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古国基本概况
在谈论外蒙古的独立拉扯之前,先来看看外蒙古的基本概况。
外蒙古, 国土面积并不小,15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19大的国家。
但是仅与俄罗斯和中国接壤,远离海洋,是内陆国家。(是仅次于哈萨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
人口约360万(2024年),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主权国家(人口密度约2人/每平方公里)。比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号称地广人稀的国家还要稀。(加,澳人口密度分别为4.6人,3.5人/平方公里)
首都乌兰巴托为最大城市,人口约170万,全国近一半的人口都居住在首都。
蒙古国可耕地较少,大部分国土被草原覆盖。
蒙古国的主要宗教为藏传佛教。97%以上的人为蒙古族。
人均GDP接近6,000美元(2024年),外贸严重依赖中国。出口8成去往中国。
(2024年,中蒙双边贸易总额1299亿人民币元。其中,中国向蒙古出口322亿元,从蒙古进口977亿元,主要是煤炭和铜精矿。)
二、围绕外蒙古独立问题的来回拉扯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1271年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灭亡后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但经常在边境与明朝发生冲突。(16到17世纪起蒙古开始受到藏传佛教影响)
17世纪末时蒙古全境被纳入清朝统治范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崩溃,外蒙马上开始寻求独立。
1911年12月,博克多汗登基称帝,宣告外蒙古独立,但此时蒙古尚缺乏其他国家的外交承认。
1915年中华民国与苏联签订《中俄蒙协约》,外蒙古实行自治。
四年后,1919年袁世凯主导下,中华民国出兵外蒙古,同年废除外蒙古自治。
1921年在苏俄的支持下,外蒙古再次独立。
1924年外蒙古废除君主立宪制,建立奉行社会主义的蒙古人民共和国,是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当时除了苏联外,世界上主要国家均未承认外蒙古独立。直至1945年雅尔塔会议,蒙古主权国家地位逐步被国际社会公认。
中华民国则采取了折中的方式,声称由外蒙古人民投票自决。
1945年8月14日,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宋子文等人在蒋的授权下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民国政府声明“日本战败之后,如外蒙古的公民投票证实这种独立愿望,中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并以现在的边界作为国界。”同年10月20日,外蒙古独立公投结果公布,97.8%的公民赞成外蒙古独立。1946年1月5日,中华民国政府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也承认外蒙古独立。(1949年10月16日和蒙古建交,确认了外蒙古独立。)
但是蒋介石代表的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后又拒绝承认蒙古国。理由是中华民国政府认为苏联违约在先,苏联并未做到“不援助中共”等条件,故废除《中苏友好条约》,不承认外蒙古独立。
但是1961年蒙古申请加入联合国时,中华民国代表在美国和苏联压力下,以缺席的方式放弃使用否决权。
及至2012年5月21日,中华民国大陆委员会以新闻稿形式重申其承认蒙古国为一独立国家。
三、外蒙古的苏俄化与去俄化
