》吧,既能够看到原著,也能够看到金说。虽然说拿舒云和金圣叹比,无异于地下天上了。同意不同意,你可以自己判别。不过,舒云的恶习不止于此,她还喜欢阉割,估计舒云以前养过猪,看到有什么东西出头就咔嚓一下。其刀法之精准,技术之娴熟,令人叹服。当然,阉割这活儿除了手术刀以外,还需要用护創膏,也就是省略号。剪子一剪,加上几个点,告诉读者,这儿剪过,至于剪掉什么,无可奉告。于是,读者看到的《毛家湾纪实》就不是,或者说,不完全是,张云生原著的《毛家湾纪实》,而是经过了舒云阉割的《毛家湾纪实》。为了还张云生一个公道,也为了让读者能够领教一下舒云的阉割术,特作本文。
《毛家湾纪实》共14章136节,430页,舒云的博客共163节,下面是文字对照,其中,《毛家湾纪实》以页记之,舒云的博客以节记之。
《毛家湾纪实》原著 | 《毛家湾纪实》在舒云的博客 | ||
页 |
| 节 |
|
22 | “文化大革命”中的第一批受害者成千上万,林彪前妻生的女儿林小琳也是其中之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加害林小琳的不是别人,而正是林彪和叶群。 | 7 | “文化大革命”中的第一批受害者成千上万,林彪前妻生的女儿林晓霖也是其中之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加害林晓霖的不是别人,而正是叶群。 |
31 | 就这样,经军委常委讨论决定采取的一项稳定部队的重要措施,被林彪、叶群以“等主席批示”为借口,无限期地压了下去。 | 11 | 就这样,经军委常委讨论决定采取的一项稳定部队的重要措施,被无限期地压了下去。 |
33 | 林彪、叶群整贺龙,就是用的这个荒谬的逻辑. | 11 | 林彪、叶群整贺龙,就是用的这个荒谬的逻辑(博主按:林彪整贺龙,纯属作者猜测,就凭叶群让宋某写揭发材料,就是林彪要整贺龙?如果是林彪整贺龙的话,那么九一三事件后贺龙为什么没有立即放出来)。 |
38 | 林彪,叶群在贺龙问题上煞费苦心,对社会上的动乱却如隔岸观火,无动于衷。 |
|
|
42 | 此时,又有上海二医大“红纵”的一个红卫兵代表,拿着“血衣”,来见林彪、叶群,要求给予支持。林彪脑子一热,又要采取行动了。 | 14 | 此时,又有上海二医大“红纵”的一个红卫兵代表,拿着“血衣”,来见林彪、叶群,要求给予支持。 |
69 | 我把胡敏的电话内容报叶群,叶群冷笑说:“活该!邱会作的小姘头一大串,现在人家都起来揭他,叫我们怎么说!” | 24 | 我把胡敏的电话内容报叶群,叶群冷笑说:“活该!……现在人家都起来揭他,叫我们怎么说!” |
121 | 由于林彪摇头不同意,肖华被剥夺了参加“七一”晚会的权利。在平时这算不了什么,但在那个一切都已反常的年代,这往往关系到一个领导人的政治命运。“不让肖华出场!"这等于林彪的一种表态。实际情形也正是这样。从此,肖华在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 47 | 由于林彪摇头不同意,萧华被剥夺了参加“七一”晚会的权利。在平时这算不了什么,但在那个一切都已反常的年代,这往往关系到一个领导人的政治命运。…… |
121 | 林彪、叶群利用“5.13事件”作文章,如果以为他们仅仅是为了搞垮肖华,那又不对了,他们挥动这个棒子真的“打了一大片,保了一小撮。” |
|
|
121 | 空军的吴法宪,借林彪大整贺龙之机,把反对过他的大批高级干部搞了下去。但他高兴没有几天,自己又四面楚歌了。 | 47 | 空军的吴法宪,……高兴没有几天,自己又四面楚歌了。 |
