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战略

全球军事,历史,战略
个人资料
正文

航母对决系列:航空派和战舰派的大辩论

(2022-05-01 10:20:21) 下一个

1 (题图) “邀击渐减”战略

[注] 航母,舰载机,和潜艇等辅助兵力一马当先,将敌舰队的战斗力削弱,最后由略微靠后的主力战列舰用巨炮一举歼敌。

 

在两战之间,美,日海军都在摸索如何充分发挥航母的战斗力。新兴的“航空派”和传统的“战舰派”展开了大辩论。正是这些辩论和实践使美,日海军在航母和海航运用上赶超了一度领先的英国。

英海航的发展走了一条十分曲折的道路。1914年成军的皇家海军航空兵(Royal Naval Air Service)在一战未完的1918年4月被新成立的皇家空军(Royal Air Force)吸收,才存在四年的编制被取消。尽管皇家空军作为一个崭新的军种,是全球第一个独立的空军,领先世界(美,日陆军航空兵在二战期间都是陆军的一个兵种,而非独立的军种)。但这样海航的发展受挤压。英空军忙着建军,到1924年才为海航恢复一个兵种:舰队航空兵(Fleet Air Arm)。但舰队航空兵一直受空军领导,也就是说1924-1939年英航母上的舰载机部队在编制上来自空军 (!)(这点海航大国英国和海航发展落后的德,意很像)。英一战后国力畏缩,有限的发展新机的资源空军肯定用在自己身上,结果海航飞机日渐落后。1939年欧洲战云密布,在海军有志之士大声疾呼下,舰队航空兵才重新划归海军。但连续20年对海航建设的忽视造成严重的代差。在二战开打后,美日海航驾驶可收放起落架的单翼机高速驰骋时,英海航超级低速的不可收放起落架的“剑鱼”式(Swordfish)双翼机还摇摇晃晃地在第一线疲于奔命(从在大西洋猎歼俾斯麦号到在地中海的马太潘海战和空袭塔兰托,也取得了一些战果)。英海军没有放弃航母建设,二战开战时有12艘航母,吨位世界第一。但英航母重装甲保护而牺牲舰载机数量(大型航母只有30来架性能落后的舰载机),和领先世界的美,日航母不同(大型航母有70-90架性能先进的舰载机)。由于英在一战后放弃了海航的领先地位而在二战中没有参加任何一场航母对决,本篇(也是本系列)只专注美,日航空派和战舰派的大辩论。

日本航空派和战舰派的大辩论

战舰派认为海上决战将是巨舰大炮之间“堂堂正正”的互轰(类似一战时的日德兰海战)。日军长期以来按照“邀击渐减”战略来策划日,美决战(图1)。假设是美主力战列舰部队为保卫当时是美殖民地的菲律宾,必然长途跋涉向西太平洋(西太)出击。日主力战列舰部队扼守西太,以逸待劳(和日俄战争时对付长途跋涉的俄海军舰队类似),这就是“邀击”。“渐减”是靠前出迎敌的辅助兵力(如巡洋舰,驱逐舰,潜艇)的骚扰突袭,一路逐渐减弱美军实力,等精疲力尽,伤痕累累的美舰队进入日军巨舰大炮射程后再由战列舰一举歼灭。作为一战后新涌现的舰种(航母)和兵种(海航),航母部队的定位是侦察打击敌方舰队,作为辅助兵力执行“渐减”任务。另外海航执行舰队防空和反潜这两个新任务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航母兵力具体部署时,最佳方案是紧随战列舰部队(battle fleet,有时直译为“战舰队”),为战列舰取得战果添砖加瓦。在太战开打以前航母出色执行“渐减”任务最经典的两个战例是:(1)1941年3月在地中海马太潘(Matapan)海战中,随战列舰部队出动的英生畏号(Formidable)航母出动舰载机先将意舰击伤,再由战列舰将其敲沉。(2)1941年5月在大西洋对德战列舰俾斯麦号(Bismarck)的围歼,如法炮制,随战列舰部队出动的英皇家方舟号(Ark Royal)航母舰载机先将俾斯麦号打残,然后由战列舰将其轰沉。

