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刘锦棠的几件事情基本都办完了。
本来就是出来游玩的,左宗棠的信估计还要一旬才会到。于是一行二十人坐船去宁波府普陀山游玩了几天,然后换船沿钱塘江上溯到杭州,然后又坐船回到上海。游玩了一圈,花了13天,优哉游哉。
本来还想去太湖和苏州游玩一圈,但是怕耽误了左宗棠的大事。于是直接回上海了。
也幸好一路都是坐船,如果是陆路,怕是时间至少需要一个月。
到上海之后问了驿站的人,竟然说十天之前就接到了左宗棠的信了。刘锦棠感觉应该不是这次问采购枪械的事情的回信。于是让驿馆的人拿来。
打开一开,果然不是。上面写着:
“毅斋钧鉴:沙俄已入侵黑龙江,北疆日趋紧张,而今其又侵略伊犁。军民抵抗四十余天,仍无法抵挡,沙俄已于7月4日侵占伊犁。我方若不尽快出兵显示收回的决心,怕是他们会得寸进尺。你在家已经呆了三四个月了,假期也已经很久了。你看一下,尽快招募几千乡勇,11月西行助我。
“今陕甘各地均已平定,且已由河南、湖北之民填充。唯余肃州马文禄、河州马占鳌以及在西宁已经合兵一处的白彦虎和马桂源与马本源。其余散处各地之回匪或为苦役或聚集于此三地。战事若顺,则明年可抵新疆,对峙沙俄。”
放下信,果然不出左宗棠所料,沙俄狼子野心侵占了伊犁。如果不及时出兵,恐怕他们会继续侵占乌鲁木齐,沿着丝绸之路一路向东或者直接向东侵占乌里雅苏台。到那时,陕西山西直隶等中原之地将直接在其虎口之下。
进军新疆,还是需要朝廷同意,拨发军费。估计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但是可以先将甘肃完全平定,并为之备。左宗棠应该是从这一点上考虑,让自己现在过去的。希望他能及时说服朝廷出兵吧。
自己可以为他做点什么呢?打仗需要的是兵员、装备、粮草后勤,以及最重要的军费。兵员左宗棠有他的楚军一万多、金顺的军队两万多,自己如果再带过去一万五,算上当地的一些投降的军队,应该有六万上下。这些军队在甘肃差不多够用了,如果去新疆,平阿古柏和驱赶沙俄,那就不清楚了,需要更新更细的军情。这个是后一步的事情,到时候说。
装备么,兰州制造局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自己可以从上海采购一些步枪和加特林机枪,大炮或许也可以,要看左宗棠的意思。自己还可以采购一批制造这些装备的机器并雇佣一批洋人技工,但是这个怎么着也要半年才能到货,加上路途和调试生产等等,怕是需要一年。估计赶不上甘肃的平乱,新疆或许可以。金陵内军械所的那些设备和人员应该是运过去就能用的,不知道西北有无可以用的河流,若有可以用于运送粮草后勤。写信问问左宗棠吧。
粮草后勤这个应该陕甘之地够用了,左宗棠对这个很重视,不会出什么问题。
那么还有就是军费了。粗看起来自己在这方面做不了什么。如果是一年前的自己,肯定这么想。但是这一年自己管理了很久的后勤,见过乔致庸等晋商,见过胡雪岩,见过郑观应;关键是自己和郭嵩焘交流过很久——虽然实际上是他说得多,自己基本是听的——把这些经商的事情给串联起来了。无商不富,如果有他们的加入,不管是出租苦役、捐助或者是买卖流通,都可以增加陕甘之地的收入,变相地增加了军费。
于是,刘锦棠把这些想法都写到了信上,给左宗棠寄过去。同时说明,自己现在在上海,这几天就回老家去招募乡勇,如果需要在上海办事的话,自己可以找人来做。
但是信刚寄出去没几天,左宗棠又来信了,这次是直接拍一个幕府先生来的,都累得不成样子。
信上同意了刘锦棠购买机器枪械的事情,还让幕府先生带来了五十万两的银票,随他购买,入账即可。
刘锦棠收到这个直接有点发蒙。自己刚接触西洋菜多久啊,就让自己采买。左宗棠真瞧得起自己。估计他也是着急,让李鸿章采买,还不知道要黑他多少呢。
既来之则安之,上吧,一步步来。
前几日郑观应来过,自己还没收到回复,就只是聊了一下,没细问多少。明天叫他过来问问吧。
第二日,郑观应到了。客套闲话之后,刘锦棠问道:“前几日正翔兄来时,左宗棠还未回信。昨日中堂回信,决定采买一些。不知道正翔兄这几日问得如何了。”
郑观应拿出几张纸来,递给刘锦棠一半,自己拿着一半。
“我已经多方打听了。加特林机关枪1000两银子一台,M1847左轮+手枪15两银子一把,毛瑟1871式步枪是最新的,5两银子一杆。子弹么,都是一千发13两银子。
“至于制造的机器,加特林机关枪的整套生产线是5万两银子,毛瑟1871步枪的整套生产线是3万两银子,M1847左轮+手枪的生产线是5万两银子。都已经包括了对应的子弹生产线。关键是恐怕一时半会材料还是需要从国外进口。
“其中加特林机关枪和M1847左轮+手枪是英国怡和洋行的,运到上海大概需要六个月。毛瑟1871式步枪英国和德国都有,英国的要贵一些,我这是问的德国礼合洋行的价格,路程相差不大,也是6个月”
