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pika

旅居美国的所见所闻所感
个人资料
laopika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回国日记(14)英语沙龙

(2025-02-14 13:58:19) 下一个

      回上海两星期了,今天应邀来到以前学英语的老年大学,停了一年的英语沙龙,今天随着我的回归,再次举行了。

      都是些志同道合的老年同学,大家一阵互相问候寒暄后,我们开始了今天的主题。

     我为这次沙龙选择的 Topic 是 Benefits for older Americans,其实就是按照我去年写的博文,《令人惊叹的老当益壮》里的内容展开的。

    我先介绍了马里兰的 50+ 老年活动中心,那里每天有乒乓球、斯诺克、舞蹈、唱歌、绘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而且还提供免费的午餐(只是需要提前预约),我还给大家展示了上个月的菜单照片(每天换花样的),最后又在沙龙群里,发布了下面那张两位高龄老人在活动中心就餐的照片,让大家看照片猜年龄。



    大家异口同声地猜:大概七八十岁吧,谜底揭晓后,令众人惊叹不已(一位98 岁(右边),一位87岁)。

     我介绍完后,大家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沙龙组织者 Mary 感慨地说:作为祖父母,阿拉中国老人都把照顾孙子孙女作为自己的责任,每天都在辛辛苦苦,忙忙碌碌,接送孩子,为孩子做饭,几乎是年中无休的。她也不例外,日常生活基本被套牢了,每星期只有周末,儿子媳妇休息时,她才能来老年大学玩玩。

     另一位同学 Nance 问:美国老人有帮带孩子的吗?我回答:我们小区里,几乎很少看到有外国老人在带孩子,只看到几位国内来的老人,经常推着小孩车来 playground 玩,大概是两国文化不一样吧:)。

      换个角度看,外国老人没有替儿孙带孩子的责任,同样,等老人老了,孩子也没有必须照顾老人的责任。我在美国超市和加油站,经常可以看见有的孤独老人,拄着拐杖或助步器,在步履艰难地购物和加油,也许他们一旦生活不能自理了,去养老院才是个出路。所以,两国文化也是各有利弊吧。

      说起文化差异,我再次发表了我的观点,中国老人经常会说句口头禅,阿拉老了,不中用了,正在往来的路上去了(We are on the way to death),其实我们真应该学学人家老外,抛开政治观点不说,那拜登和特朗普都八十了,还在为选总统四处奔波,奋勇拼搏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8)
评论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亦缘' 的评论 : 你说的没错,所以现在上海一般老人带孙辈,但不住在一起,我同学就是每天宁可早出晚归,去儿子家帮带孩子,确实够辛苦的。
亦缘 回复 悄悄话 这个老年大学很不错,是一个看世界的窗口。
两代人互帮互助,听起来挺美好的,但做起来有许多问题。比如带孩子的不同理念,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相处,婆媳矛盾,等等。我觉得现代社会已经不适合了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水星兄过奖了,我在美国的活动中心绝对不是主角,两星期才去一次,打打乒乓球,聊聊天而已:)。你小舅子也是入乡随俗,在上海只能是随大流的,辛苦并快乐着,你们身在海外,自然是按海外的习俗做了:)。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皮卡兄真厉害,两边的老年中心都是主角。我小舅子夫妇现在上海,天天在家里带孙子孙女,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我太太跟我儿子说,你要以后有了小孩我们坚决不带,他姐弟二人的观念天差地别。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海风老师言之有理,中国老人一般都具有牺牲精神,为了儿孙,舍得一切,我在这里的华人朋友中,也有类似的,和老外比,文化差异还是太大了。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皮卡好文,中西价值观不同,中国向来是以家庭为本,西方以个人为本,也难怪中国老人习惯了为家庭付出,为子孙做牛做马都在所不惜,因为他们期盼老有所依,子孙会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只是这种期望多半是失望,毕竟不是农业社会了,再孝顺的子孙许多时候也是心有余力不足。愿老乡在上海开心!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桔子熟了' 的评论 : 现在国内老人如果不带孙辈的,通常也是活的很精彩,唱歌跳舞旅游,很潇洒:)
桔子熟了 回复 悄悄话 足可见文化差异在老年人晚年生活上的差异,但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国内城市老年人可能也变化不少?愿老了也能活出精彩。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是的,石头城的活动中心午餐特别丰富,所以去的人可能太多了,所以需要制定收入限制,我们这没有这个标准,因为华人本来就少,大部分都是老外。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马里兰州是深蓝州,对老人的福利真是不错。据我所知,马里兰州Rockville的一个华人老人活动中心设立了低收入的人才能免费的条件。我的一个朋友退休后无聊,希望加入那个华人活动中心,但她不符合低收入的条件,吃饭需要交钱。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是的,三观差异也越来越大:)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文化差异之大越来越明显。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老乡好,在外旅行还来我家鼓励我,谢谢,祝旅途快乐!期待后续再读到你的好游记:)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林向田' 的评论 : “当上总统是有很多个人利益的。”这点古今中外,都差不多,真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鹿葱过奖了,我们只是群志同道合的英语爱好者,尽管口语都很差,但相当于人民广场英语角来说,老年大学教室的平台挺好的。我通常会把在美国学英语的体验介绍给他们。大家也是其乐融融。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山高水阔' 的评论 : 只有年龄限制,没有任何收入限制,在注册时,反而规定如果你家庭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请注明:)。收入高低都可以参加,但中心鼓励 donation,例如午餐,50岁以上不到60岁的,需每顿交7美元,哪怕过了60的,我们都会在餐后在小纸袋里放点小零钱,以示谢意:)。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我是因为过去在老年大学学过英语,大家建了个沙龙群,不定期地在学校教室开展聊天活动,也没有老师,自由自在地胡说八道,练练口语。我不在,他们就不活动,我回去了,就又活动了:)。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谢谢Canhe 鼓励,我遇到的这两位美国老太太,还真是自己开车去的,我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国内老人确实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带孙辈为己任,牺牲自己。如今的年轻人尤其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养不教,将来恐怕不会再去带孙辈了,只能花钱交给社会服务了:)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anhe' 的评论 : 给老朋友canhe 上茶了!冬天喝红茶,大红袍,我国内带来的:)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1

哈哈哈,同意!上一篇皮卡伉俪的文也很感人。:)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美国老人自立值得提倡。
“拜登和特朗普都八十了,还在为选总统四处奔波”不值得提倡,因为当上总统是有很多个人利益的。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皮卡才是真正的文化大使,说真话贴真图!
山高水阔 回复 悄悄话 50+老年活动中心和免费午餐,有没有低收入的限制?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赞这种乐观的精神!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老皮卡回上海给国内的老人们交流美国养老文化,很不错。台湾老人养老在美国与中国之间。
canhe 回复 悄悄话 中西文化的确有差异。我在美国ymca健身房里接触到的老美同学,8-90岁了还在自己开车到建身房。一位89岁的寡妇老太腿脚受伤了,还坚持到健身房,请一个90几岁的老头接送。他们不觉得孤独可怜。你在上海能介绍美国的生活,还受欢迎不容易,中国传统观念,若要好,老敬小,老人带孙也是心甘情愿的,天伦之乐其乐融融,也没什么不好,只要不是勉强就行。我只担心,现在的年轻妈妈们自己不带小孩,将来做了长辈怎么会带孙辈呢?这老敬小看来要数失传的。老皮卡中外文化交流使者去,为你点赞!谢谢好分享!
canhe 回复 悄悄话 坐上老皮卡家沙发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