航空派认为航母和飞机的高速发展已让航母部队可以独挡一面,不必再是战列舰旗下打酱油,跑龙套的配角。航空派认为将航母发展为主力攻击力量是一条前程似锦的道路。日军首创双航母编制,组成一个航空战队(现代军语:打击群),可独立出击。1932年1-5月在淞沪事变中,加贺号和凤翔号首次被部署到前线, 1941年7月苍龙号和飞龙号支援了对法属印支的占领,都取得一定战果。

战舰派反驳道:这些部署对付的都是“低端”对手,所以航母身后无需战列舰队压场。真正对付“高端”对手(如美战列舰部队),光靠航母能行吗?当时有重甲保护的战列舰已达三五万吨,可能被“小小”的舰载机击沉吗?太战开打时威力最大的舰载机是中岛九七式舰载攻击机(九七舰攻),最大起飞重量仅四吨(见本系列《对决前的主力舰载机》)。战舰派不相信舰载机有能力对抗战列舰。“蚊子很讨厌,但成人会被蚊子咬死吗?”这是一个著名的战舰派挑战航空派的问题。

以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曾担任过赤诚号舰长)为代表的航空派的回答是:(1)1940年11月英航母光辉号(Illustrious)出动21架双翼机在塔兰托港夜袭意军,取得击沉两艘,击伤一艘战列舰的重大战果。兹证明:即使是数量极少的比日机落后整整一代的双翼舰载机也能将最强大的战列舰送入海底。二十年前,美陆航和海航在1921年7月的比武中已将一艘从德国缴获的战列舰击沉(见本篇第2节)。(2)如果一,两艘航母力量太小,大胆地将六艘航母凝成一股绳,会有无与伦比的攻击力。这就是日军攻击珍珠港的航母机动部队核心:赤诚号和加贺号为第1航空战队,苍龙号和飞龙号为第2航空战队,翔鹤号和瑞鹤号为第5航空战队,在山本主导下这三个航空战队在1941年4月合并成第1航空舰队(First Air Fleet)。当时美航母机动部队(美方称 Task Force,中方通常译为特混舰队)仅以单艘航母为核心。日军将全部六艘大型航母编入独立的机动部队万里迢迢远征珍珠港是海军史上革命性的组织创新。进攻珍珠港时六艘航母放飞的两波攻击队竟有354架飞机(第一波183架,第二波171架),的确展现了举世无双,无与伦比的攻击力。另外机动部队还保留了48架战斗机没有出动,准备对付美军的反击。日机动部队如此大胆创新的组织能力,摧枯拉朽的进攻能力开战时超出了美军的认知范畴,将美军打得晕头转向。

