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要说,忆苦思甜饭怎么能跟美味挂上钩呢?那不是defeat the purpose吗?不懂什么叫忆苦思甜的,自己补课去。
那是我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为了紧跟革命形势,将革命传统教育从娃娃抓起,幼儿园决定过一个忆苦思甜的中秋节。可是真的让四、五岁的娃娃们吃糠咽菜吗?到时候小细嗓子咽不下去,还不吐得满地都是?老师们想出了一个主意,用新磨的红薯面蒸成小窝头,用红薯叶煮面条,即软和,又不失革命本色。饭菜一端上来,娃娃们吃得那叫一个香啊。面条里滴了几滴香油,香喷喷的。尤其是新蒸的红薯面窝头,松软香甜,又粘粘的有嚼头,被生活在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孩子们当成了美味点心,个个吃了个肚儿圆。
中秋节嘛,再困难也还是要有月饼的。老师拿出那种包有青红丝、硬的像砖头一样的月饼,切成小块分给大家。吃饱了的孩子们竟谁也不愿意吃。父亲来接我时,在他的威逼利诱下,我含着眼泪勉强咬了两口。直到现在我都不喜欢吃那种传统的硬月饼,能把牙硌掉。
不爱月饼爱窝头。这件事被父亲当作笑话,经常提起,记忆就逐渐被放大。原始的味觉也是那么地强悍,几十年后还让我念念不忘。我后来每到一个地方,必找当地的窝头品尝。我吃过高粱面、玉米面、豌豆面做的窝头,也吃过掺着牛奶或巧克力做的窝头,可没有一种能比得上红薯面做的那么美味好吃。
一顿忆苦思甜饭,让我思念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