“至于技师,一条生产线需要八九人就能够勉强运转起来了,对方也可以随生产线一并找齐,每人每月200两,但是雇佣的银子要从货物起运开始算。
“至于钢铁制造设备,一套大概需要7万两银子。需要根据矿石的情况来决定具体的设备信息。这个倒是各国都有,美国到货最快,要两个半月,其他欧洲国家都需要六个月。”
本来刘锦棠还以为手里的50万两很多,没想到照着这个价格,买不到多少东西的。
加特林和步枪的生产线必须要的,每条生产线10个人,这就直接去掉了10.4万两(人员按照1年工资计算)。钢铁制造设备也是必须要的,又去掉8.2万两银子。加特林100台配200万发子弹,步枪3万支配900万发子弹,又去了30.3万两。这就去了48.9万两。只还余1.1万两,距离自己募兵的银子差得远了去了。
若是招募一万人,则有20个营。一营有500兵丁和180长夫。营官1名200两,四名哨官36两,四名哨长24两,三十二名什长153.6两,72名亲兵和20名护勇414两,正勇336人1411.2两,伙勇32人105.6两,180名长夫540两。如此每个月需饷银2884.4两,另外一营每个月支取口粮公费银子2917.4两。如此算来一个营需要每月5801.8两银子,1万人20个营就是需要116036两。
这样算下来,招募的银子自己倒是出得起大部分,毕竟自己统领老湘军也有15个月,算上之前的薪水,也有7万两左右,花了一部分,但也有空饷可以吃的,算起来手里也还余着7万两。但是路途上怎么也要两个月,那自己就没有了。并且这钱回家的时候也给了族里很多。所以还是公私分明吧。
这么算来怎么都不够。
刘锦棠告诉郑观应,自己计划采购100台加特林和1条生产线与对应洋人技师、1万枝毛瑟1871步枪和1条生产线与对应洋人技师、10把M1847手枪、1条钢铁生产线和对应洋人技师。
郑观应听到之后大喜,说:“如此多的数量,价格和支付方式应该还是可以谈的,我再去谈谈看,只是最后肯定需要刘帅出面定夺并签订合同。”
刘锦棠愕然,还没说到自己的困难呢,郑观应直接帮自己解决了,这倒是省了自己揭自己短了。于是叮咛嘱咐,并许了郑观应5000两银子的运作费。
郑观应本来答应此事就是想傍上刘锦棠的船,并进而傍上左宗棠的大船,所以连忙推辞。但是最终也没推辞掉。只是心下暗自决定,一定要办得漂漂亮亮的,这样才能让刘锦棠高看自己重视自己。并且旁边还有郭嵩焘看着呢,虽然现在赋闲在家,但毕竟也是曾经李鸿章的幕僚,如果能随便在李鸿章面前提自己一句,自己以后在上海那不是如鱼得水?!
考虑到回乡之后就要招募兵勇前往兰州,刘锦棠嘱咐郑观应,现+货越多越好,两三个月后直接运到汉口,具体时间刘锦棠会提前通知郑观应。
郑观应道:“具体有多少现+货,需要调查一下。钢铁设备如果是美国的慎昌洋行的,只需要两三个月,其他的由于美国没有,只有欧洲有,所以至少也要五六个月。”
“枪支随军携带没问题,但是生产线和人员估计不行,太重了。到时候从汉口只能再托车马行转运,让车马行的人随军走,也安全还省了厘金不用受各省关卡刁难。步枪在下会找各个洋行问下现+货,尽量多凑一些,只是价格估计就会比较贵了。
“还有就是后到的军械设备,最好能够军队护送,这样也安全还省了厘金不用受各省关卡刁难。”
刘锦棠大体地答应下来。
再说一会话之后,郑观应就告退了。商定10日内将采买的事情定下来。同时约定郑观应先和美国慎昌洋行和德国礼和洋行联系一下,看能否后天去现场试用一下几种枪。
郑观应第二天就带来消息,试射没问题。于是第三天几人分上下午分别去了英国怡和洋行和德国礼和洋行。
试射之后,刘锦棠一方面是满意,另一方面则是忐忑。满意的是加特林机关枪的射速绝对是神仙一般地快,有了它,没有任何敌人可以在弹药没打完之前冲上近前;忐忑的是都是西方大国,不知道俄罗斯到底装备了多少这样的武器,如果多了,那么将是清军的噩梦。于是,让郑观应旁敲侧击一下。发现这是很新的枪械,只有英国在用。其他国家或许有但是也只是拿去研究,没有成规模装备。
刘锦棠放心了。
接下来的时间几人也没什么事情,于是都是在各租借游玩走动。还应几个洋行的邀请去参观了一下。
一周之后,郑观应直接来回消息。加特林只有英国的几个洋行有,全搜集起来也不过十台。10把手枪很容易就找齐了。步枪竟然也是只有德国和英国几个洋行有,不过数量就远比加特林多了,算起来有二百多枝。只是加特林的子弹并不多,只有10万发。步枪子弹却是有20万发,应该够用。
刘锦棠敲定了买。
郑观应还将购买的初步协议带了过来。
加特林机枪100台10万两,配200万发子弹2.6万两、生产线5万两,10名洋人技工六个月工资1.2万两,共计18.8万两。