有关珍珠港的资料汗牛充栋,因为这不是航母对决,所以不是本系列讨论的范畴(当时美企业号航母编队正赶回珍珠港,闻讯起飞了舰载机寻战,但没有发现日机动部队 [可参考2019年的电影《Midway 决战中途岛》],不然会打第一场航母对决)。我们需要注意的有两点。(1)战略上,日军敢于不畏艰险派出机动部队长程出击不等于航空派完胜。战前军令部的战舰派死活不批准珍珠港计划,这个史无前例的计划的确太冒险。山本只能以辞职威胁,军令部被迫让这位出名的赌徒豪赌一把。不然还没开战主帅就辞职,军令部显得太领导无方。(2)战术上,机动部队中护航战舰的配置耐人寻味。三艘巡洋舰和九艘驱逐舰以外,联合舰队需要派出战列舰加入。万一机动部队遭遇美战列舰部队而舰载机无法解决战列舰威胁时(到底没经过任何实战考验),护航的日战列舰一定要挺身而出硬刚敌战列舰。但要让堂堂战列舰放低身段,成为航母的辅助兵力,对即使是航空派的山本和自认为是天之骄子的战列舰部队官兵来说,心理障碍极大。太战开打时,日军有十艘战列舰:(以服役年代为序)金刚级四艘,扶桑级两艘,伊势级两艘,长门级两艘(著名的大和级两艘在开战后才入役)。新锐战列舰作为国之重器,要组成联合舰队主队(第1舰队)参加最后的“邀击”决战,不能冒险远征。结果两艘最老旧的,满载36000吨的金刚级战列舰比睿号(Hiei,1914年入役)和雾岛号(Kirishima,1915年入役)被“贬”到机动部队奔赴珍珠港。比睿号是金刚级二号舰(首舰金刚号 [Kongo],英国原装进口,1913年入役),是日本国产的第一艘战列舰。因年事已高,在1930年代一度拆除一座两门356毫米(14 英寸)主炮沦为训练舰。开战前再披战袍加入一线,但遭主队嫌弃,所以被“打发”到机动部队担任护航任务。雾岛号同样年事已高,“屈尊”加入机动部队。结果很有画面感的一幕是二战时最新锐的航母在最老旧的(一战时代的)战列舰护航下乘风破浪奔赴夏威夷(见本系列《航母对决二》图4)。

所以不能认为日军敢于派出航母出击珍珠港,航空派就完胜。珍珠港是赌博。1942年6月联合舰队出击决战中途岛时,排兵布阵还是贯彻舰队派战略。机动部队(四艘大型航母)一马当先,实质上是担任“渐减”任务,身后真正的主力是山本亲率的战列舰部队(含一艘轻型航母),准备对残敌致命一击。结果机动部队在前线浴血奋战时,跟在后面鞭长莫及的战列舰部队闲得蛋疼,一弹未发,白费大量资源(如可帮上机动部队大忙的,但被战列舰部队牵在身边的轻型航母)。可以说舰队派落后的战略拖了日军的后腿,没能从珍珠港大捷中领悟到航母部队才应被视为是真正的主力,其他部队(包括战列舰部队)都应为主力部队获胜服务。鲜血淋淋的实战逐渐使航空派在日军的战略辩论中获胜。等到第五场航母对决(1944年6月的菲律宾海海战)时,联合舰队才真正觉悟。

美国航空派和战舰派的大辩论

美国的航空派和战舰派同样展开了大辩论。但和日本的辩论主要是海军内部两派之间不同,美国的辩论一开始主要是陆军和海军之间。最出名的航空派代表是陆军准将比利·米切尔(Billy Mitchell),一战终战时此公官拜美军在欧陆航部队司令。他受了新成军的英皇家空军将英海航部队收编的鼓舞,认为美国也应如此成立空军。他激进地认为守卫海疆应该靠性能稳定,载弹量大的远程陆基飞机,而不是靠劳民伤财,基本无用的战列舰(美战列舰一战中未发一弹,英,德战列舰仅在日德兰海战中硬刚一次),更不可能靠摇摇晃晃,性能不稳的海航舰载机和又小又慢的兰利号这样的航母。陆航飞机尽管比海航飞机(舰载机出现以前全是陆基部队)略为先进,但军事航空总体上说起步没几年,小小的飞机能击沉战列舰吗?这是海军(主要是战舰派)对航空派提出的最大挑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21年7月,用缴获的,满载25000吨的德战列舰东弗里斯兰号(Ostfriesland)开刀,在米切尔的挑战下,陆航和海航进行了大比武。海军将领对这场比武心情十分矛盾。一方面他们是战舰派,希望能证明小小的飞机炸不沉身披厚甲的战列舰,这样他们主持的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战列舰军备竞赛能不受影响。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将海航这棵新苗保在海军手里,所以反对空军单独成军。也就是说,海军的战舰派也是半个航空派,对海航发展有兴趣,只是没有陆航的航空派那样激进(要求单独成立空军,限制战列舰发展)。同时海军也希望通过比武锻炼海航队伍,因海军已开始对航母作为一种辅助舰种产生浓厚兴趣(第一艘航母兰利号此时正在改装中)。大比武中,根据双方同意的规则,陆海军双方飞机依次对这艘1911年入役的倒霉的战列舰投弹,每次投弹后上舰检查战损。几轮挨炸后皮糙肉厚的战列舰没出现可能沉没的迹象,迫不及待的米切尔下令陆航飞机违反规则,对东弗里斯兰号狂轰滥炸,一举击沉(图2)。东弗里斯兰号成为第一艘被飞机击沉的战列舰。尽管海军抗议陆军违规,米切尔拿此“战果”大作文章:兹证明,只要航空兵力全力以赴,可以击沉战列舰。