辛亥革命以后,蒙古谋求独立,苏俄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长期影响/控制蒙古,也从经济上,军事上支持蒙古,文化上俄化蒙古,强奸蒙古民意。苏联解体之后,蒙古经济上失去了外援,十分困难,政治上,文化上却迎来了相对独立,蒙古当局努力去俄化。
自1924年蒙古共和国建立起,蒙古人民革命党在苏联影响下,在蒙古推广斯大林模式,采取消灭宗教,牧业集体化等方式改造社会,同时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废除传统蒙文,改为与俄语相同的西里尔字母并普及教育,极力苏俄化。
1929年起,蒙古当局先后没收封建王公及部分封建主的财产,对民众进行广泛的思想清洗,军事镇压,没收佛教寺院的财产,摧毁庙宇,中高级喇嘛则送入劳改营或屠杀光,着力摧毁蒙古传统的藏传佛教。
从1933至1953年,据苏联统计有3万6千蒙古国人死亡或失踪(当时的外蒙古人口不到百万)。
1937年7月,苏联处死蒙古国总理博勒吉德·根登;1939年3月,继任者阿南德·阿玛尔再遭处死,由苏联指派的霍尔洛·乔巴山担任国家领导。1945年8月10日,蒙古向日本宣战,乔巴山率蒙古人民军与苏军配合,出兵中国东北,对抗日本关东军。
1952年霍尔洛·乔巴山去世后,尤睦佳·泽登巴尔长期担任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最高领导人)。
冷战时期,蒙古追随苏联,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蒙古各级领导人也都由留学苏联的毕业生担任。从1960年代起,蒙古由单一的畜牧业国逐渐变成拥有矿业、动力、燃料等工业体系的半工业国,工业产值由由1940年的12.77%上升到1980年的42.5%。城镇化也逐步超过60%。在大国苏联的照料下,物质生活还不错。
诸多方面则深受苏俄政治/文化影响,包括对西里尔字母的使用,建筑方面体现如乌兰巴托的高层公寓,原型俄式的都市公共设施系统等等。
中苏分裂时期蒙古始终站在苏联一侧,中苏交恶后,苏军驻扎蒙古 ,蒙古成为双方对峙的一线。
从极端亲俄到极端去俄化,苏联解体是转折点。
1990年1月12日,首都乌兰巴托爆发示威,最终演变成民主化革命,迫使蒙古当局进行政治改革。去苏俄化,去社会主义已现苗头。
1991年8月,苏联解体,彼时已无力影响蒙古。
1992年2月12日,蒙古人民共和国改国名为“蒙古国”,通过蒙古国宪法,并更改国旗国徽,宣布放弃社会主义,实行多党制。
整个九十年代蒙古经历了一系列经济危机和私有化改革,21世纪后在矿产品带动下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对外奉行“第三邻国”政策,积极发展多边外交。
此间,蒙古努力去俄化,逐步恢复传统蒙古文化,推广藏传佛教。
(蒙古的藏传佛教虽然备受打击,但近年来,藏传佛教重新在蒙古国内占据了重要位置,现在蒙古国的佛教徒人数超过总人口的一半。
当今的蒙古国,全国人口中约53%信仰藏传佛教,约3%信仰伊斯兰教,2.9%信仰萨满教,38%没有宗教信仰。)
2014年,蒙古国议会通过法律并规定自2014年起所有官方文件统一使用传统蒙古文。2020年3月18日,蒙古国政府通过《蒙古文字国家大纲(三)》,决定从2025年起全面恢复使用传统蒙古文,国家公务中同时使用西里尔字母蒙古文和传统蒙古文;新闻出版部门到2024年前必须同时用双文发布内容。
四、外贸严重依赖中国,但是文化上,意识形态上又非常警惕中国
2024年,中蒙双边贸易总额1299亿元。
其中,中国从蒙古进口977亿元,几乎占蒙古出口的80%。(主要是煤炭和铜矿)
除了矿产大量出口中国,蒙古最富盛名的特产羊绒原毛也大量输出中国。
尽管蒙古经贸上严重依赖中国,但是文化上,意识形态上又非常警惕中国,民间甚至非常仇视中国。不少蒙古民众甚至认为中国是蒙古的诸恶之源。
2005年末,以“泛蒙古运动”为名义的团体袭击了大量华人所开的超级市场和酒店。
事实上,极右团体长期排斥中国,蒙古国内广泛存在支持的民众。例如,当极右团体发现街头的广告或招牌上并列使用汉字与蒙文时,他们会要求店主取缔,甚至破坏其店面。因此,在首都乌兰巴托,汉字已几乎消失(连日本商店的汉字也改为使用假名或英文),而华人店主则为了免受袭击而将招牌改为蒙文与英文并列。)