122 | 海军的李作期也是如此。“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他在林彪、叶群的幕后操纵下,一举搞倒了海军政委苏振华,并且把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打得靠边站,但他们在海军也给自己树立了强大的对立面。特别是李作鹏,许多人对他恨之入骨。4月份有一天,叶群听说李作鹏正在受一些人的围攻赶快打电话给那个群众会场,编造假话说林彪要找李作鹏去谈话。等李作鹏到了毛家湾,叶群火速派人把李作鹏秘密送到京西宾馆,从此,“保护”起来。也是在“五一三事件”之后,李作鹏在海军的处境才开始有所改善。 | 47 | ……4月份有一天,叶群听说李作鹏正在受一些人的围攻赶快打电话给那个群众会场,编造假话说林彪要找李作鹏去谈话。等李作鹏到了毛家湾,叶群火速派人把李作鹏秘密送到京西宾馆,从此“保护”起来。也是在“五一三事件”之后,李作鹏在海军的处境才开始有所改善。 |
122 | 林彪曾收到一份要求坚决打倒邱会作的誓言书,在上面可以看到,总后机关大多数人都签了名,足见邱会作的民愤之大,如果没有“5.13事件”,邱会作即便不倒,站出来工作也是相当困难的。 | 47 | 林彪曾收到一份要求坚决打倒邱会作的誓言书,在上面可以看到,总后机关大多数人都签了名。……如果没有“五一三事件”,邱会作即便不倒,站出来工作也是相当困难的。 |
122 | “5.13事件”竟然成了转折点,这是为什么呢?前面提过,这正是由于林彪、叶群精心地利用了这一事件的结果。 | 47 | “五一三事件”竟然成了转折点,这是为什么呢?…… |
123 | 对这样的结局,叶群十分得意。她经常在工作人员面前洋洋得意地吹嘘说:“解放军内部这么大的乱局,首长没讲一句话,只看了一场戏,就把那个‘冲派’压垮了。 | 48 | 对这样的结局,叶群十分得意。她经常在工作人员面前洋洋得意地吹嘘说:“解放军内部这么大的乱局,首长没讲一句话,只看了一场戏,就把那个‘冲派’压垮了(舒云按:张云生只是个秘书,虽处在事件中,但并一定看清其中奥秘。“新三军”是造反派,“老三军”是“老保”。林彪支持“老保”,是他一贯思想的继续。关于“五一三”,请参见邱会作回忆)。” |
126 | 这样一来,钓鱼台的“左派”英雄们在林彪、叶群眼里就变得更加可爱了。 | 50 | 这样一来,钓鱼台的“左派”英雄们在叶群眼里就变得更加可爱了。 |
135 | 但是我们谁也没想到,这是后来林彪、叶群搞垮杨成武的一个信号。 | 53 | 但是我们谁也没想到,这是后来搞垮杨成武的一个信号。 |
136 | 从这件往事的回忆中,我可以察觉出林彪、叶群对杨成武已开始有所不满。但我难以理解,这能成为在杨成武身上重开杀戒的真正原因吗? | 54 | 从这件往事的回忆中,我可以察觉出林彪、叶群对杨成武已开始有所不满(舒云按:任命某军军长和打倒杨成武有联系吗?看不出来)。但我难以理解,这能成为在杨成武身上重开杀戒的真正原因吗? |
136 | 事实上,厄运终于降到杨成武的头上了。同杨成武一起被林彪、叶群搞垮的还有空军政委余立金、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傅崇碧。当然受到“杨余傅事件”株连的还有一些高级干部和普通干部。 | 54 | 事实上,厄运终于降到杨成武的头上了。同杨成武一起被搞垮的还有空军政委余立金、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傅崇碧。当然受到“杨余傅事件”株连的还有一些高级干部和普通干部。 |
140 | 叶群迫害她的行为令人发指,但其后果尤为严重。事实上,它成了数日之后演成所谓“杨、余、傅事件”的导火线。 | 55 | 事实上,它成了数日之后演成所谓“杨余傅事件”的导火线(舒云按:张云生看到只是很片面的一个情况,杨余傅事件远没有这样简单)。 |