2 美陆航飞机击沉缴获的德战列舰东弗里斯兰号:1921720

海军指出:东弗里斯兰号是抛锚在海里的死靶,无高炮火力,无损管队伍,这次试验并不能“真正”证明飞机能在实战中击沉高速航行,能左右操舵避弹,有严阵以待的高炮火力,有训练有素的损管队伍的战列舰。米切尔反驳:这场在众多领导,媒体,和外军武官观察下进行的完全公平透明的比武,航空派完胜。他到处宣扬战舰派在滥用公币,造一艘战列舰的经费可造1000架飞机,而出动1000架飞机肯定能将该战列舰击沉。

深受意大利空军至上理论家杜黑(G. Douhet)影响的米切尔不但得罪了海军,也得罪了陆军,原来陆军也不希望陆航独立出去成为空军。尽管米切尔后来被誉为“美国空军之父”,他的思想当时太前瞻,空军要等到1947年才成军(他1936年去世)。在192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决定不成立空军。但米切尔对战列舰的口诛笔伐没有白费。这是美国政府号召召开在1921-1922年举行的华盛顿海军会议并最后和众列强建立《华盛顿海军条约》制度的原因之一(见本系列《航母在两战之间的发展》)。

在《条约》制度下,由于1922-1932年十年内不能建造新战列舰,战舰派的话语权被削弱。随着杜黑理论深入人心,1922年兰利号入役后,海军的主要精力放到如何在航母上下大功夫。由于海航不会被以陆航为核心,米切尔力主成立的空军吞掉,海军无后顾之忧。接下来有关这方面的大辩论基本上都在美海军内部的航空派和战舰派之间,过程和日海军内部的大辩论类似。

我们从小看着高大上的美航母长大,很难想象美航母的起步像“丑小鸭”一样。从又慢又脏的运煤船改装的兰利号又小又弱(带着信鸽出航!),只能跟在战列舰部队里“打杂”,最大的贡献是为射程越来越远的战列舰主炮提供校射服务。1927年,列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入役,扬眉吐气的航空派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舰队航母”(fleet carrier)。大型航母既能辅佐战列舰部队作战,也能独挡一面,成为舰队核心,这样逐渐被赋予更高的任务独立性。

