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一块蓝手绢:科大男生与安大女生的异校恋

(2025-11-10 18:51:49) 下一个

【科大瞬间】第269期

一块蓝手绢:科大男生与安大女生的异校恋
潘莉 851家属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者看过一张异校CP地图,可以从中解读中国高校恋爱的匹配模式。地处合肥的科大,也同样因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域规律,与合肥其它高校谱出不少动人的异校恋曲,为男女生比例悬殊的科大校园印下多姿多彩的青春记忆。有兴趣的校友,不妨也制作一张科大-异校CP地图,看看科大-安大、科大-合工大、科大-安医以及科大-联大等几组CP,哪一组更容易擦出爱情的火花?

每一个充满爱的日子都值得被纪念。安徽大学中文系潘莉深情回忆与科大851倪志军的浪漫异校恋,“想象成了计算的系数,于是数学也成了诗。” 他们勇敢地跨校牵手,想必当年羡煞旁人吧!

> 秋日的午后,阳光明媚而慵懒,天空中一堆一堆的层积云。天空的蓝色恰似那块蓝色手绢,那块我从中国万里迢迢带到美国的蓝手绢。我想把它找出来看看。我一打开衣橱,那块手绢滚落到我的脚边。

蓝手绢的故事要追溯到很多年前。那年我十八岁,刚入安徽大学。我和安徽大学同班同寝室的好友晓燕,想去中国科技大学听温元凯先生的讲座。讲座在下午两点,科大水上报告厅。那是夏天,我俩穿着自己最喜欢的裙子,一起步行去科大。走出安徽大学东门,沿着绩溪路,右转到金寨大道,一直走下去,就到了科大正门。我们既崇敬又胆怯地走进这所神秘的校园——对于它,我们听说的都是有关天才少年的神话。

那时正临近下午上课时间,科大的学生们迎面而来。我和晓燕对视一眼,都被眼前的情景震慑住。这里的学生不像我们学校的学生那样三五成群、边走边聊着逛到教室,而是一个个独来独往,行色匆匆,低头赶往教室,仿佛每个人生来就对人生有着坚定的追求目标。听不见一个人讲话,只听到唰唰的脚步声。我们两个上课时间还在游手好闲的中文系学生顿觉格格不入、自惭形秽。我们不知道水上报告厅在哪里,又不好意思问匆匆而过的学生,没听讲座就灰溜溜地返回安大。

返回途中,我和晓燕对自己的自卑心理感到可笑又可气,约好了再也不去那里。没想到,数年后,晓燕不仅嫁给了科大生,又在科大读博士、当教授。我也与科大接下不解之缘。

大学二年级那一年,一天晚上,读生物系的高中同学小何来找我,他指着低头站在他身边、头发浓密凌乱的男生说:“这是志军,他现在科大数学系。”哦,这个男生就是我高中时转到文科班之前,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的同桌。他比高一时长高了不少。记得有堂物理考试,我才开始做第三道题,他已经全部做完,推开座椅走去交卷了,搞得我越急越做不出来。我笑着和志军打招呼,他抬头看我一眼,连笑都没笑就低下了头。小何说:“能把你的借书证给志军用一下吗?我想带他去看看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我们学校只有持借书证方能入图书馆。我说:“好呀。”

一个星期后,志军独自来到我的寝室,归还借书证。我和他在桌子两端,尴尬地面对面坐着,找不到话题,只是听着一位室友的录音机里重复播放着一首歌:“今天不是星期五,怎么这么倒霉地遇见你……”。我们这样枯坐了十几分钟,我送他出门,他咕哝了一句:“不管是星期几,遇到你都是幸运的。”

等我返回寝室后,室友们嗤嗤地笑起来了:“科大的人都是这么书呆子吗?”“你看见他的鞋子吗?那么老土!”志军来自农村,他穿的鞋是他妈妈做的白底黑灯芯绒面的布鞋。“布鞋很舒服......”我不禁为我曾经的同桌辩护起来。


851倪志军与本文作者

两个星期后,志军又来了。他邀请我同寝室的室友七人一起去科大看电影,那晚他的学校礼堂放映《哈姆雷特》。那七张电影票可能就是他一周的伙食费啊,我不想去,可《哈姆雷特》对中文系学生的诱惑真是太大了,其中三位室友和我还是接受了他的邀请。

后来每周我都收到他寄来的文采飞扬十几页的长信。我正热衷于朦胧诗,就以朦胧诗的语言回复他。我说,文学和数学相差甚远。他用雨果的话回复:“想象成了计算的系数,于是数学也成了诗。”

我们的第一次约会是在三个月后。我们约好在科大门前的金寨路和我校门前的绩溪路交界的永达大厦碰面。我到达大厦时,他已站在台阶上等我。他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块手绢送给我,说刚才在大厦的商店里买的。这是一块普通的淡蓝色的手绢,右下角有深蓝丝线和银丝线绣的一朵菊花和一只飞舞的蝴蝶。我接过了手绢。我高兴,这是第一个男生送我礼物;我骄傲,这是一个聪明的男生送我礼物。


851倪志军与本文作者

后来我们到包河公园去划船,我抬头看天,天很蓝;听鸟鸣,鸟叫得好欢。

我们在合肥的河里无数次划船,沿着逍遥湖、包河以及环城河……后来,我们一起划过太平洋,到了美国。

来美国前,我丢下了很多很多珍爱的东西,只带了两只旅行箱,但我没有忘记塞进这块手绢,这份志军——后来成为我丈夫——送给我的第一份礼物。

原文发表于2023年11月21日《世界日报》副刊

编辑:刘扬,许赞华
排版:俞霄,许赞华
校对:滕春晖

《科大瞬间》常务编委:

 

许赞华 803 | 陈锦雄 812 

 刘扬 815 | 黄剑辉 815 

 滕春晖 8111 | 沈涛 822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