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虎侠士

自娱自乐,随心所想
正文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2021-02-13 18:37:52) 下一个

这句话,指导了历代不少中医爱好者,包括医学家。但是,黄帝内经太素中对于这句话是这么记载的: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行,独寿不彰。这个很好理解,意思是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没有了阳气,生命的火光就会暗淡。主流医学中,秉承了王冰的素问,大多认为阳气是关乎人的阳寿的,为了延年益寿需要补阳,显然,这个与太素的记载几乎是矛盾的:如同油灯,你让他亮的持久,不需要,也不应该让灯燃烧的太亮,太费油的灯很快就会油尽灯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病怏怏的人居然活了8,9十岁,一些看似健壮如牛的运动员才活了5,6十岁就挂了。这提示我们,生命的火花不需要燃烧的太旺盛。

今天,我们能够读到的黄帝内经太素,都是源于日本仁和寺的绢抄本,上世纪初(抑或更早,但不超过200年)萧延平花了20多年的时间根据几经辗转抄本与宋本素问、灵枢,针灸甲乙经进行了比对,本世纪初北京中医药大学李云又进一步利用影印仁和寺太素经进行了再次校对,更正了萧延平由于利用抄本不良导致的一些错误,补充了萧抄本所遗失的几卷内容。

仁和素黄帝内经太素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地方,一个典型是在王冰本中记载的“太阳主开,阳明主阖,少阳主枢,太阴主开,少阴主枢,厥阴主阖”,太素中是“太阳主关,阳明主阖,少阳主枢,太阴主关,少阴主枢,厥阴主阖“,1000多年来,不少一家根据王冰的主开信口开河引经据典吹了不少牛。下面节略江苏名中医徐湘亭先生的一段论述:

1 . 从文 字意义推考 , 杨上善所 释关 固枢 三 者是 有根据 的 。 《 说文》 : “ 关 , 以木 横持门户 也 。 ” 故 《 玉篇 》 即谓 “ 关 ,(户冋)也 。 ” 《 正甜 》 即谓 “ 关 , 门牡也 。 ” 后人 称 关 为 关 系或关 闭 , 乃是 引伸之义 。 阖 字 《 尔雅 》 谓之扉 , 《 说 文》 : “ 阖 , 门扇 也 。 ” 后 人称阖为 闭阖 , 亦是 引伸 之义 。 枢字 为户枢 , 各书均 同 , 后 人称 枢 为 枢纽或枢机 , 亦是 引 伸之义 。 杨上 善的门有 三义 , 乃依据 字书原意 , 以 喻三 阳三 阴各具特 性 , 这 和王冰注释 截然不 同的 。 2 . 从各篇旁 证核 对 , 可 以证 明关 字的正确 性 。 《 灵枢 · 根 结 》 篇 与 《 素 问 · 阴 阳 离 合 论 》 , 同样载有 “ 太 阳为 开 , 阳 明 为 阖 , 少 阳为枢 , 太阴为开 , 厥 阴为 阖 , 少 阴为 枢” 六 句 。 然而 从 《 根 结 》 上 下文 词对照 , 即可发现 它的破绽 , 是掩盖不 了 的 。 《 根 结 》 上 文既有 “ 折关 、 败 枢 、 开 阖而走 。 ” 下文 接说 : “ 故 开 折则 肉节 读 ( 《 太 素 》 作赎 ) 而暴病起 矣 。 ” 又 说 : “ 故开折则仓凛 无所 输 , 隔洞 。 ” 这 二 个 “ 开折 ” , 和上文 “ 折关 ” , 是 相互抵触 的 。 故萧 延平 即据 以反驳 。 再从文字句法而说 , 开 与折 皆为 动词 , 但词 性不 同 , 云 开 即不能 云折 , 云折 即不能 云 开 。 二个 动词 , 除非 词性相 同的 , 可 以连在 一起 , 例 如攀 折 花木 , 开 放 水 闸之 类 , 在 动词下面 , 必有 一个名词 , 然后 才成 句 子 。 倘使 只有动 词 , 没 有名词 , 究竟指 的什么 呢? 所 以这 一 “ 开折 ” 肯定是错误 的 。 如按 照 《 太素 》 作 “ 折关 ” , 那就 通了 。 关 为门牡 , 故 可云折 。 至 于 “ 折关 ” 和 “ 败枢 ” 、 “ 开 阖 ” 是同一句法 , 属于动宾短语 。 按杨上 善注 : “ 太 阳主骨气为关 , 故骨气折 , 肉节 内败 , 肉节 内 败 , 故暴病 起 。 ” “ 太 阴主水 谷 , 以 资身肉 , 太 阴脉 气关折 , 则水谷无 由得 行 , 故 日 仓 无输 也 。 以 无所 输 , 脆气 虚弱 , 洞拽无禁 , 故气不 足 而生病也 。 ” 这样与上文所说的折关就符合 ( 总0 6 9 ) · 5 . 了 。 又有一 例证 , 《 素问 · 皮 部论》 : “ 太 阳之 阳 , 名 日 关 枢 。 ” 《 太素》 、 《 甲 乙 经 》 皆 同 。 又说 : “ 太 阴之 阴 , 名 曰 关蛰 。 ” 《 太 素 》 作关 枢 , 《 甲 乙经 》 作关 执 。 三 者虽有小异 , 但 总 以关名 之 。 张志聪 《 素 问集注 》 : “ 夫 内为 阴 , 外为 阳 也 。 《 营卫 》 篇 曰 : 太 阴主内 , 太 阳主 外 , 枢 转外出之阳 , 而太 阳关 之 , 故名关 枢 。 阴藏 动蛰之气 , 而 太阴关之 , 故名关蛰 。 ” 这 一注释 , 他是承 认太 阳和太 阴为关的 , 与前篇 所 注 《 阴阳 离合 论 》 是 背道而 驰 。 因为他 沿袭 王 冰之 说 , 不 敢反 驳 , 所以两 处即不 一致 。 然 而我们 以 《 皮 部论 》 的 “ 关枢 ” 、 “ 关蛰 ” , 即可 证 明太 阳 、 太 阴应 当称关 , 而不 能称开 了 。 再进 一步研 究 , 太 阳与太 阴为什么称 它为 关 呢? 由于太 阳 经络分布 于背脊两侧 , 为诸 阳 的关 键 , 故 《 热 论 》 曾说 : “ 巨 阳者 , 诸 阳之 属也 。 ” 百病之生 , 必始 于皮 毛 , 而后渐入 经 络 , 以 至藏府 , 《 皮 部 论 》 早 已说明其理 。 张 仲景 《 伤寒 论 》 以太阳病冠 于六经 之首 , 其意 亦 同 。 故太 阳 传经之邪 , 由太 阳而 阳明 , 而少 阳 , 所 以太 阳为三 阳之关 。 如果太 阳 膝 理 开 泄 , 风寒入其 藩篱 , 为寒为 热 , 不 可穷极 。 此 与 《 经脉根 结 》 篇所 谓 “ 关 折则 肉节 乡卖而暴疾 起矣 ” , 如 同一 辙 。 太 阴之脉 , 布 胃中而入 于 腹 , 为诸 阴 的关键 , 因脾 主为 胃行 其津 液 , 上 输 于 各藏府 , 凡 阴邪的传变 , 由太阴而少 阴 , 而 厥 阴 , 所 以太 阴为三 阴之关 。 如果脾 藏运化 失 职 , 水湿 溢于肌表则 为肿胀 ; 渗于肠 胃则为 腹 满 下利; 升降不 通 , 则为胸痞梗 阻 。 故太 阴 具有禁固升发两种作用 , 如户扁 然 , 能启能闭 , 倘 开而不 闭 , 则为洞泄 。 此 与 《 经脉根 结 》 篇 所 谓 “ 关折 则仓凛无所输 , 隔 洞 ” , 意思一致 。 后 人拘 泥 于 《 素问 》 太 阳为开 , 认 为 太 阳 之 邪 , 必须发 汗而解 。 太 阴 为开 , 认 为 太 阴腹 满 , 必须 通府 泄浊 。 未始不合 于理 。 不过这是 从 治病的一 端而 言 , 而未 明太阳有护卫 阳气的 功能 , 太阴有藏寒 当温之戒 , 二者均应有禁固 之权 也 (本文原载于江苏中医杂志1983年第2期)。徐湘亭先生大约在1985年左右去世,时年82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