近年蒙古极右派势力的反华、反华运动迅速蔓延。因“与中国男人同寝”的理由,不少蒙古女性被剃光头,中国人或与中国有关系者被蒙古人屠杀的事件频发。乌兰巴托市内的新民粹主义者四处书写“射杀中国人”的标语。其中代表性的极右团体“蓝色蒙古”(音译为“福福蒙古”)成员有数千人,在人口仅360万的蒙古比例相当可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蒙古的民意。
但是官方却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理性和总体友好。
2014年,习近平到访蒙古国时中蒙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24年,中蒙双边贸易总额1299亿元(同比增长11.2%)。
其中,中国从蒙古进口977亿元(同比增长5.8%),几乎占蒙古出口的80%。主要是煤炭和铜矿
中国向蒙古出口322亿元(同比增长31.4%)。
中国贸易逆差655亿元。
从过去十年看,中蒙双边贸易规模稳定快速增长,特别是在近两年,中蒙贸易规模达到千亿级。2024年中蒙贸易额是2014年的2.9倍。
2024年,中国从蒙古进口最多的是能源类产品(尤其是煤炭),进口金额619.5亿元,占比63%。
其中:
进口煤炭8293万吨,进口金额597亿元,占比61.1%。
进口原油56.9万吨,进口金额22.7亿元,占比2.33%。
其次是金属矿产品,进口金额300亿元,占比30.7%。其中:
进口铜精矿155万吨,进口金额238亿元,占比24.3%。
进口铁矿石742万吨,进口金额36亿元,占比3.7%。
第三是农副产品。进口金额26.6亿元,占比2.72%。其中:
进口羊毛1.63万吨,进口金额11.7亿元,占比1.2%。
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油菜子、松子、肉类。
另外进口绵羊5.13万只。
归结起来,中国从蒙古进口最主要就是煤炭和铜矿。二者合计差不多占进口的90%
但是中国向蒙古出口的商品更为广泛
其中出口较多的是机械电子类产品,出口金额98.8亿元,占比30.7%。包括
工程机械(提升机/起重机/输送机/挖掘机/钻机等,含零部件)。
矿山机械,特种机械,破碎/磨粉/模压机(含零部件)。
锅炉、发动机及零部件。
电机/电力设备,变压器/稳压电源/电路器/电气控制装置等。
通讯/音像设备
其次是运输设备类产品,出口金额72.8亿元,占比22.6%。包括:
汽车,货车近万辆
拖拉机及牵引车,挂车/半挂车,摩托车/脚踏车等
第三是金属及其制品(以钢铁制品为主)
第四是农副产品及食品。
然后依次是塑料/橡胶及其制品、家具/玩具/运动/游戏杂项制品、石材/陶瓷/玻璃制品、木纸制品、化学品与化工品、纺织鞋服、精密仪器等。
五、蒙古哈韩
蒙古才360万人口,作为内陆国家,对两个邻国俄国,中国都充满警惕,对韩国却表示了友好和亲近。大量的蒙古人跑到韩国去打工。
蒙古经济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来自于出国劳务者的汇款。蒙古GDP的10%以上是来自出国劳务者的汇款。蒙古人最大的外出劳务国是韩国。官方统计有三四万蒙古人在韩居住。占蒙古总人口约1%。
每年旅行造访蒙古的韩国男性也非常多,许多是以买春旅行为目的的,在蒙韩国人经营的以卖春为目的的卡拉OK经确认达50间以上。此外,类似擦边的的骑马俱乐部及按摩店的卖春活动也在增加,时常有一出机场就直接前往卖春骑马俱乐部的目击报告。
与此同时,韩国的大企业及零细企业亦在蒙古开展事业,在蒙古长期滞留的韩国人有好几千。
当然,在蒙韩国人的不适当行为也使蒙古反韩情绪有所上升。随着韩国经济与文化对蒙古的影响增大,蒙古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又表现尖锐化,泛蒙古运动中的极右团体除中国以外加入韩国为排斥的对象,韩国与蒙古间的关系也在变化中。
六、蒙古有稀土资源,和中俄关系都不好,美西方十分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