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我写的一篇关于上海疫情的博文,里面引用了微信上的一个消息,说来自军队和16个省市的医护人员驰援上海,准备通过全民检测,甄别阳性,隔离患者,以阻断传染,计划4月11日之前实现社会面新增清零,4月18日可以有条件的重新开放,从近几天的实际进展看,此目标恐怕难以实现了。
我得出此结论的原因在于,最近上海每日新增病例不减反增(见以下数据):
《上海疫情每日统计(确诊+无症状)》
3月1日1+1...
3月10日11+64...
3月20日24+734...
3月30日355+5298...
4月9日1006+23937
由此可见,至少到目前为止拐点仍未出现,恐怕4月11日清零是奢望了,现在坊间已有传言,市里准备至少要等到五一节后了,甚至于还有解封没有时间表的流言,今天美国国务院批准上海领事馆雇员及家属可以自愿撤离,形势严峻可见一斑。
我的兄弟姐妹们现在都在感谢我提前劝他们早做准备,囤足食品和常用药品,也算是未雨绸缪了。尽管他们都收到了小区送来的食品,但也是根据小区不同差异很大,我大哥和姐都分别收到了荤素搭配的礼包,而我妹妹家却一个蔬菜礼包得几户人家分享,她就只分到几根胡萝卜,亏得4.1 前她就每天凌晨起来刷app囤了不少,否则也得吃酱油汤了。
我大学同学微信群里近来的热门话题,早已从俄乌战争转到了如何过好当下的居家封闭日子,大家分别晒出了自家收到的礼包照片,同样各有千秋,但一个共同点都是每天算计着过日子,因为哪怕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其中一位大哥调侃说:他家已完全进入美式生活,每天改吃两餐了,反正都宅家,每天懒觉睡到自然醒(除了被喊去做核酸),上午11点吃个早午餐(Brunch),然后就等晚餐了,既省力又省菜:)。
另外一位同学为了解决独居老人的困难,请人帮忙买了一袋食品送去(见下图),她让我们大家猜猜总共多少钱。
我猜100元人民币,有人猜200,也有人猜500,最后答案揭晓:865+50(跑腿),她说现在阿拉上海人只要能抢到菜都是不问价格的,连狗粮猫粮都是紧俏货,何况是2500万人吃的东西呢,听的真让人心酸,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游戏时的口号,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令人断肠的清明节已经过去,我的兄弟姐妹们原定去宁波为老父亲落葬,因为疫情只能取消了。如今只能各自在家为他老人家点烛香祈祷,疫情阻碍了我们实现老人入土为安的遗愿,真是情何以堪啊!
现在我们最担忧的是身处青浦护理院的老母亲,由于疫情,护理院自春节后一直封闭不让家属探望,前几天母亲的病友突然去世,院方才允许子女去一人探望,大概由于子女小区封闭的因素,子女也不能到场,最后还是靠护工协助送走了老人,说起来都是泪啊。 好在我老母亲最近还很争气,状态不错,知道子女不能去探望,反而对护工说,没关系的,我要活到一百岁了,孩子们总会来的,我们听了都只能含泪祈祷:苍天保佑,让她能平安挺过这一关吧!
英国疫情早期也是在如何管理照顾老人院方面状况频出,唉,上海原本是国际化的大都市,希望能尽快有合理政策出台…
我大姨妈,不识几个字的,八十了。她小区被封两周后有经验,在这次封控前还给我哥哥送去不少肉菜。
祝老妈们坚强!
我也在一个群里读到了原上海长征医院主任医师缪晓辉的相关呼吁,只是不知执政者是否会聆听。在疫情爆发早期,缺乏有效治疗药物和没有相关疫苗,尚可理解当时的封城政策;而在如今有有效治疗药物和疫苗并且病毒致死率下降的情况下,还釆用封城手段和不顾后果坚持病毒清零,那便是改既蠢又坏。
读得泪目,同问,上海什么时候解封?
缪晓辉以这个数据估算,仅是糖尿病患者,上海因新冠疫情全面封控后,额外增加死亡人数可能高达2141人。“说到底,奥密克戎感染后的死亡率远远低于医疗挤兑带来的额外死亡。”
喜欢面子工程的政府不尊重科学、不顾民生而坚持“清零”的做法最终将是颜面扫尽(一年多前的抗疫成功庆功大会就是其中一例)。特别可悲的是这种政治正确高于科学防疫的乱象和陷阱最大受害者是普通老百姓,尤其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而特别可怕的长远效果是人性的良知和独立思考的丧失。 中国防疫面临两种选择:(1)放弃清零,尊重科学,与病毒共存;(2)继续清零,劳命伤财,死要面子活受罪地折腾。何去何从,拭目以待,我祈祷是(1)。
祈祷你的老母亲和所有亲人平安度过封城,祈祷上海早日解封!
封城就是为了这些老人孩子,如果放开,就像美国老人院护工出出进进就把老人传染了。到时候说什么都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