150 | 这事情并不大,但它能反映一个人的灵魂。叶群的灵魂是极端丑恶的;我因当了这个倒霉的林办秘书,灵魂深处也受到了损伤。 | 59 | 这事情并不大,但它能反映一个人的灵魂。叶群的灵魂是极端丑恶的;我因当了这个倒霉的林办秘书,灵魂深处也受到了损伤(舒云按:这件事叶群做得确实不太地道。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叶群并不知道打倒杨成武。如果叶群知道打倒杨成武,那她还能在几天前把衣服送给与杨家关系密切的丁某吗?这倒正好与叶群调动她弟弟工作互相做了佐证。张云生无意中为叶群与打倒杨余傅无关做了个注脚。进一步说,因为林彪这些文件外的消息都来自叶群,叶群不知道打倒杨余傅,林彪更不会知道。谢谢张云生,披露了事情真相)。 |
153 | 林彪想从哲学上讲清楚“绝对与相对”的关系,但他自己就是爱讲“绝对”的,因此他越讲,大家听了越糊涂。 | 60 | 林彪想从哲学上讲清楚“绝对与相对”的关系,但他自己就是爱讲“绝对”的,因此他越讲,大家听了越糊涂(舒云按:本来就不是林彪想讲的,是毛泽东的命题)。 |
154 | 在这次会议上,林彪宣读了一份中央的命令,免去杨成武的代总参谋长职务,任命黄永胜为总参谋长;宣布余立金是“叛徒”,逮捕法办;免去傅崇碧的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的职务,任命温玉成为北京卫戍区司令员。 | 61 | 在这次会议上,林彪宣读了一份中央的命令,免去杨成武的代总参谋长职务,任命黄永胜为总参谋长(舒云按:黄永胜是被周恩来“骗”到北京的,他根本不想来北京任职。而林彪本来是想让黄永胜试试,叫他代总长,但毛泽东划掉了“代”字);宣布余立金是“叛徒”,逮捕法办;免去傅崇碧的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的职务,任命温玉成为北京卫戍区司令员(舒云按:这一系列的任免都是在毛泽东那里开了四次会定下来的,由毛泽东拍板,别人无权决定)。 |
155 |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北京城,除了毛主席、周总理住的中南海之外,有两个地方最引人注目:一个是林彪、叶群的住地毛家湾,另一个是江青、康生、陈伯达和中央文革的住地钓鱼台。我当时作为林彪办公室的秘书,目睹了毛家湾与钓鱼台的主人们你来我往,眉来眼去,也多少闻到了一点他们之间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血腥味儿。 | 61 |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北京城,除了毛主席、周总理住的中南海之外,有两个地方最引人注目:一个是林彪、叶群的住地毛家湾,另一个是江青、康生、陈伯达和中央文革的住地钓鱼台。我当时作为林彪办公室的秘书,目睹了毛家湾(舒云按:应该是叶群,不包括林彪)与钓鱼台的主人们你来我往,眉来眼去,也多少闻到了一点他们之间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血腥味儿。 |
157 | 不久后,以中央名义向全党转发了《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听林办的老秘书们说,主席对这个“纪要”亲自修改过三遍;我在林办的档案中,也曾看过主席批改稿的抄件。自此,江青的名声大振,林彪也从中大大沾了光。 | 62 | 不久后,以中央名义向全党转发了《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听林办的老秘书们说,主席对这个“纪要”亲自修改过三遍;我在林办的档案中,也曾看过主席批改稿的抄件。自此,江青的名声大振。 |
