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想念西安

(2021-01-08 11:08:46) 下一个

                  

                                   西安城墙一角

 

 
电视剧《装台》一集集地看着,相关的话题在谈论着,顺子,八叔,铁扣,陕西普通话,陕西小吃,……
 
"高高地仰起我的脸,不懂就问问苍天……",听着孙浩的歌,跟着顺子的三轮车,我又回西安。钟楼,南大街,城中村,许久未闻的乡音,就连路旁的那些榕树,都是那么地熟悉和亲切。对西安的思念从心底慢慢升起。
 
我出生在江苏,上学前到西安,在西安生活了二十多年,如今离开西安也己二十多年。
 
我想念西安的什么?我说不清。
 
西安有的是名胜古迹。华清池,兵马俑,上大学时去过,大雁塔,小雁塔就在家附近。南门的城墙,回去偶尔也到上面走走......
 
西安有的是美味小吃。羊肉泡馍,酸汤水饺,凉皮,肉夹馍......, 不怕吃不饱,只怕吃不了。
 
西安有写《废都》的贾平凹,写《白鹿原》的陈忠实,写《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路遥……
 
小时候住在部队大院,父辈们讲的都是南腔北调的普通话。上了中学,才常听到陕西话。同学之间都讲普通话,所以我只会醋溜几句陕西话。
 
南方人到北方,天气干燥寒冷能适应。不习惯的是没有足够的大米。七十年代物质匮乏,除了定量的白面大米,每人每月都有固定的粗粮——玉米面和高粱米。那时没有如今的粗粮细做,饭在嘴里,嚼了又嚼,就是咽不下去。为了让家人多吃点大米,我爸爸经常用面换大米,有时和进城卖米的农民换,就像郭达小品"换大米"那样。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多换些,骑着自行车驮袋面去附近的农村换,来回就是大半天,我现在还记得有一种大米叫做桂花球。
 
小学的小平房不见了,鸟枪换炮变成了高楼大厦,班主任年年一样的评语又在耳边起,"粗心大意,爱做小动作";中学焕燃一新,校牌依旧,我最喜欢的英语老师,满腹经伦却又怀才不遇,现在也该年近九十了,走过千百回的尘土飞场的小路不见了踪影;大学校园里教室宿舍仍在,那些曾经朝夕相处的身影浮现在眼前,你们现在在哪?你们都好吗?校园边那排小饭店,是否还有当年我常去的那几家?
 
同学再聚,在花白的头发里,在变形走样的身材上,在老花镜后闪烁的眼晴里,寻找着顽皮少年的清秀身影,追忆着远去的青春岁月。
 
东大街的骡马市,西大街的城隍庙,南大街的书院门......这些地方,不知道去过多少次了,每次回去还是要去看看走走。必不可少的回民街,从街头到街尾,贾三家的灌汤包子,老孙家的泡馍,胡辣汤,甑糕…… 一路吃下去,听一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看一看熙熙攘攘南来北往的人群,摸一摸包装得红红绿绿的土特产,一解乡愁。
 
西门城墙根边“怒吼”的秦腔听起那样高亢嘹亮,裤带面不再嫌宽,小面盆一样的碗不再觉得太大。唱就放开嗓子,吃就吃个痛快,蹲着吃饭又有何妨呢?
 
我想念着和西安有关的点点滴滴,一草一木,和在那里生活的人们。
 
“一眨眼,青春不在,我模糊双眼....... ”,几十年过去了,青春不在,东奔西走,仍然听不懂秦腔,仍然只会醋溜陕西话,可是对西安的思念和爱却从未改变。

长相思,在长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张晓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雨弦' 的评论 :
和你一样的感觉。
物非物,人非人。记忆无法抹去,思念不能停止。
雨弦 回复 悄悄话 看到你写的点点滴滴我也开始想念西安了,尽管这几年回去连东南西北都搞不清了,怎么努力吃小吃,都似乎不是记忆中的味道…… 还是想念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想念已经离去的父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