毛瑟1871步枪3万枝15万两,配900万发子弹11.7万两、生产线3万两,10名洋人技工六个月工资1.2万两,共计30.9万两。
钢铁设备7万两,10名洋人技工六个月工资1.2万两,共计8.2万两。
以上总计57.9万两。
因为采购量比较大,各家的设备谈到了八折,人工没有办法,还是原价还差点被涨价。如此最终价格是设备54.3*0.8=43.44万两,人工3.6万两(6个月),总计47.04万两。关键是可以先付一半,后一半等运到汉口之后一月内付清。
这样只需要一次性付23.52万两,其余的六七个月之后再付即可。另外现+货的10台加特林15000两、1000枝步枪6000两、10支手枪150两,还有郑观应的办事费用5000两,共计2.615万两。也就是只需要支出26.135万两就可以了。手里还余下23.865万两。算上各处花销,还余手里23.5万两。
这些钱募兵就足够了。1万人的兵丁路程两个月的费用232072两,算上路上人情往来等等,估计23.5万两差不多了。至于路上的第三个月的饷银,正好那时候就到大营了,可以找左中堂。
这些钱怎么花再说,先把合同去签掉。于是第二天和郑观应去把合同签掉了。郑观应的好处费自然是签在了合同里面,免得他受什么挂落。
事情刚办完。一个意想不到的好消息传来。
王韬,就是之前曾纪泽提过曾经给长毛进言的书生,到上海了,还给刘锦棠送来拜帖。
上次曾纪泽提的时候是8月15日,现在才是10月3号,王韬竟然已经到上海了。一个半月的时间,简直是神速。光是从上海到香港就要1800km的海路,海船也不过15km/h的速度,需要120h,12天才能到。
于是第二天几人一起见了王韬。一个44岁的人。看他谈吐,果然是对洋人很了解。并且行事做派也很西化。周汉看着不舒服,刘锦棠和郭嵩焘还好。毕竟流亡10年,游历西洋3年,如果一直都是国内的做派不懂得变通,恐怕骨头都变成灰了。
本来刘锦棠也没想这次出征就带着王韬,二是想基本安定下来之后,再将其召入幕下,毕竟行军打仗他应该不懂,纯粹浪费了这么一个大才。
王韬却是微笑,说道:“此次在下得脱大难,能够返回阔别已久的家乡,不再在外流浪,多亏刘大帅和曾公子的大度。接到此消息时我本也是想在家著述,想将十年经历写出来以为天下人鉴。”
“但是后来朋友一番话点醒了我。此次我虽归家,但是案底仍在,即使闭门不出,恐怕也会有天上来的祸事,反而不如自我流放。如此和刘帅出征却是最好的选择。一方面不影响著述,另一方面也能够将我这十年的一些想法付诸实践,以检验是否可行。
“只是如此怕是打扰到刘帅,还望海涵。”
刘锦棠自是大喜。王韬毕竟是秀才,还一直从事翻译工作,又有游历西方的经历,或许对自己的幕下工作不是很擅长,但是普通工作应该没问题的,还能空余给自己讲解洋务知识。
于是当即答应下来。说明了自己接下来的安排,约定1873年1月1日武汉汇合。在此期间他归乡探亲等没有任何约束。
于是几人继续研讨洋务之事,尤其是郭嵩焘,对此也是很有经验,聊得很尽兴。周汉也在这过程中慢慢转变了自己对此人的看法,毕竟以后还是都要在刘锦棠手下吃饭的。两人各负其责就好了,冲突也不大。
第二日,一行人就启程回长沙了。王韬留下还要在上海访友,郑观应则负责后续的采购事宜并负责1873年1月1日前将枪支弹药等运到武汉。
路上,刘锦棠专门去南京呆了五天。他去拜访曾国藩,提出希望将金陵内军械所买下来,搬到兰州。各项机器设备以及人员都要,人员不愿远行的,以一年为期,教会徒弟就可以回来。曾国藩自从有了金陵制造局之后就想处理它了,如同鸡肋,弃之可惜,要之无用。要不是知道曾国藩的心意,曾纪泽怎会提出此事。
于是两厢都合适,短短两刻钟,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于是刘锦棠用两万两银子把金陵内军械所买了下来,全数迁往兰州。
只是虽然事情定了下来,但涉及的事情却是繁杂。虽说有周汉可用,但是毕竟他决定不了事情, 并且对西北并不熟悉。于是来来往往安顿人员安排路途,转眼就是几天过去。
之后刘锦棠中途便不再停留,直奔湘乡,自己原本的大部分哨长就是那里的。然后辗转家乡几地,将所有哨长联系上。每去一地便说明情况,问对方是否还想去西北打仗。最终八十个哨长有一多半愿意去,另外一半却是不想再奔波了。
其余不去的哨长,刘锦棠也并不恼怒,毕竟人各有志。他和他们说:“战场是做了那么多年兄弟,只要我在西北,你们有什么事情到西北,无论是走商还是行路,都可以找我,也可以找这些同乡的兄弟们。只要能帮上忙,肯定是在所不辞。”
“现在西北还是战乱,如果到那边走商,一定要多些人手。估计平定不会太久。那边人少地多,如果有想移民到那里的,肯定让相熟的人给安排一些熟地。”
于是刘锦棠又找关系新招了所缺个哨长,并约定自12.01日起在长沙市北铜靖渡口点卯,薪水从点卯之日起开算,12.20之后不再等候。