海航在逐渐量变积累后,开始走向质变跨越。新出现的俯冲轰炸机显著提高了海航的突防能力,美海航开始重点建设俯冲轰炸机部队。1941年开战以前,美航母(和战列舰,重巡洋舰等主力舰)开始安装对空雷达,这是日军没有(也没意识到其存在)的先进技术。不过在航母编队组织方面,日军集中全部六艘大型航母组成机动部队走到了前列。美航母在太战开打前从未将超过两艘以上集中使用,一般以一艘为核心组成一个特混舰队(或打击群)。在航母和海航大发展的同时,战列舰作为一种成熟的主力舰种日臻完善,威力登峰造极。总之,航空派和战舰派在美军中一直僵持不下——一直到日机在珍珠港投下炸弹的时候。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美军在珍珠港损失了太平洋舰队全部战列舰,这样日军等于帮助美航空派战胜了战舰派。在突如其来的太战初期,美战舰派无战列舰可派,就失去了话语权。所以太战中的决战就是航母对决,而不是日军日夜期盼的战列舰对决(整个太战只有两场战列舰对决:(1)1942年10月瓜达卡纳尔海战(美方命名)或第三次所罗门海战(日方命名);(2)1944年10月莱特湾大海战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苏里高海峡海战——这将是战史上最后一场战列舰对决)。几乎是出于无奈,美军将航母奉为第一主力,这样就将战列舰赶下神坛。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时,几艘从大西洋调来增援的战列舰被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认为无用武之地,就让它们在西岸转圈巡逻防止日军登陆(珍珠港遇袭后西岸十分恐慌,怕日军再出奇兵)。

在以航母为第一主力这一先进思想武装下,在中途岛前线决战的美航母部队身后无需战列舰部队压阵。在战术编组上,美军解决了是航母为战列舰护航还是战列舰为航母护航这个航空派和战舰派大辩论中最揪心的问题。由于美航空派承蒙日军“帮忙”,航母勇攀海军的金字塔尖,所以“自然”是战列舰放低身段为新的舰队核心护航。美军在第三场航母对决(1942年8月的东所罗门海战)中就开始派出北卡罗莱纳号(North Carolina)战列舰为航母护航,从此在每场航母对决中战列舰作为炮火猛烈的高射平台,为捍卫航母立下汗马功劳(日军要等到第五场航母对决 [1944年6月的菲律宾海海战] 时才有此觉悟)。太战中的最后一场海战是1945年4月舰载机在冲绳海域将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锤入海底,为航空派和战舰派的大辩论画上句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rotherbear' 的评论 : 多谢从网上谈兵追到博客!可惜目前没有新内容。但我一定在5月7日珊瑚海海战80周年以前刊出《航母对决一:珊瑚海海战》。我当然尊重你和其他导弹派的意见。但我可引用和深度分析网友的讨论:“辩论的真正输赢要靠实战,可惜成本太高。”

我们可以网上谈兵,但对战略决策者来说,战略选择是(1)两条腿走路,还是(2)单独发展一条腿(如导弹)。为保险求稳,多半是(1)。最新的福特号航母预计服役寿命是50年后,还有三艘搜刮民脂民膏在建,所以航母过时论这个结论为时过早。
brotherbear 回复 悄悄话 其次关于“厉害国”之类的宣传当然不可信,但是要清楚这类宣传的受众不是专业人士和决策层,而且被媒体蹭流量推波助澜,专业人士和决策层自有情报来源。
brotherbear 回复 悄悄话 我也是导弹派。赫鲁晓夫时代,常规弹道不具反舰能力,而反舰巡航导弹进行超视距攻击需要中继制导,作战半径远不及舰载机,除非使用核弹,美对苏的海上优势是单方面的。但是现在对大型水面目标的攻击已经多元化,航母战斗群在多种监测手段下已成透明状态。航母时代已经过去了。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西岸-影' 的评论 : 谢大师赏脸长评!以前有战舰派和航母派的辩论,二战后至今有导弹派和航母派的辩论。看来你是导弹派,我尊重你的意见!讨论2点:

1 导弹是一次性,单一用途武器,或者发出去发挥作用,或者等导弹的发射平台(岸基或海基)被拔掉以后会无用武之地。航母是灵活性武器,能执行大量非战争军事行动(MOOTW 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所以导弹派鼻祖赫鲁晓夫一下台,红海军马上发展航母(从莫斯科号直升机航母开始---不是最近被击沉的莫斯科号,再到基辅级,再到库兹涅佐夫级)。这也是现代中国海军发展航母的原因之一。

