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好几个网友的博客或者评论中都提到了会去Goodwill店里“淘宝”,本人偶尔也会去本地的 Goodwill店里转转,看看是否能幸运地找到一二个中意的可收藏的宝贝, 如果能以低价收购中意的工艺品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各地的Goodwill 是连锁店,全称为Goodwill Industries International,Inc. 是一家非盈利机构。 它依靠广大民众将多余或弃之物品的自愿捐赠,由其庞大的廉价零售商店网络销售后提供资金为美国、加拿大及其它多个国家的有障碍的人提供就业培训或就业安置服务以及其他的以社区为基础的项目。所以,无论是民众的捐赠还是去店里购物,都是对社区及其就业事务的支持,同时也使得一部分原来会去垃圾场填埋的物品被重复利用,利于环保。
本人有一次在Goodwill 就收入了一件属于中国出口创汇时期的花卉山石纹漆雕小盖盒,直径6.5厘米(如图所示),应该是那个在1949年成立而现在早已经消失了的原北京雕漆厂器产品。它器型虽小但制作还是比较精美,关键是这个工艺品可以说集了中国漆雕工艺之大成,由手工制作雕刻而成。虽是一件年代并不久远的近现代工艺品,但依然可以作为收藏品收藏。
雕漆是以大漆为材料、以手工雕刻为技艺特征,在历史上不间断地发展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漆器品类。雕漆主要包括剔红和剔犀。剔红是在漆胎上髹一定厚度的朱漆,然后在漆层上雕刻花纹。
根据北京文明网的相关介绍,设计、制胎、髹漆、画工、雕刻、打磨抛光是传统的雕漆制作的六道基本工序,其制作流程如下:
设计
雕漆的设计要做的实际上就是雕漆制作过程中的策略、规划与管理。设计包括功能的考虑、题材的选择、胎体的造型、画面的构思、锦纹的图样以及后期在制作中随时需要在造型上细化的图样、打磨抛光的要求、安装细节等,还要考虑订货、工期和工钱等。雕漆设计师必须懂得制作,因为设计师需要设计画面,也需要组织技艺。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物力,杜绝浪费,也是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
制胎
大漆是液体,需要附着在一定的介质上,这种介质就是“胎”。漆器的“胎”有脱胎(夹纻)、木胎、竹胎、陶胎、皮胎、绳胎等。制胎包括胎体的制作和对胎体的加工两部分。对胎体的加工叫作地。作地分为两步:擦漆和糊布。作地是对胎体的处理,修补胎体的缺陷。
髹漆
髹漆是雕漆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髹漆在窨房完成,每天漆工师傅按时进窨房,在作地以后的胎体上层层髹涂漆,直至达到设计的厚度。这个厚度就是雕工雕刻的基础。需要的厚度是5-10毫米,而1毫米的厚度大概需要髹漆20道左右,因此需要髹涂200多道漆。
画工
画工是把设计好的纹样转到“漆坯”上的一道工序。传统雕漆制作的画工工序分为过稿、描黄、贴黄、描白。
雕刻
雕漆在雕刻的时候,漆层是软的,因此雕漆的雕刻技艺和理念,与其他硬质材料上的雕刻有别。
雕漆的雕刻本身又分为两大工序: “上手”雕刻和“下手”雕刻,一般是先做“上手”,后做“下手”。这两大工序,也可以交叉进行。“上手”又分为五大工序,分别叫做剌、起、片、铲、勾。“下手”就是雕刻锦纹。所以,雕漆的雕刻可以分为六个小工序,相应地有六种刀具和六种用刀的技艺。
磨推
雕刻完成以后,需要在自然条件下晾4-6个月,具体时间根据天气情况而定。表层达到一定的硬度以后,就可以打磨抛光了。打磨抛光用的工很可能比雕刻用的工还多,有“雕一磨二”的说法。打磨抛光的目的是体现漆质之美,充分呈现漆质内敛的光泽与细腻的美感。
雕漆的传承与保护
雕漆技艺是“活体的记忆”,技艺本身承载着雕漆的历史和演变。雕漆在历史上传播范围一直很小,现在北京市也只剩下极少数人还在做。这些传递前人技艺、又以过人的智慧推动和发展这种技艺的人,对于雕漆传承,起着异乎寻常的重大作用。他们用作品来彰显这门技艺的意义和价值,他们所拥有和正在做的,是对雕漆最好的保护。
而作为一名普通的收藏爱好者,能拥有来自中国的真正的雕漆工艺品,并对其维护和保存,也算是对中国雕漆工艺的一种传承和保护吧
太佩服了,真是专家,特别喜欢这个漂亮,有内容的漆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