然后点卯的时候安排了各军行进次序,刘锦棠帅大军北行,派了亲兵营周汉先行到武汉接应军火。让他们注意大军行程,尽快跟上。
18天后,在襄阳刘锦棠见到了早已在此等候的周汉等人。原来周汉等人提前走水路到武汉用了两天,到武汉之后等到12.27,郑观应等人就到了,然后安排了货运行,从水路往襄阳。虽说是帆船还是逆流而上,却也比陆路要快得多。500km水路只是用了6天,就到了襄阳,算起来每天10h,一小时也能走8km。
由此,刘锦棠更加重视水运。这还是帆船,如果是小火轮,那恐怕要再快一倍。节省的时间算上人吃马嚼,比陆路更快更省。这更加坚定了刘锦棠造轮船发展水运的决心。只是他发愁,西北的地方能够走轮船的江河到底有多少,还是要注意寻访一下。
路上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日常只是走路,也是浪费。于是刘锦棠将16个营官和所有的80名哨官叫来。说道:“临来之时,我给西北大军采购了一批枪械。现在大批的还没到,只有一小部分,大概二百支步枪和10挺加特林。现在我带你们看一下这些枪械的威力。”
本来这些营官和哨官也没那这个当太大的事情。之前打仗大炮和抬枪又不是没用过。但是在刘锦棠派亲兵给他们演示了步枪之后他们就重视起来了。重量轻,单兵操作,填子弹速度比抬枪快了有三倍有余,虽说射程短了许多,但是打仗时的用途怕是比抬枪大得多。只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后面的加特林才真是刷新了他们的承受能力。那种暴雨一般地弹幕,直接将他们吓傻了。他们无论如何想象不到,这种武器之下,还有什么敌人可以幸存。只是当刘锦棠说了子弹消耗之后,他们也是心下咋舌:这哪里是子弹,分明是一把把的银子!一分钟200发子弹,那可就是2.6两银子,快赶上一个大头兵一个月的饷银了。
演示之后回到军帐。刘锦棠说道:“大家看到这些武器的威力了吧。我们有了这武器,打赢是肯定的。关键是花多大代价!一杆枪6两,一抬加特林150两,100发子弹那就是1.3两银子。这都是从洋人那边买的。一杆枪只有1000颗子弹。用完了,那就只是个烧火棍。”
“正式打仗的时候,10人负责1挺加特林,力气必须要大,我们估计能分到20挺,集中分配,我的亲兵营负责操作。打仗的时候根据你们的申请外派。步枪两人共用1杆,每人配10发子弹,这是免费的。想多要,那就是十发1钱3分银子,一百发1两银子。”
“战场上将加特林丢失而逃的,罚150两银子。弃步枪而逃的,罚6两银子。”
众将哗然。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以前打仗,大刀长矛也好,抬枪也好,溃败的时候说扔就扔了,朝廷都会给再配。
没等大家质疑,刘锦棠继续说道:“战争结束之后,每人所用枪支可以选择上缴或者自己留存。上缴者枪支价值6两银子,每年递减1两”
一下子,大家的质疑声就降下去了。谁也不傻,这就算是把枪直接给了个人了。自己的东西,还会随便丢弃吗?!
“另外,从新年起,俘虏一个敌人价值1两银子,营官拿本营奖励的1/10。死人和残废的价值减半。”
这一下子又吵吵声起来了。这次可不是质疑,而是兴奋。因为如果照这个样子,之前金积堡之战的那二十多万人可就是五十万两银子啊。分到每个人那都有10两。自己等人都是长官,营官少说一千两,哨官少说二百两是有的啊。
“所以呢,为了打赢,还为了多抓活的,大家一定要少用加特林机关枪,尽量只在攻打艰苦的时候,或者敌人太多的时候用。步枪都练得准一点。匪军冲锋的时候一下子打死他们几个,其他的气势就下去了,如果投降,就能抓活的了。不投降,就继续打到他们投降。我就不信死到一半人他们还能坚持得住!”
“枪打得准,这是一回事,另外,队列也要练好。十人一队分为2行间隔而立,第一排蹲坐开枪,第二排上膛准备。开枪后第一排后撤并上膛准备,第二排变成第一排,蹲坐开枪。如此往复。如果熟练不够,那就用3队、4队。反正一定要让枪不断地响,不能让匪军冲到面前。知道了吗?!”
有了前面银子的刺激。各营官哨官都精神特别足。
“今天,我们就把步枪发下去,我也把亲兵都派下去教大家先练习端枪。三天之后,按照每人5发子弹发下去,各营各哨自己训练。再15天,以哨为单位比试射靶,每人2发子弹。按照着靶数量排列成绩,最后10名的哨,负责给前面10名的哨买每人5发子弹。前10名的哨加餐肉一顿。另外,各哨均进行队列检查,前10名的哨加餐肉一顿。
“每15天比试一次。前后队距离远,每营各自组织比试。我会派亲兵营前往主持,各营长哨长要配合监督。”
最后,刘锦棠还又加了1把火:“到达兰州大营之后,两种比试始终在前十的哨,我会给你们配备一挺加特林机关枪。开始是我的亲兵负责操作,但是你们也派人学习,学成之后就是你们自己操作!”