2 你引用有关中国海军多方面碾压美国海军的数据可能过分听信双方官宣。别忘了:一方喜欢宣传“厉害了,我的国",另一方喜欢宣传“厉害了,我的敌国”。美方热衷宣传夸大对方有悠久历史:原因(1)重视对方(珍珠港遇袭以后再也不敢轻视对手),(2)可多从国会抢预算,(3)可迷惑对方产生自大。1950年代美军大叫对苏“missile gap”是一著名案例。1895年甲午开战前,中国海军看吨位,火力,可全面碾压日本海军,结果大家都知道。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菲儿点评!零战后面故事太多,下一篇专讲舰载机,但为控制篇幅,每架飞机只有一段故事。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深度思考' 的评论 : 辩论的真正输赢要靠实战,可惜成本太高。
西岸-影 回复 悄悄话 未来海上舰只的主要目的是欺负小国和保护航线,大国之间的海上对决主要是远程导弹,因为成本很低,效率更高。比如几天前中国空射了长剑21和海射(尽管中国没有透露,但据认为是鹰击21)被广泛报道,因为这是陆基东风21的空射和海射版,等于增加了打击范围,让中国的055驱逐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舰(美国有一种观点,如果存在鹰击21,一艘中国的055就可以灭掉美国一个航母战斗群)。东风21是目前没有任何拦截系统可以拦截的,打击海上移动目标的能力和精度也是被公开展示过的,没人会怀疑,号称航母杀手。
而且如果海基的鹰击21存在,可以100%肯定会有潜射版,因为不需要改装潜艇就可以实现,这就让不论在世界上什么地方,没有舰艇是安全的。。
目前美国的计算,到2030年,中美舰艇数量之比会是450:360,美国处于劣势,包括吨位。而且美国的舰艇老旧,都是上个世纪的设计和制造能力的产品,同类舰只质量不如中国,因为美国本世纪以来把钱花在濒海战斗舰这种没实际意义的军舰上,不得不停止制造,并且退休全部四艘已经服役的几乎崭新的濒海战斗舰,争取新的军舰达到21世纪的水平。
美国近些年提出的武库舰的概念,与中国的055驱逐舰差别不大。
航母就是欺负小国的工具,对大国没多大意义。比如美军要求战时航母不能进入中国沿海1500公里以内,因为这是中国航母杀手的范围(当时还没有海射版和空射版航母杀手)。而美军航母主流舰载机F35的作战半径只有1200公里,这就让美国依赖的隐形飞机在战时没有可能在没有加油机的情况下飞到中国沿海,而加油机无法隐形,不可能在战时为隐形飞机加油。
这是美国海军决定放弃F35,增加航程更大的非隐形飞机F18订货的原因,而非隐形飞机目前世界上被认为最好的是中国基于苏27-35系列开发的歼16,全部的中国武器和航电系统和发动机。在十年内中国海军超过美国是肯定的,因为航母的作用不如过去了,航母数量是美国在相当长时间还能保持优势的,有可能还能保持二十年。
航母的主要意义在于如果对地攻击,炸弹比导弹便宜。但时代不同了,技术也发展了,在北非击败了英军四方阵,导致殖民主义失败的骑兵集团攻击的战术,在一战时的重机枪下没什么价值(导致了欧洲贵族体系的崩溃,因为历史上贵族赖以建立军功的能力是骑术,一战中机枪的射速轻易压制骑兵速度,让贵族与农民士兵战力差别不大)。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多谢战略系列精彩分享,在军事博物馆中看过那些日本零式舰载飞机。战争胜利的因数很多,其中武器装备是一个方面,但国力,制造业,制度,军人素质,教育水平,训练过程,和人员来源等许多方面都是因素,美国有极大的优势。 山本五十六早就知道日本赢不了,如果太平洋战争持续超过一年的好。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所以说辩论没有输赢,珍珠港干掉了战列舰是主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