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角度发掘历史的盲点

专门讲古而不论今,从新的角度发掘历史的盲点
个人资料
咲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从我的亲身工作经历,谈谈为什么高科技公司不可能把工作移出美国

(2025-09-19 14:34:38) 下一个

我投资审核过一个项目,是大学的成果,研究的是生物燃料发电,这个项目,是几个大学合作的结果。

一个大学A是生物燃料方面的专长,和能源部有关系,而另外一个学校B,专长商业上的技术转化和孕育,还有一个初创技术公司C,就负责技术的实现。后期还有学校B的法律系和律师事务所介入,看环保法规的情况。

每次大学A提出一个方案,在A的实验室完成之后,表明这个技术可行,下一步就要把这个技术拿到公司C,在他们的模拟大规模实施实验室进一步研究可行性。实验室技术可行,还必须实现工业化技术可行,这有一个鸿沟,如果C发现工业化不可行,就得回转到大学A,再想别的方案。

技术通过了大学A和公司C,工业可行了,就得转到学校B, 看看经济上可行不可行,很多技术上可行的,实现起来太贵,肯定不可能工业化,不行又要回到大学A再考虑替代方案。

无论是A的实验室,C的工业模拟设备,都是高科技设备,不是在美国之外就能随便找到的。

对于懂美国法律的伙伴,也不是美国之外的人能办到的。

我就问你,如果把A的工作移出美国到印度去。没有设备怎么办?A的结果要给C实现,远程根本说不清楚,原料和试验试件还要国际间运输。这个过程是无数个来回。因为在附近,自己可以直接拿皮卡拉过去。跨州都麻烦,别说跨国。

A学校做试验,操作人员都是老手,十多年的经验,根本不是招个新手就能做的。就算你有设备也做不了。而这些老手,又都是以前的老手带出来的。

A,B,C有时还会在一起开会,共同解决问题和提出新的可能方案。有时就在A学校或者C公司里面,顺便就把方案测试了。有问题难题现场解决。

B的软件,也是学校的,是有专利的。C的软件,非常昂贵,有专有技术。

跨国怎么搞?

许多高科技公司的核心资产是其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业机密和专有技术。将研发工作外包到海外,可能会增加知识产权泄露的风险。美国的法律体系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相对成熟和完善。

到时你搞了一半,快成功了,结果发现印度雇员把这个技术偷走,搞个自己的公司赚钱,你哭死。

B处理着海量的敏感用户数据。根据美国的法律法规(如某些行业的隐私保护法),这些数据可能需要在美国境内处理和存储。将相关工作转移到海外,可能会引发数据主权和合规性问题。

根本不是想转移到海外就可以转移的。

请个美国人代替H1B,贵不了多少。但是省了很多麻烦。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