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幼儿园血铅中毒事件提级调查的结论出来了,毒源就是幼儿园后厨并无恶意的颜料添加剂,用六神磊磊的总结就是“蠢人灵机一动,坏人绞尽脑汁”的故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也都吃铅毒食品,为“色泽鲜艳”贡献了自己的愚蠢和血铅中毒,通报说园长的血铅值为169.3μg/L。几个底层卑微的蠢人毫无恶意地让本园幼儿、教工血铅中毒,本来是误操作导致食品安全的个案,却失控成了全国性事件,联合国都表示了关注,最后省级领导亲自挂帅成立高级调查组,成功查获幼儿园园长及几个厨师。这相当于动用了坦克大炮特种兵抓获了几只野兔子,麦积区教育局一个副科长就能摆平的事儿,弄得全省官员都血铅值飙升,闹出永载史册的大笑话,这闹剧是怎么练成的?
高级调查组的通报写得很高级,叙事逻辑清晰,对得起“提级调查”。只是有一个关节点让网民心里痒得慌:天水医院和省疾控中心为什么血铅值造假?医院的正副院长,省卫健委的主任、省疾控局局长都被立案问责,他们为什么拿着最宝贵的乌纱帽冒险作假营救十杆子打不着的幼儿园园长和几个厨师?一个民营幼儿园园长平时给这几个大佬送礼都找不到门,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都是戏说,甘肃官员们凭什么抛冠作假血铅值?这是天水乃至甘肃省的隐痛,一说都是泪啊。是维稳套路的回旋镖刺破了天水的脸。
我们做一个复盘,就能猜出天水的套是怎么系出来的。幼儿园的孩子出现血铅中毒状况后,医院最初应该是正常检测并向上汇报过的,但有2006的血铅中毒经验和教训,官场的逻辑就是把事先压下来,而压下来的最低成本和官家思维就是修改数值,有地方稳定这个大局要顾全,真假可以忽略不计。估计地方官员也小范围排查过毒源,无奈下毒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己也吃毒,聪明人破案时可以把对手假设成聪明的坏人,愚蠢的好人作案没有动机无获利,真不好破。于是,一只老鼠被放大成大象了,维稳应急机制全面开启,既然找不到毒源就要堵住信息,救治孩子就成了治标,修改血铅值成了“治本”。维稳之套一旦抛出,个体的痛疼悲欢一网打尽,并且很快会“提级”联网,省疾控局也应急作假,全力在数值上剿灭血铅中毒,以稳定大局徐图后事。
可惜,这个维稳大套还没来及套住外省的医院,西安的医院就在甘肃应急体系之外,检测出幼儿血铅值严重超标,天水乃至甘肃省的大局给破了。天水一步步把局部的个案发酵成轰动天下的大事件,自己做的套子开始在自己头上盘旋了。本来麦积区如果跟家长坦率沟通不隐瞒,积极搜索铅源,顶多关闭处理一个幼儿园,说不定区教育局还会立功受奖呢。结果,弄成了一个巨型乌龙,套进去一批官员: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疾控局局长,天水市委书记,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天水市委常委、秦州区委书记(时任麦积区委书记),天水市政府分管教育、卫生健康工作的副市长,天水市政府分管市场监管工作的副市长,天水市麦积区委书记,天水市麦积区委副书记、区长,天水市麦积区政府分管教育、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工作的副区长等10人立案问责。
“打不着狐狸惹一身骚”和“养了一辈子雕却被啄瞎了眼”是猎人晦气的极限了,天水官方刷新了猎手的天花板,挖个陷阱套狼却把省市领导都陷进去了。幼儿园厨师使用含铅颜料只是个引子,血铅值数据作假酿成了惊天事件,省市两级检测作假才是该事件的本质。
150年前有个发生在浙江余杭的著名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也是中毒检测作假惹的祸。小白菜的丈夫正常死亡,仵作检测却说是“中毒身亡”,满足了坊间“潘金莲毒杀武大郎”的情绪价值。因为检测作假,官府用刑凑出虚假的证据证人链,杨家一再喊冤,案子也不断“提级”调查,最后全部案犯及物证、棺椁押解刑部三堂会审。反转就在于刑部仵作重新开棺验尸检毒,检测结果“非中毒死亡”,然后朝廷下旨,革掉了一堆乌纱帽,跟天水事件问责的官员数量有一拼。“小白菜”案源自测毒作假,天水事件也是,只不过前者无中生有,后者有中生无,一种相思,两样闲愁。穿越岁月尘埃,天水在向余杭致敬。
巧的是,浙江余杭心有灵犀,以自来水检测术语回应天水:“特定自然气候条件下藻类厌氧产生的硫醚类物质”。据行家解释,“大便中含有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分解以后的含硫氨基酸,经过藻类分解以后含硫氨基酸产生硫醚类物质”,说白了,就是取水源粪水未降解净化,欺负普通群众不懂检测知识。
通报也承诺天水幼儿后续治疗费用,排铅的路还漫长。但应急维稳机制之铅更要排,干了这盘“三色枣糕”问君三语:谁下令医院和疾控局检测造假的?上级和下级谁骗了谁?以后任何检测还有公信力吗?
202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