这一下子,原本就已经情绪高涨的各营官、哨官立刻更加疯了一般。刘锦棠赶紧给大家降温:“大家也要注意,山民本就瘦弱。不要把人练废了。”
各人纷纷答应,但明显没有太当回事。刘锦棠只好暗自决定要加强巡查,一有问题赶紧处理。
在随后的巡查里,果然发现了很多加练国度的营哨。刘锦棠不得不加强监督遏制这种风气。同时,也给士兵多加了半斤粮食。
一路之上,由于有刘锦棠的俘虏一个人1两银子的赏赐。直接所过之处土匪都被灭掉了,抓了九千人,杀的只有七八百人。弄得到后来有人听说他们要过境,土匪直接就跑得没影了。为此,刘锦棠还付出了一万多两银子的赏赐。
刘锦棠虽然付出了一万多两,但是反过来,他把这些人都用7两银子的价格卖给了随军的晋商和徽商,并且还从剿灭土匪的各地得到了各种剿匪的孝敬两万多两,还搜出了土匪聚集的银子两万多两。期间,两万发子弹的2600两银子;耽误了半个月路程,军费有35000两银子。如此算来,里外里也反而净赚了六万两银子呢。如果不是左宗棠那里等着自己,都恨不得直接剿匪算了。
两个月之后的1872.3.12,各营陆陆续续到了兰州大营。刘锦棠提前到左宗棠账下报道。
当面说了购买了100挺加特林机关枪,3000杆步枪、两条枪支生产线、1条钢铁生产线的事情,还说明了金陵内军械所搬迁过来的事情。
钢铁设备从签合同到运到上海用了三个半月,从上海运到兰州估计三个月。也就是说再过一两个月内就能运到了。枪械和对应的生产线估计时间比较久,生产3个月,海运6个月,陆运3个月,估计要9到10月份才能到。
左宗棠很高兴,于是安排人和刘锦棠交接了这些事情。他也和刘锦棠说了,自己搬迁过来的兰州制造局现在也已经可以仿造枪支和普鲁士炮,虽然性能还差别比较明显,但是也是个好的现象。正好这次过来的也有洋人技师,能够对仿造枪炮也有帮助。
现有虽然中国自己产的铁和钢也有能用的,但是基本都是优中选优才行。现在陕甘之地刚遭兵祸,钢铁生产量太小,就算是从河南和山西购买,供应枪支和大炮还好,至于铁轨,差的远。之前没建铁路的时候,感觉钢铁产量足足的,可是一旦事情做起来,土法炼钢铁的那些产品,做做农具差不多,当铁轨,质量根本不行。
钢铁设备从签合同到运到上海用了三个半月,从上海运到兰州估计三个月。也就是说再过一两个月内就能运到了,算上安装调试,年底前应该能够开始生产。现在还只能先把枕木弄好,把各项配套的弄好,这样钢轨生产出来就能直接安装了。
左宗棠也向刘锦棠通报了一下现在陕甘的情况。
陕甘移民1869-1870年增加了50万,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在陕西。1871年陕西移民只增加了20万,甘肃则是大幅增加到了30万。这则是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从成都到宁夏府平罗县的路去年已经修通。今年1872到现在陕西已经又增加了20万,甘肃增加了20万;年底前分别到40万应该是有可能的。
移民能这么顺利,速度这么快,一方面是朝廷支持和摊派各省。另一方面是多亏修通或者拓宽了从洛阳到陕西、甘肃的道路。
由于是按照铁路的规格修建的,路面又宽又硬。驿道32丈100米,省道50米,府道25米,县道12米。铁路就算占用驿道的10米,那也没什么。顶多之后再拓宽驿道就好了。
刘锦棠是1870.10.23开始命令苦役修路铺桥的,1871.2.4走的时候各地已经修了800km的路,从惠农县经中宁到兰州600km,从中宁(有段重复,不用修,实际从艾家村开始)到泾源县六盘山200km。还一路上修修整拓宽了很多。
到现在(1872.3.12)已经又过去了一年。现在已经修了总计又增加了3600km。刘锦棠之前规划的从四川成都府到宁夏府平罗县的路1550km,甘肃境内经从文县经陇南、天水、泾源县到中宁的1150km去年年中就已经修通,四川省内的400km也在去年底修通了。从陕西河南交界的潼关经凤翔县到甘肃泾源县的500km也已经修通。左宗棠还修了从兰州经定西、陇西、天水、宝鸡到凤翔的500km,计划以此作为从西安到兰州的铁路干线。从兰州往嘉峪关的800km也已经修了550km到了张掖县
刘锦棠走时留下苦役10万,但是很快数量就上升到了50万,并且一度快速增长,一年内累计的苦役数量已经超过100万。于是左宗棠始终保持自己手里有50万的苦役修路架桥。多的就按照刘锦棠的提议,租给晋商和徽商40万。
左宗棠计划进军新疆,这每年的苦役租金280万两是他最大的底气。这还是为了让商人打点各地,故意卖的7两银子的低价。要不然按照正常的短夫或者长夫,那价格还要翻倍呢。并且他和商人也约好了,租期10年,如有人死亡,则按照剩余年限一半的的价格,付给一次性赔偿。
