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三让徐州的故事,好像看起来刘备是天选之人,徐州的救星。
但是其实不然。
刘备成为徐州牧,完全是陶谦手下的两股政治势力博弈,互不相让导致的折中结果。
这两股政治势力都不想让对方接班陶谦成为老大。
所以干脆就便宜一个外人!
这直接导致刘备在徐州的统治非常不稳定。直接导致后来的曹豹許耽开城迎接吕布。
首先从陶谦的基本盘说起。
陶谦不是三国演义上面描述的老好人,而是和孙坚董卓一样的野心家,边地军阀。
当年边章韩遂在西凉造反,朝廷派张温去镇压,张温带去的三员自带军队的边地大将,就是董卓孙坚陶谦。
陶谦能打,是因为陶谦的基本盘是丹阳兵,这和董卓的西凉兵,孙坚的江东兵并称天下精兵。
黄巾之乱后,为了保证徐州的安宁,就让手握精兵的陶谦当了徐州牧。主要是防止黄巾余党叛乱。
所以,陶谦手上的丹阳兵,以及丹阳兵的统帅曹豹許耽,就是陶谦的基本盘,曹豹許耽的地位,大概相当于董卓手下的李傕郭汜,孙坚手下的程普韩当。
但是,徐州本地的世家大族,陈登家族,糜竺家族,势力都非常强大,陶谦手下的曹豹許耽,都是武将,治理徐州,陶谦还得倚重陈登糜竺这些大家族。可以说,这两派互不相让,陶谦在还能压制住矛盾,如果陶谦不在,谁都不想听对方的指挥。
曹豹許耽一方,曹豹是下邳相,执掌首都下邳的军政大权。
陈登糜竺一方,糜竺是徐州别驾,别驾是州牧的副手,所以糜竺相当于徐州副州牧,徐州的第二号人物。
双方都是位高权重。互不相让。
所以在陶谦病重的时候,推举继承人的问题上,刘备就成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勉强选择。
刘备和曹豹一起合作,抵抗过曹操,还一起吃了败仗,算是一起扛过枪出生入死的战友。而且同样的边地武将出身。对于军队的麻烦和委屈,比起世家大族子弟更能理解。大家有共同语言。
而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还读过书,是大儒卢植的学生,比起曹豹許耽这些兵痞子,陈登糜竺更能信任几分。
曹操随时可能打过来。没有一个能调和两派的人物不行。
所以,接受刘备当老大,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结果,刘备当了徐州牧之后,明显偏向了徐州本地的世家大族,这导致曹豹許耽非常不满。
刘备手下有关羽张飞,是要带兵的。
于是毫无意外的直接就夺取了丹阳兵的指挥权,这是动了曹豹許耽的奶酪。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徐州需要钱粮,刘备不倾向糜竺陈登的士家大族是不行的。
而关羽张飞能打,这两派谁对刘备更有用,是不言自明的。
刘备可以没有曹豹許耽,但是绝不能没有粮食军饷。
但是从曹豹許耽的角度来看,就不一样了!
感觉自己被过河拆桥了!
特别是让张飞来守下邳。直接指挥曹豹許耽。这是刘备犯的最大错误。
要知道张飞的性格,重士大夫轻士卒。
在徐州,谁是士大夫,谁是士卒?
不就是世家大族会读书的陈登糜竺是士大夫,刀头舔血一路打上来的曹豹許耽是老卒?
一个张飞都能爬到自己的头上来指手划脚,自己还得赔笑脸,这能忍?
于是趁刘备关羽出征袁术,曹豹許耽就开城迎接吕布来当老大!
张飞有所察觉,所以先下手为强干掉了曹豹。但是曹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的是整个丹阳兵集团的利益,所以没有曹豹,一样有别的人给吕布开门。
刘备在徐州没有基本盘,所以根本不是曹豹許耽的对手。糜竺倒是投资了刘备。可是糜竺力量不够,而另外一个世家大族陈登虽然和刘备交好,但是却有自己的野心,是不会为了刘备和吕布死磕的。
所以,刘备在徐州退居二线,按照干部能上能下的原则,在吕布同志和徐州中央各位同志的劝说下,发挥高风亮节,黯然下台,退位让贤,为徐州人民发挥余热,镇守小沛。成为历史的必然。
这次教训,让刘备学了功课,到荆州之后,再也不肯去突袭刘表刘棕夺取荆州牧这个虚名,而是老老实实的发展自己的基本盘,拉拢荆州派系里面反曹的诸葛氏,黄氏,在荆州积累自己的人望。
这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