177 | 1967年8月,钓鱼台与毛家湾合谋,向毛主席先斩后奏而拼凑的那个军委办事组,叶群名列第三,一跃居于各老帅之上。 | 70 | 1967年8月,钓鱼台与毛家湾合谋,向毛主席先斩后奏而拼凑的那个军委办事组(舒云按,军委办事组并不是如张云生所说,否则“两案”就不可能从罪状中将此条拿下),叶群名列第三,一跃居于各老帅之上。 |
177 | 1967年底,叶群又成了代行中央政治局职权的中央碰头会成员,俨然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 | 70 | 1967年底,叶群又成了代行中央政治局职权的中央碰头会成员,俨然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舒云按:叶群的高升完全是毛泽东一手操办,让她代替林彪出席会议,给她种种职务。后来毛泽东又亲笔在九大中央政治局委员名单上添上叶群的名字。而林彪是坚决反对叶群出头露面的。林彪的悲剧就在于他的身体限制了他去约束叶群)。 |
177 | 由于毛家湾的捧场,江青的权势也扶摇直上。 | 70 | 由于毛家湾的捧场,江青的权势也扶摇直上(舒云按,此说不确,江青的势力是毛泽东捧的,毛家湾只是叶群敲敲边鼓而已)。 |
190 | 张春桥也知道自己历史不净,资本不多,何况“炮打”来头不善,与其铤险自绝,不如顺水推舟,因此只好逆来顺受了。 | 75 | 张春桥也知道自己历史不净,资本不多,何况“炮打”来头不善,与其铤险自绝,不如顺水推舟,因此只好逆来顺受了(舒云按:“炮打张春桥”到底是怎么回事,张云生只看到表面现象,这一大通议论很难说是事实真相)。 |
193 | 毛家湾与钓鱼台在暗中勾心斗角,但在明面上,还一如往常地过往甚密。特别是在关于“左”与“右”两军对垒的场面中,他们还是唱着一种腔调,玩着一种把戏。它的典型表现是1968年10月召开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在那次会上,他们沆瀣一气,以清算所谓“二月逆流”为借口,大整包括朱德、陈云、叶帅、徐帅、聂帅和李先念、李富春等在内的一大批老革命家,把个会议搅得乌烟瘴气。 | 76 | 毛家湾与钓鱼台在暗中勾心斗角,但在明面上,还一如往常地过往甚密。特别是在关于“左”与“右”两军对垒的场面中,他们还是唱着一种腔调,玩着一种把戏。它的典型表现是1968年10月召开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在那次会上,他们以清算所谓“二月逆流”为借口,大整包括朱德、陈云、叶帅、徐帅、聂帅和李先念、李富春等在内的一大批老革命家,把个会议搅得乌烟瘴气(舒云按:整个八届十二中全会的调子是毛泽东定的,林彪怎么可能有权利?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实际上林彪、叶群是在刻意保护这些老同志的,这从吴邱等回忆录中可以看出来)。 |
199 | 这里谈不上毛家湾和钓鱼台谁更明智些或愚蠢些,但既然是两家合拍的政治恶作居,钓鱼台宁愿在幕后牵线,而把前台的主要角色派给毛家湾的人去扮演。 | 78 | 这里谈不上毛家湾和钓鱼台谁更明智些或愚蠢些,但既然是两家合拍的政治恶作居,钓鱼台宁愿在幕后牵线,而把前台的主要角色派给毛家湾(舒云按:关于批“二月逆流”,那是毛的意思)。 |
201 | 在黄永胜出国问题上出现的摊牌,大概就是他们这种利害冲突的第一个回合。 | 79 | 在黄永胜出国问题上出现的摊牌,大概就是他们这种利害冲突的第一个回合(舒云点评:张云生虽身在毛家湾,但他对上层的斗争只是看到表面现象,所以他的推测往往并不是事情的真相)。 |