这次能有这么多的苦役,也是左宗棠尝到了出租人力的好处,于是发布军令,活的1个1两银子,死的和残废的0.5两。这也是他和刘锦棠商量好的。各营也因此不再直接屠城,匪军的对抗心理也不再那么大了。
现在的回匪还有三个地方没有平掉:河州马占鳌(临夏县)大约20万人,西宁马桂源、马本源和白彦虎大约50万人,肃州马文禄大约30万人。一个是对方势力比较大,不想猛攻徒增伤亡,另一个也是想按照金鸡堡的例子,聚而歼之,免除后患。现在对方人员已经聚集得差不多了,等刘锦棠过来就要正式进攻打了。
现在河州马占鳌有傅先荣、徐文秀等人在打,西宁则是董福祥在牵制,肃州现在是派徐占彪在牵制。左宗棠打算派刘锦棠去打西宁,董福祥还是归他节制。
刘锦棠听到这里连忙听令。
然后他说明了一下加特林和步枪的威力。左宗棠很怀疑。于是刘锦棠专门第二天带左宗棠去看了演示。就像自己第一次看的时候一样,左宗棠也惊呆了。只是左宗棠还是够大气,能有这样的神器,多花钱也是没问题的。
刘锦棠赶紧说了为了提高军士的技能和避免资敌,自己制定了奖惩措施。左宗棠思考了一会,觉得很不错,如果全军推行起来,战斗力一定大大提高。
于是刘锦棠继续修整。左宗棠行文到各个营里,让军将领和各营主官到自己这里来。就算是最远的徐占彪也让他带几个主要的营官过来。
各军各营于是交代好手头军务,到了大营,算起来6万人也有120个营呢,但大部分都是三四个营才有一个营官。于是算上各军首领一共来了五六十人。难得人有这么齐的时候。
于是左宗棠安排了各军的工作。然后带他们去参观刘锦棠的演练。一如从前,大家从原本的不以为是转到了目瞪口呆再转到了欣喜若狂。只是听到这些枪械的价格和还要半年才到,就直接萎了。反应过来之后各军就开始争抢现有的10挺马特林机关枪和200多枝的步枪。但是左宗棠说这些操作需要长期训练。各军还是需要等大批的枪械到了才好用。然后才强压下各人的争抢。
左宗棠也趁此公布了新的奖惩措施。战场上弃大炮而逃的,罚营官600两银子,将加特林丢失而逃的罚150两银子,将毛瑟1871式步枪丢失而逃的罚6两银子,将抬枪丢失而逃的,罚3两银子。每次战斗只发10发子弹,再多按照10发1钱3分银子购买。枪械在战役完之后以营为单位清点,有损失的营官照价补偿。另外他还强调了,加特林一分钟200发子弹就是2.6两银子。
听到这些,大家都不说话了。都希望把刘锦棠作为小白鼠,先看看刘锦棠用新式武器的效果怎么样再决定自己的进退。如此也避免了刘锦棠被孤立起来,刘锦棠也乐得如此,也不说话。
于是左宗棠让各营官回营,专门留下了各军将官。左宗棠说明了一下攻打西宁的军队改成刘锦棠的老湘营,董福祥仍划归刘锦棠麾下。如此则是北路徐占彪牵制肃州之敌,南路傅先荣、徐文秀两人负责攻打河州,刘锦棠则是帅自己的老湘营和董福祥攻打西宁。
领命之后,董福祥到刘锦棠账内报告了一下这一年的情况,也说了留在宁夏移民的老湘营众人的情况。刘锦棠很欣慰。于是董福祥直接回营,准备攻打事宜。刘锦棠则是率领已经修整了半个月的各营出发赴西宁。
此时的董福祥正在西宁西边黄河边上湟水河支流汇入的地方安营扎寨,距离兰州50km,距离西宁200km。
两天之后,大军到达了董福祥营地。然后了解地形地图,安排进攻方式等。
又三天之后,刘锦棠让董福祥的董字三营打头阵,并安排自己带来的6个营分属左右两翼配合。如此,每天更换3个营上去。10天后,每个营都轮过至少2遍。但是这期间,步枪都没有让他们用。
然后,刘锦棠召集各营官将领中军帐议事。刘锦棠说明,将在之后时间内,将200多枝步枪集中发到1个营里。结合来兰州的路途上的表现和前面10天的表现,按照综合情况先后排列。每次配备新式步枪的1个营为主力,前方放一个抬枪营,后方是自己亲兵营派200人携带3挺加特林,最后则是200人负责的三座大炮。左右侧各放3个营策应。
每天换一个主力营。主力营只管狂飙突进,其余负责投降敌人的收编和漏网扫除。
董福祥感觉很担心,但是刘锦棠说:“兄长不必担心。只要你看一天就会明白。”
这种远近火力的布置是王韬的主意,刘锦棠也认可。前面几天的演练和试探,刘锦棠已经摸清了回匪的基本情况。就算大炮起不了太大作用,但是步枪和机关枪也足以保证胜利。
果然,这样的配置,直接把对方打蒙了。远远地看到敌人就大炮轰三轮,能看清体型了就是抬枪,敌人冲上来能看清胳膊腿了就是步枪,再近能看清五官了,前排的人就都趴下,直接机关枪开火。
