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说说项羽

(2020-11-18 19:17:40) 下一个

著名导演陆川在拍摄《王的盛宴》说项羽得了天下后,把天下分为19块, 是已经有了一种民主思想,他就是华盛顿,他想建立的是一种民主联邦制的国家。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十分怪异可笑的: 那周武王分封天下那不是民主思想更早吗? 更何况项羽和华盛顿,一个是封建社会出色的军事统帅,另一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家,民主国家的国父,这二者有可比性吗?


既然陆川因为项羽在灭秦后分封18路诸侯就认为项羽是想建立共和政体的邦联国家,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项羽为什么要分封?首先,项羽到底想不想做皇帝呢?我个人认为是想的,因为项羽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这个想法了,史记记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那么在项羽灭秦后为诸侯联军之上将军,统率诸侯联军,会反而不想做皇帝了的可能性是极小的,否则他也不会杀了楚怀王(义帝).那么项羽为什么只是自称西楚霸王而分封诸侯了呢?


第一,分封是权宜之计,当时诸侯只是名义上听从项羽,秦降将章邯此时尚有二十万正规军,项羽的40万大军只是联军,在兵力上没有绝对优势.而且诸侯联军成分复杂,各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在关外之地还盘踞着旧诸侯和新兴势力,不是项羽可以掌控的.且项羽名义还是属于怀王的臣子,嫡系部队只有不到十万的楚军。以十万楚军的实力就放任各地旧势力和关中新势力不顾而急于称帝,岂不是很可笑?


第二,分封也是瓜分秦朝灭亡后的胜利果实.受封的诸侯除了7人是贵族后裔外,其它都是有很大的军功在身.当死刘邦是除项羽外灭秦的第二大功臣,不可能不在分封之列。


第三,分封是项羽的谋略,他首先将刘邦挤出了富裕的关中之地,明显是为削减刘邦的实力.然后项羽除楚国外将五国从原来的富地迁往恶地,同时把自己的亲信插在他们之间至于富地。对原五国诸侯分化瓦解该封王的不封,不该封王的却封了,严重地在削弱原五国诸侯的势力。一旦这些新旧诸侯有矛盾起冲突,项羽就可以有机会出兵,可以乘机消灭这些诸侯,已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所以项羽分封的目的是很现实的,联军本来就是诸侯组成的,也是平等的,与其它七股势力共存(六国加刘邦),自己的实力最强,乘分封的机会消弱六方实力,以达到各个击破。项羽也想建立一个王朝,倒是他的计策在刘邦手上实现了。刘邦也玩项羽这套分封的把戏,把韩信左迁右迁实力就这样慢慢地被消化掉了,最后束手被擒,对诸王各个击破最终剪除了大部分异姓王。


说完项羽,再来看华盛顿.华盛顿领导美国赢得了独立战争并成为第一任总统,因此被称为美国的国父.他一生中两次放弃了执掌最高权力的机会,一次是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他辞去了军队总司令的职务返回自己的庄园,联邦议会稍后召开,军队总司令不过是武装力量的代表,民选的议员才是国家最高权力的代表,因为他坚信人民才拥有国家的主权.第二次是华盛顿两界总统任期后拒绝再连任,开创了美国总统不超过2任的先例,这个惯例在二战后被写进宪法.我个人认为华盛顿最大的贡献是主持制宪会议而制定了美国的宪法,确立了美国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制,并为日后许多国家的成文宪法的制定提供了成功的典范,在他主导下发布的《独立宣言》对整个人类历史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封建社会直到清朝灭亡, 再加上民国以及国共两党的统治时期都没有实现的共和政体的邦联国家,而几千年前在楚汉战争中争夺帝位失败的项羽竟然有这种思想和尝试,可能吗?


项羽绝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杰出的军事将领,以勇猛闻名。他自少年起就有远大的志向,在前207年秦朝覆亡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统率楚军大破秦军,是灭秦的最大功臣,在楚汉战争的彭程之战又大败汉军使汉军阵亡士兵二十余万人。 可以说, 没有项羽, 灭秦就不会实现, 而灭秦以后的天下秩序也不会建立的那么顺利。在秦末扰攘之中,项羽是唯一秩序的代表, 这也是无可争议的。

 

项羽同时也缺乏政治头脑和长远的战略部署,再加上他性格中的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妇人之仁和缺乏忍辱负重的坚韧意志等弱点,直接导致了他的失败,具体表现在:第一,他在失败自刎前发出‘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感慨,说明他缺乏对自己和对手的客观认识,没有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 第二,由于项羽用人唯亲,生性多疑和不善纳谏,导致他的手下缺乏良将和谋臣.最初项羽身边也有很多人才,如英布,韩信、陈平、龙且、钟离昧、周殷、范增等,但后来却大多离他而去,结果只剩下宗亲故旧.而刘邦身边的张良,萧何,韩信和陈平,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都是顶级的人物,这样的团队加上刘邦出色的政治才能注定了项羽只能是个悲剧英雄.第三,项羽不懂统一战线,不能够有效地联络各地诸侯,为我所用.起初各地诸侯不敢反叛项羽,而与之保持联盟的原因只是害怕项羽集团无敌的军事力量。刘邦这一点做的很完美,采取各种手段将赵王张耳、齐王韩信、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等各路军阀统一代自己的战线之内。团结就是力量,联盟就是势力,孤军奋战的项羽,单打独斗的西楚霸王,终于被击倒了。


