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开冒 一丘万壑
很少有这种情景了:某个政策一宣布如一瓢水浇进热油锅里,那叫一个吱啦啦的热闹。昨天三孩政策出台,网络上成了欢乐的海洋,想生的不想生的,育龄的非育龄的都对即将来投胎的小三子驻足围观。
民间段子手眼疾手快地传上了好多段子,环球时报又高屋建瓴地教育群众要维护过去计生的成就,坚决反对有人学着BBC的腔调否定计生。我孤陋寡闻,咱这旮瘩的结扎咋让BBC给配音了?英国人做爱也没麻烦环时配叫床腔调,它凭什么给咱的结扎配腔调?又没疼在他身上,很难配出准确腔调来。
我们广大群众的觉悟很高,明白现在让生三孩是英明决策,过去不让生也是正确决策。在一件事上正确两次以上的辩证法,早就深入人心,大家都以吐槽的方式来展示辩证思维。
好像是马克思说过,人类有两大生产,一是物质财富的生产和再生产,二是人自身的再生产。说分娩婴儿是“生产”绝对用语准确。
物质财富的生产有两类机制,一类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机制,另一类是计划经济机制。前者的特点是生产得太多,老为物质过剩而发愁;后者的特征是短缺,老为不够分配而捉急。
中国为了克服短缺,只能改开,允许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共存,私营企业与公有企业同在,甚至把公有制企业也改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终于告别短缺,也开始体会过剩的愁滋味了。
当时由于物质短缺,显得人口有点过剩,就像食物匮乏条件下,肉少才显得狼多。其实,对一片草原的“载狼量”有可能算错了。
高瞻远瞩是领导的基本特征,经过一番瞻瞩后,定下了大政方针:在物质生产上要克服短缺,放松计划经济,腾出地盘让给市场;在人口自身生产上要加强计划,克服人口过剩。
计划本来就是制造短缺的,用计划对付经济无法制造丰裕,只能用市场经济来克服短缺。但要让人口的再生产趋向“短缺”,制造短缺就是计划的拿手好戏了。
过去把人力当负担,现在把人力当资源。现在物质生产上已经克服短缺趋向过剩了,用计划造成人口短缺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现在要合计着取消计划了。计划,从物质生产到人口生产转了个遍,也差不多走到头了。以后,哪个领域再需要短缺时再用计划吧。
计划终结,并不意味着国情改变。咱是全能体制,讲究的是控制一切。至于计划和市场,只是工具而已,谁使着方便就用谁。前段时间,有一首歌《我为祖国生二胎》就生动诠释了这个特色:生或不生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祖国而生或不生。孩子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储备,就跟石油煤炭资源储备差不多的意思。以前有首著名的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二胎和石油只是做为资源献给国家才有意义。
教课书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化之间的矛盾。我们这旮瘩的基本矛盾就是人身的社会化和国家化与生育器官的私人携带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人是国家的人,是公家的人,人的生育能力和器官的所有权也归国家,但生育器官只能由个人使用和保管,这就带来了生育器官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这种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矛盾是当前社会的基本矛盾。
由于咱的国情和特色,私有产权一直比较模糊,作为最大宗私有财产的房产,也只有七十年的使用权。在对财产的私有产权划分上,有司一直拖拖拉拉迷迷糊糊,显得很抠门。生育权及生育器官的产权界定,也不明朗。从生育的控、放、鼓励的措施来看,个人对自身的生育器官只有承包使用权,就像八十年代农民土地承包责任制一样,生育器官国有化的趋势并没有本质的改变。
想一想真自豪,连肚子都是国家的,生孩子时都算是最微小国营企业的运营,一唱《我为祖国生二胎》,就有一种体制内的担当了。
20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