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去年的瓜,今年才瓜熟蒂落香满园,好酒不怕巷子深,好瓜不怕年份长,窖藏瓜更有味道:2024年7月5日,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肖飞和规培住院医师董女士上手术,董医师的某些操作引起了手术室一位护士的斥责,肖飞对该护士大吼大叫,并丢下已经麻醉的病人不顾,和董医师一起离开手术室长达40分钟。肖飞医师为情所困,跟吴三桂有一拼,冲冠一怒为红颜,只是苦了已经麻醉等待手术的患者。这事儿当时就在医院工作群传出去了,医院领导早该知道了,却要等肖飞闹离婚被妻子举报才“第一时间”处理:4月27日,中日友好医院通报肖某问题属实,对肖某予以开除党籍处分,并解除聘用关系。好迅速的“第一时间”,比麻醉患者等待的时间长太多了吧。
肖飞大夫怒弃手术护红颜只是这个大瓜的瓜皮,让瓜民吃惊的瓜瓤是规培住院医小董博士:她在哥伦比亚大学附属的巴纳德女子学院读了经济学本科,该学院跟哥大不是一回事,相当于内地大学的独立学院,从当地社区学校转入巴纳德学院很容易,据传董袭莹就是通过这一途径进入巴纳德学院的。然后以世界名校本科生名义进入协和医院的4+4医学博士班。
目前中国培养医学博士的方式大致分为四种:传统本硕博模式(11年制)、八年制医学博士、4+4跨学科培养模式、同等学历在职博士。几种模式中,4+4对标美国MD培养,是完全“仿制”美国医学培养体系。“但美国的医学培养制度里,本科专业没有限制——没有医学本科,无论哪个美国学生,进入医学院后都能算是‘转专业’。这与有医学本科教育,甚至绝大部分临床医学教育就是从本科阶段起与其它专业严格隔离的中国完全不同。美国没有高考,MCAT等标准化测试也没有绝对的录取分数线。但美国医学院都会参考MCAT分数、本科GPA、课外活动(比如与医学相关的志愿服务)等情况来筛选学生,而前述提到的pre-med标准,大部分学校也是大同小异。而在中国尝试4+4,尤其是完全照搬美国的4+4,由于没有美国医学培养的那套体系支撑,实际效果包括招生的公平性很值得怀疑。”(引自Y博的科普园)
美国的原研药咱付不起专利费,能允许仿制就很仁义了,救人无数。但中国有这么多医学本科生,没必要高仿美国4+4医学培养体系了吧,一定要完全接轨,那就把医学院本科取消才算全面接轨。患者可以自费选择进口原研药或医保仿制药,医生的医术跟药的质量同等重要,11年制博士跟4+4博士也应该明牌标注供患者选择,分原研医师和仿制医师。想象一下,学经济学的董女士在胸外科主刀的最大优势可能会计算刀口的最大边际长度,也许会划出一条拉佛曲线,说不定还想对血液实施供给侧改善……没有特殊偏好的患者有拒绝经济学本科出身的医学博士动刀的权力吗?
以前听说过学医的转行干别的专业,比如鲁迅就弃医从文,世间少了一个医生多了一个文学家。鲁迅想用文艺治疗国民精神,大约相当于从事精神病科,跟医学还是有关联的。他用文学给国民精神病做宏观分析,疗效显著,比如对“精神胜利法”的诊断,为国民的精神卫生做出了贡献。现在的4+4医学博士培养路径,又为有志之士弃文从医弃工从医准备了捷径。那些“文学救国”“工业救国”“金融救国”梦破灭的青年,可以转行学医,对一个个具体的病人施救,把宏观梦想转化成微观行动,也够激动人心的。
中国有种传统的医疗意识,每个知识人都觉着自己生活在一个必须解救的时代,治疗社会拯救人心的愿望非常强烈。圣人曰: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出将入相”是一专多能,算是平级调动;“入相出医”格局更大,为良相是治疗国家,救治社会。各级官员就像各级医师,宰相是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面对最大的患者——社稷,省、州是二甲、一甲医院,刺史、知府算是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治疗各种地方病。不但“以吏为师”,还以吏为医,神州的科学医学并不发达,而救治国家医治人心的意识却特别强烈,发展出一套宏观医疗隐喻体系。看近现代革命家的心路,都有救国情结,清末出了一批救国志士,想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结果挽不住扶不起救不了;北洋时期在野志士不停地救国,最后把北洋政府当成医疗事故处理掉了;后来又以俄为师炼仿制药,以为找到了仙丹。这些眼花缭乱的救国方案和方剂,给人一种“救亡与启蒙二重变奏”的错觉,其实是救国猛药在个体身上做试验,所谓“救亡压倒启蒙”就是人体试验失败安慰剂失效依然在国体上注射。后来,在良相团队的猛药治疗下,几千万人“过敏”死去。政治家的4+4转行从医,太可怕了。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救国医师不死,医疗事故不止,救国者药方越猛,患者绝症丛生。神州要从医疗隐喻体系里挣脱出来,活生生的患者有医疗保障,想象中的社稷自然无恙。
肖飞医生把麻醉后的患者凉在手术台上,也像一个隐喻:川普执政一百天就像一个大写的肖飞医师,挺俄压乌、向全世界打关税战,要吞并格陵兰征服加拿大,弄着弄着就烂尾了,世界被麻醉了凉在手术台上,川普回家磨手术刀去了。
202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