敌人从来没遇到如此猛烈的火力,都没到加特林发挥威力,就已经溃败了。自己的中军最大的用途就是看守和押送俘虏。董福祥看到这个直接惊呆了,嘴都合不上。其实刘锦棠自己也没想到原本打得很胶着的仗会变成这样。两天的时间就向前推进了60里。看到这样。刘锦棠赶紧更改了作战方案,命令战法不变,但是前方的这9个营精简为7个,只负责突进和击溃,其余由中军负责。遇到坚城则再等待主力。于是速度更加快了,一天正常能推进20km,最快一天直接突进了30km,害的刘锦棠赶紧命令压下速度。不慢下来不行阿,抓不过来。
很快,老湘营推进到了西宁城。未免对方逃跑。刘锦棠暂停了进攻,命令各营修整,同时命令董福祥等各帅7个营各带2挺机关枪向西宁城的南北两侧迂回,并命令有步枪的主力营在内的4个营带2挺机关枪直插敌人后方堵住敌人退路,自己则是带4个营和4挺机关枪缓缓压上。
为了打好这一仗,刘锦棠直接把10万发的加特林子弹分发了下去了6万发,够每挺打半小时的了;前面的几次演示和练习也不过用了20分钟4000发。20万发的步枪子弹也发下了5万发,平均每支枪200发,再多就背不动了。加特林幸亏有小推车,要不都搬不动,6000发子弹,那就至少有600kg。
刘锦棠与各路将领约定,尽量将敌人往包围圈里面赶,当包围圈缩短至边长4km时,就不再放敌人进出。
3天后,包围圈形成了。回匪开始并没有意识到,但是当出入不得的时候,就开始着急了,于是先向刘锦棠的主力发起进攻,结果被机关枪打得大败。又向其他几个方向冲了一下,发现都有机关枪。于是,他们退回去想固守城池。但是当刘锦棠用机关枪将城门打碎之后,他们直接投降了。
整个战役出乎寻常地顺利。南北两侧加特林机关枪分别打了20分钟;西侧机关枪根本没开枪,直接步枪就搞定了;自己这边机关枪平均打了5分钟。如此,机关枪总计打了100分钟2万发子弹,再扣除之前联系和观摩等各项消耗0.5万发。步枪用得比较多,前面10天的路程用去了3万发,打西宁用去了1万发;路途练习4次用去1.5万发,打土匪1万发。之前的各种练习、演示用去了0.5万发。总计加特林还余7.5万发子弹,步枪还余13万发。
整理俘虏,发现白彦虎跑了,问了马桂源和马本源,白彦虎在发现清军火力强大之后,没等清军到西宁,就已经跑掉了。
归拢了一下俘虏,算上之前俘虏的竟然有30万人。大家都很高兴。这就是一万多人分这些银子阿,平均算起来每人都有十两多呢。
但是没等高兴,左宗棠消息传来,傅先荣战死,左文秀负伤。军令急调董福祥前往支援。
董福祥连忙向刘锦棠请示要步枪和机关枪。步枪的话,董福祥的军队之前一段时间也用过多次,还算熟练,但是机关枪是操作不了的,并且这也是军队重器。于是答应将一半的步枪暂时配给董福祥,机关枪3挺由刘锦棠亲兵负责,随董福祥一起行动。当然,押金还是需要的,要不然估计会像以前那样溃退的时候装备都丢掉了。董福祥急忙拔营去支援左文秀。至于子弹,配得比较足。步枪子弹主力营每人背100发总计5万发。机枪子弹配给3.6万发,够各自打半个时辰的。
刘锦棠向左宗棠上报了这一情况。并说明了自己将陆续把这些俘虏押送到兰州。这种情况在大营里面时左宗棠已经和刘锦棠说过。
前面一年的时间,苦役的押送、派发、出租早已经形成了制度。差别是这批苦役太多了。虽然前面攻打西宁之前陆陆续续已经押送了10万的俘虏到大营,但这次还是有一次性20万的。大营也没办法很快处理。刘锦棠只好放慢行程,把苦役一批批地送过去。
刘锦棠继续率领自己的一万兵丁押送20万的俘虏。幸亏也是有一部分的营官是老人,对这个比较熟悉了,要不然也会像前年那样手忙脚乱。
当然,还是有很多人抱着侥幸的心理暴乱或者逃走。但是当几次的一甲人被当众砍头之后,就再也没有逃跑的人了。
三天之后,刘锦棠收到左宗棠的命令。左宗棠让他在西宁暂时驻扎。他将从别的地方调5万人过来修从西宁到兰州的路。相应的管理官员也会派过来。这批20万人,他会打散调到张掖、天水、河州等地去修路。甘肃、陕西需要修哪些路,需要做哪些水利等等,
于是刘锦棠在等待的时间里,直接安排苦役先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一个月后,交接的官员来了。调过来的5万人也到了。于是刘锦棠按照交接官员带来的左宗棠的军令拔营经兰州府河口镇、武威到肃州。
刘锦棠在西宁的这段日子里,董福祥已经打败了本就有投降打算的河州马占鳌。甚至如果董福祥晚到一旬,马占鳌估计就主动投降了。董福祥到达之后只是修正了2日,就主动发起了进攻。本来就有降意的马占鳌看到这么猛烈的火力,干脆地投降了,根本没顾上说出本来的打算。他本还想靠投降弄个县长之类的官职保有自己手上的军队。结果董福祥一打,他只能到最后靠左宗棠的民族政策活了一命,当了个营官。手下的军队也被择优编了2个营,受董福祥节制。其他的则是直接1年劳役。全家人能活下来,马占鳌已经感到很幸运了,于是高兴地接受了安排。