此刻,林彪、叶群都已发觉,温玉成原来不仅是自己人,而且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心腹。但他的被贬职是木已成舟,林彪只好照曹操杀蔡瑁之策行事了。 | 87 | 此刻,林彪、叶群都已发觉,温玉成原来不仅是自己人,而且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心腹。但他的被贬职是木已成舟,林彪只好照曹操杀蔡瑁之策行事了(舒云按:关于温玉成被贬,不一定是张云生猜测的这样,请参看邱会作的回忆九届一中政治局委员的选举)。 | |
225 | 由此可见,他反对毛主席是由来已久的。然而他在公开场合,却大声疾呼:“谁反对毛主席,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这简直成了莫大讽刺。 | 89 | 由此可见,他反对毛主席是由来已久的。然而他在公开场合,却大声疾呼:“谁反对毛主席,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这简直成了莫大讽刺(舒云按:对毛泽东的某些做法持有异议,不等于反对毛主席)。 |
243 | 林彪、叶群开口闭口不离“突出主席”,“紧跟主席”,但对一个当初曾在主席身边工作、后来又到毛家湾负责警卫工作的韩庆余,却一直百般防范,戒心重重。 | 97 | 林彪、叶群开口闭口不离“突出主席”,“紧跟主席”,但对一个当初曾在主席身边工作、后来又到毛家湾负责警卫工作的韩庆余,却一直百般防范,戒心重重(舒云按:是叶群防,而不是林彪。林彪一向不管杂事)。 |
277 | 事后不久,郭连凯透露说:叶群下令给吴法宪,让他立即派架飞机去杭州,把那个小陈“接”回北京来。小陈回京后,吴法宪连夜亲自“审问”,并逼他写了“检查交代”材料和不得再和豆豆接触的“保证书”。第二天,小陈又被用飞机秘密送往新疆某地。他从此不用说再看豆豆一眼,就连回北京也难了。这一切,都是吴法宪在叶群的幕后指挥下干的。吴法宪的外号叫“草包”,干正事并不中用,但围着叶群的指挥棒转,他是相当卖力的。 | 109 | 事后不久,郭连凯透露说:叶群下令给吴法宪,让他立即派架飞机去杭州,把那个小陈“接”回北京来。小陈回京后,吴法宪连夜亲自“审问”,并逼他写了“检查交代”材料和不得再和豆豆接触的“保证书”。第二天,小陈又被用飞机秘密送往新疆某地。他从此不用说再看豆豆一眼,就连回北京也难了(舒云按:据悉,这位小陈后来到中联部上班了。看来这位小陈是个人物)。这一切,都是吴法宪在叶群的幕后指挥下干的。吴法宪的外号叫“草包”,干正事并不中用,但围着叶群的指挥棒转,他是相当卖力的。 |
| 我和李文普参观之后,共同的感觉是:这个“堆山”不成功。回到毛家湾后,我们如实地将参观中所得到印象向林彪作了汇报,林彪一声未吭。他想亲自看看“堆山”的念头顿时打消了。此后数年也一直未再提起“堆山”的事。林彪靠脑子一热轻提轻放,倒也不在乎损失了什么;但“堆山”不仅在北京,而且在别的地方也徒劳地进行着;一笔相当可观的人力、物力就这样糟蹋掉了。 |
| 我和李文普参观之后,共同的感觉是:这个“堆山”不成功。回到毛家湾后,我们如实地将参观中所得到印象向林彪作了汇报,林彪一声未吭。他想亲自看看“堆山”的念头顿时打消了。此后数年也一直未再提起“堆山”的事。 (舒云按:堆人造山是毛泽东提出来的,林彪只是具体实施。1964年12月,为解决平原地区的设防问题,中共中央军委提出堆筑人造山。1965年1月,军委办公室会议决定成立5个修建人造山小组,先在天津、苏北地区试点。4月,毛泽东听取有关堆山问题的回报时说:“有山的要打点洞子,没有山的要堆山,做点工事。”工程兵为此设计了人造山的模型、图表和方案。1967年5月,工程兵在北京主持召开堆山工程会议,研究制定《人造山工程战术技术要求(草案)》,第二年2月,经毛泽东和林彪批准,总参谋部转发了这个《要求》) 林彪靠脑子一热轻提轻放,倒也不在乎损失了什么;但“堆山”不仅在北京,而且在别的地方也徒劳地进行着;一笔相当可观的人力、物力就这样糟蹋掉了。 |
