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颐阙在四川,是中国唯一碑、阙、墓、神道、石兽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葬制实体,其阙身则是保存最为完好,雕刻最为精美,内容最为丰富的珍贵古迹。
高颐阙为一对带子阙的双阙。东阙已残,西阙完整,为十三层巨石叠砌的重檐五脊式庑殿顶仿木结构建筑。其上有汉隶铭文:汉故益州太守阴平都尉武阳令北府丞举孝廉高君字贯方。书法精湛,为汉隶书法上品。
碑文记载:高颐,字贯方,颛顼的后裔,才学出众,为官清廉,因“天降灾殃,害我贞良”,公元209年死于任上,“臣史播举而悲叫,黎庶踊泣而忉怛”,并立碑建阙,颂扬功德,作为子孙后代学习的楷模。
李清照赵明诚夫妇,在宋代曾经来这里拓印碑文,而近代梁思成和林徽因也对这座古老的汉阙进行测量、绘图、拍照并记录研究。
所有的人都在惊叹高颐阙的精美,但是,没有人研究过高颐这个人,以及他的死亡过程。
我查过历史书,没有找到高颐的任何纪录。
现在唯一的线索,就是他死于公元209年。这是纪录在他碑文上的时间,不会错。
公元209年,是赤壁之战之后的第二年。
在益州方面,没有任何记载。这个时候,益州牧是刘璋。
再来看刘璋的纪录,高颐死亡的九年前,公元200年,被刘璋派遣屯兵防御刘表的赵韪叛乱,蜀地多处响应,幸得刘焉之前收容荆州、三辅非法移民建立的“东州兵”拼力死战,才平息了叛乱,杀赵韪于江州。
这场叛乱,其实是蜀地的本土势力,相当于“让益州再次伟大”的益州本地共和党红脖子派,和荆州、三辅流民非法移民控制的外来势力民主党的对决。
而高颐死亡的三年后,公元212年,就发生了张松献地图,向刘备出卖刘璋的事情。
而高颐,出生于四川,是益州本地派。
这就产生一个疑问,刘璋的统治基本盘,是荆州、三辅非法移民建立的“东州兵“。可是益州太守,这个相当于首都所在城市负责行政和治安的第一把手,位高权重的职位,却让一个益州本地派的人担任,不觉得可疑吗?
从刘璋一贯的作为来看,当时的人王粲有这样的评价:「璋性寬柔,無威略,東州人侵暴舊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闕,益州頗怨。」
也就是说,刘璋为人宽厚柔弱,别人不怕他,荆州、三辅非法移民建立的“东州兵“欺负四川的本地人,刘璋制止不了,所以益州的老百姓怨气很大。
现在明白刘璋为啥让一个益州本地人高颐,来担任首都所在城市益州的太守,负责行政和治安的第一把手,负责治安了吧。就是对付非法移民欺负四川的本地人的。
但是,基本盘,军队掌握在东州人手上,没有军权的高颐负责首都益州的治安,维护益州本地人的利益,制止当权的利益集团对本地人的欺负,会有什么下场,用脚指头都能想到。
不是游泳被淹死在游泳池,就是不小心被烧死在阳台。
益州本地人知道高颐是为他们出头死的,等于是包青天因为办案动了别人的奶酪,莫名奇妙的死亡。所以,才会出现“臣史播举而悲叫,黎庶踊泣而忉怛”这样的场面。可以说是全民悲愤。
刘璋,这个东州人的傀儡,能说什么?大概只能叹息,厚葬高颐,不会去追查原因,捉拿凶手。
而墓碑上“天降灾殃,害我贞良”这八个字,话里有话,充满了悲愤之情。
这,就是中华国宝高颐阙背后隐藏的三国谋杀案。
三年后,看透了刘璋的无能,再也受不了的张松等人,开始寻找明主,这才有了张松献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