河州马占鳌,最终投降的总共有20万人。
经过这两场战斗。左宗棠和各军将领都看到了新式装备的好处。左宗棠更是看到了训练有素的军队和普通军队的差距。
刘锦棠攻打西宁。死伤不超过200人,大部分还是在前期练兵和打西宁城的时候造成的。傅先荣、左文秀攻打河州,大将一死一伤,兵丁死伤两千人。董福祥攻打河州,死伤500人,步枪丢失了10把;这还是有傅先荣和左文秀的兵配合的情况下。
刘锦棠打西宁用时15天,枪械无一损失,机枪子弹耗费2万发,步枪子弹耗费4万发。俘虏30万人。
董福祥打河州用时10天,步枪丢失10把,机枪子弹耗费3万发,步枪子弹耗费3万发。俘虏20万人。还有傅先荣、左文秀的一半功劳。
经过这两场战役,傅先荣、左文秀的绿营还余1.3人;刘锦棠的老湘军没损失,仍然是1万人,加上董福祥的董字三营和收编的马占鳌的3个营,刘锦棠节制1.3万人;徐占彪有1万人。这样算起来有3.6万人。兵力捉襟见肘。打肃州够的,只是担心逃脱的人会比较多。打新疆恐怕是不够的,还需要调动其他军队,周围的能得用的也就是乌里雅苏台将军金顺两万多人,虽然此人骄横贪功,但是打仗确实是把好手,并且自己的安排他还是能够听得进去的。
眼前的事情是围攻肃州。自己已经安排了刘锦棠(董福祥仍归其节制)、左文秀两部人马均经张掖前往肃州,并规定了7月15日到达。徐占彪负责北大河北侧河岸堵截,左文秀负责肃州城西侧堵截。刘锦棠负责东侧和南侧,作为主攻。同时刘锦棠作为前敌指挥。
左宗棠安排好了,刘锦棠却是一直在发愁。军械是没问题的,子弹是个大问题。肃州估计有五十万人,自己手里的机枪子弹还剩4.5万发,步枪子弹还剩10万发。不够用啊。枪械不给左文秀和徐占彪吧,他们会有意见;给吧,他们没用过发挥不了太大作用,自己不就没得用了?!
自己采购的步枪、子弹和设备是从德国礼和洋行买的,5.25的时候已经到上海了,正在往武汉运;7月1日得知加特林机关枪、子弹和设备是从英国怡和洋行买的,6.25也已经到了上海,正在往武汉运。正常运到肃州需要2400km,三个多月的时间。陕西渭南到张掖1200km的路修得好,速度变成1.5倍,那也只是省了20天,需要两个半月。正常时间肯定来不及了。看来只能分批运送了。于是刘锦棠派600里加急,给在武汉的周汉去信,说明自己急需子弹和枪械,让他优先运20万发的子弹和1000枝步枪过来,等加特林机关枪到了之后再先优先运送20万发的子弹过来。希望能够赶上吧。
刘锦棠7.05到达的张掖城此时1000枝步枪和20万发步枪子弹刚刚也已经到了,之前也收到了周汉的信,加特林机关枪、子弹和设备也在6.25也已经到了上海,正在往武汉运。20万发加特林子弹预计在7月1日从武汉开运,估计在7月底之前能到。
刘锦棠放下了心。左文秀的军队不攻城,直接一路向肃州挺近。刘锦棠则是开始一步步清剿,枪械子弹也不再恨吝啬。到了7.15的时候,刘锦棠正好打到了肃州城下,路途俘虏的20万回匪也派人押送给了左宗棠。
加特林子弹还没到。于是刘锦棠联系左文秀和徐占彪,让他们一边清剿周围的叛军据点,一边等待消息。不必急于攻城。
20天后,加特林子弹到了。于是相约攻城。
城内也学乖了,粮食备得很足。向外冲了几次,都被刘锦棠用机关枪和步枪打了回去。看到火力这么猛,他们干脆就不大规模向外打了。都是一小股一小股地攻打左文秀和徐占彪。徐占彪还好,有河流天险,左文秀却是很难过。没办法,只好拨给左文秀200枝枪,没想到,没过几天,溃败的时候都丢光了。幸亏子弹都在身上带着,要不然就成了资敌了。左文秀也是脸面上过不去,也不再谈要枪支的事情,只是死命地打。刘锦棠只好派亲兵营带着2挺机关枪支援左文秀,这才把西边战线稳定下来。
转眼过了半个月,城还没有攻打下来,子弹却是用得很快。左宗棠终于来信,出了一个主意,让刘锦棠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刘锦棠大喜,第二天就对城内公布了左宗棠的办法。
左宗棠提出:首领投降则士兵服苦役十年,杀首领投降,则士兵服苦役五年,杀尽管理百人以上官的队伍,则只需付苦役2年。胁从回民可免苦役。
这一下子,原本打算死扛清军进攻的城内顿时不淡定了。清军火力太猛了,打下去肯定是个死,肃州城已经成了死城。城内粮食众多,就算能够苟延残喘半年,那又如何,还是一样的结果。于是5天之后回匪哗变,杀头领而降。苦役五年10万人、二年20万人。胁从定点迁往陕西居住。
左宗棠大喜。命令各军修整10天。至此陕甘回乱彻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