迄今为止记录项羽和楚汉相争的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和陆贾的<<楚汉春秋>>,其中的<<楚汉春秋>>自唐以后散失。几千年来, 人们对项羽的高度评价正是因为不以成败论英雄。 太史公对项羽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他用了只有帝王才有的本纪给项羽,与中国最高统治者平级,而且叙述全面生动,从子里行间可以感受到敬意, 比汉高祖本纪写的都好, “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项羽是个爱兵如子, 十分讲义气的人,史记记载”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但他的残暴也是骇人听闻,项羽本纪里记载了项羽多次对平民和降卒的屠杀:襄城屠杀,坑杀全城平民;城阳屠杀,处决了此前辅齐郡的秦军抵抗的全城平民;新安屠杀,坑杀秦军降卒二十万;咸阳屠杀,杀戮关中平民无计,大烧大杀大劫掠大掘墓;破齐大屠杀,坑杀田荣降卒数目不详,大劫掠大烧杀,逼反复辟后的齐国. ”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及宗室子弟,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项羽在鸿门宴放走刘邦的原因, 我个人认为: 第一,项羽没有认识到刘邦是他的劲敌;第二,项羽曾背弃怀王之约,没有封刘邦做关中王,心中有愧;第三,项羽出身楚国贵族,内心还是很高傲的,如果他在自己的地盘上杀掉态度卑微低调,灭秦的功劳也不小又只带百多名骑兵的刘邦,传出去实在有损自己的名声. 而且项羽也并非没有背信弃义过, “怀王之约”就是他背弃的,后来还使人杀掉怀王.另外项羽用刘太公的性命要胁刘邦也不能算得上顾及兄弟结盟。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霸王,关于他的传说可谓汗牛充栋,这其中又以他自刎乌江最为慷慨悲壮和令人扼腕叹惜。 我个人认为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是:第一,项羽认为亡他的是天意,过了江东也没用;第二,确实无颜见江东父老;第三,那时韩信有几近50万人马,而项羽手下没什么大将,还要从头训练新兵,即便过了江东也无法东山再起。


在民间流传也最为广泛的霸王别姬的爱情故事,最早出现在元代戏曲里.<<史记>>和<<汉书>>都没有记载虞姬的结局和虞姬的《和项王歌》。《和项王歌》是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加以引录,始流传至今, 其中还是有疑问的。首先, 这是一首十分完美的五言诗, 而当时流行的是四言诗和楚词, 即使写五言诗也是文学家。班固的《咏史》被公认为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这标志著五言诗体正式登上了文人的诗坛,开始全面取代楚歌的地位。项羽的 《垓下歌》是标准的楚词体, 通常人们和诗歌时应该上下体裁一致, 这里是五言诗和楚词, 非常的怪异。


项羽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天才,也是一位有勇无谋的政治家,既有重感情的一面,也有着非常残暴的一面.无论他是否英雄,都仍然是历史上重要的一笔。


补充: 项羽和刘邦的楚汉之争, 项羽输了, 刘邦赢了, 这不是什么正义被邪恶战胜, 而是代表大一统路线的刘邦, 取代了代表分裂路线的项羽, 是顺应历史大潮的, 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和逆转的。


在灭秦以后, 项羽是当时最具实力的一个诸侯, 类似春秋时的霸主, 四方都是各拥雄兵、割据一方的实力派, 项羽没有实力建立一个帝国, 而只能采取分封的方式承认众多实权派割据一方的事实,所以那时是一个准战国时代重新纵横开合罢了。即使项羽在鸿门宴杀了刘邦, 也会出现另一股代表统一的力量因为这是发展的趋势, 仍会是一个强有力的人物统一中国,并建立新的帝国。


项羽善武而不善政, 后人给予他的颇高的评价不过因为他的勇猛和失败具有悲情的意味, 而他又不是什么真正代表民生和民众利益的。不大明白会有人喜欢抛开历史背景而无限夸大某些英雄人物的个人因素,好象历史真是他们一念之差决定的。 其实谁又有这样的本事呢? 一切都是时势罢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NJM 回复 悄悄话 +1
山乡不仕老了 回复 悄悄话 评价历史人物,不能离开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无法比较不同时代的人。
Norstar 回复 悄悄话 戏子就是一群野鸡野鸭,导演就是老鸨,你能指望老鸨有文化懂历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