323 | 林彪本人大概也慢慢明白了这一点。而我军的“紧急战备”,是执行林彪“第一个战斗号令”的结果。 | 115 | 林彪本人大概也慢慢明白了这一点。而我军的“紧急战备”,是执行林彪“第一个战斗号令”的结果(舒云按:这话不对,我军的“紧急战备”是毛泽东的意图,林彪也是执行者)。 |
373 | 待遇稍优一些的学者是杨老。他是中国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以前担任过某大学历史系和中文系的教授。对这位年至花甲、学识渊博的老学者,林彪、叶群都不敢轻视,并且期待他对自己有所效劳。因此在毛家湾“帮助工作”的学者中,杨老是唯一受到林彪接见的人。这样一来,这位熟知历史但对现实颇为无知的老人更加劲头十足了。 | 143 | 待遇稍优一些的学者是杨老。他是中国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以前担任过某大学历史系和中文系的教授。对这位年至花甲、学识渊博的老学者,林彪、叶群都不敢轻视,并且期待他对自己有所效劳。因此在毛家湾“帮助工作”的学者中,杨老是唯一受到林彪接见的人(舒云按:其实,林彪接见谁张云生并不全知道,比如林彪就接见过“帮助工作”的官伟勋,参见本博连载的《我所知道的叶群》)。这样一来,这位熟知历史但对现实颇为无知的老人更加劲头十足了。 |
383 | 这就是我从我所能接触到的环境中,所看到的1970年夏季的政治形势。 | 146 | 这就是我从我所能接触到的环境中,所看到的1970年夏季的政治形势(舒云按:张云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毛家湾之所以敢和钓鱼台斗,最关键是汪东兴误导了他们。汪不止一次对叶群和黄吴李邱说“毛和江是两回事”。林彪和黄吴李邱至死都不反毛,1970年夏季他们怎么会反毛呢?他们只是反江青)。 |
384 | 毛主席一提议准备召开四届人大,林彪就向主席提出了“设国家主席”的主张。林彪、叶群从苏州回到北京后不久,于运深给我看了一份叶群在苏州和主席秘书来往的电话记录。叶群给主席秘书的电话说,请他转报主席:林彪提议设国家主席,并由毛主席兼任国家主席,因为“这是国内外人民的共同愿望”。 | 147 | 毛主席一提议准备召开四届人大,林彪就向主席提出了“设国家主席”的主张(舒云按:“设国家主席”是毛提出来的,他让汪东兴在政治局会议上传达,让林副主席当国家主席。所以才有了林彪给毛的“三条”)。林彪、叶群从苏州回到北京后不久,于运深给我看了一份叶群在苏州和主席秘书来往的电话记录。叶群给主席秘书的电话说,请他转报主席:林彪提议设国家主席,并由毛主席兼任国家主席,因为“这是国内外人民的共同愿望”。 |
395 | 我在北京值班,对当时庐山正在发生的一切毫无所知,但从叶群那次杀气腾腾的电话中,已经能够嗅到一点火药味了。 |
|
|
笔者始终不解的是,舒云为什么对林彪这么恨?一看到“林彪”两字,立刻就一剪子下去。
舒云女士,可以说是著作等身,如果不是等身,至少也可以等腰了。不过,舒云女士所有的,不仅是笔和纸,还有着手术刀和护創膏,对于这样产生出来的文字,有多少可信度,也就可想而知了。你对张云生的文中,赞成也好,反对也好,鼓掌也好,批判也好,这都是你的权利。不过,用手术刀和护創膏来进行转载,实在是不入流的小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