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游子

久识文学城,才有时间整理文字。愿与诸君共享浪花,慰藉游子之意
个人资料
西安游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最近读过的几本中文书

(2024-04-15 19:10:18) 下一个

最近,我换了家图书馆借阅,结果借到好几本很好的中文书。它们不但回答了我自己关于艺术感觉等的困惑,也给了我许多丰富的知识和感受,让我真有醍醐灌顶之感,也深觉与中文知识界的交流非常必要。下面分享如下。

第一本《鲁迅与酒文化》,是由一个日本学者写的关于鲁迅先生的研究文章。
他从1978年开始,做交换学生,访问学者·等等,数十次来中国,多则两年,少则一个月。他在日本大学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就是鲁迅。故而他的文章,像论文,非常详实的记录了他的此专项研究成果。
很具体很细致。其行文论据扎扎实实,他的每个关于鲁迅,关于酒文化,及其关系的论题都来得实实在在,虽然鲁迅与酒文化这论题挺小,似乎不高大上,但他做得细致认真,可信度高。我是很久没有读到中文专研书里有这么实在的写作了。不禁莞尔一笑。我佩服他的严谨,也感兴趣鲁迅先生,即使着眼点是酒文化。总归,他的论文让我想起在纽约本地大学进修时,教授们助教们对我的学生小论文大论文的各种要求,“细致严谨求实有根有据”。我那时是必须做到,因为他们会用谷歌搜索,严禁不实或抄袭。而后来,我业余写文时,有时会严谨有时又因为不暴露相关人隐私的问题有时要虚化有时要略写,每每感到总在把握平衡。现看到日本学者著书写中国人熟悉敬仰的鲁迅先生,也是一样的学术要求下的行文,心生敬仰。难得难得!我好喜欢看老实人写的老实文字!扎实!他还有其他关于鲁迅的研究著述,暂时找不到,慢慢再找再看吧。能有人这么认真地研究鲁迅,我很欣喜也很认同。。。
 
第二本《寻踪觅迹》,是一位香港建筑学人著述的关于香港唐楼的故事。从他的书里及其附录的香港五个时期的唐楼代表建筑的介绍,我似重温了一遍香港百年英国殖民历史,相当感慨。
我因为接触过几位纽约香港同袍,时常会想他们在香港怎么住,经历了什么。这本书回答了我的问题。如书中会讲为何唐楼——广式骑楼似的住房是华人主要住所。主因是1900年前后英国殖民香港后大批难民涌入香港,无处安置,即沿河搭建骑楼式建筑,下层做点生意上层住人,而且往往杂居群居,居住条件极差。后因唐楼建筑渐多,其通风消防等设施缺乏,造成很大隐患。英政府驻港当局随设立改建规则及新建唐楼最低标准,唐楼渐渐有所改善。后富裕中国人找建筑师设计自建家族住宅,才有了第四第五代有些英式立面风格的多层唐楼。
总之,看了照片集,我才意识到多数港人都是住狭窄房舍的人,像过去香港电影电视剧中很靓丽堂皇的住所和写字楼的情形,是在是误导啊。也是我没有去过香港,也没有注意过那里普通人的居住及历史形成原因。这本书给了我明确翔实的回答。
第三本书是《退稿图书馆》。是位法国作家写的风趣小说。它从一位回乡省亲的女编辑偶然从家乡图书馆一角——退稿图书馆觅得一本好书,并寻找其作者,在其家属首肯后出版并获得畅销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若干人寻找真正作者的故事。读后令人发笑并深沉回味很久。
我是很久没有读到这么贴心贴肺的能解读体味写字人心声的书籍了。它是我最想推荐给文城读者作者们的一本书。因它其中对写书人/写字人心理诸多忐忑不安/揣摩不定地描摹等等,写作文章前中后,发表前中后,各种阶段写字人的心理状态的描写把握,真是太细致太有趣了。而且它对文人之间猩猩相惜之情,同行是冤家的情形,以及文人得意时骄狂与失意时的沮丧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大笑不止。它说的畅销书“作家”其实是位披萨小馆店主,一生约做了18000张披萨。他能写书,家人也意外,又有点理解。随后书坛失意者着意挖掘,发现其著作者其实是创立退稿图书馆的失意文人馆长。另一解释是发现稿件的女编辑的文人男友写了这书,两人合演双簧,为了书的畅销编了披萨匠写书的幌子。。。总之,我发觉任何人都有别人不知道的一面,若从一本写成的小说分析,人人都有一点可能性是作者。
第四本<家书》系列,是由天津出版社传媒集团和百花文艺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一套丛书。其中多是现今在中国很有成就的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家等等书写的家书,其中多数是回忆家庭历史/父母经历及家庭教育情况的,它的作者分跨两岸三地。读了它们,基本是回顾一遍中国近现代史,也是令人唏嘘不已。而且因为是艺术家文学家等之故,文笔很好,又有丰富家庭材料和真情实感,蛮好看。
我自己是少写过家信。我二姐上大学在外地,她写过。我不记得她写的什么内容,但记得母亲曾叫我附上我的小回信,让我纠正我姐信里的错别字(我那会刚上初一,二二的,我也就写信纠错了)。。。于是,对我来说,家属是遥远的存在。且我深知家书是真情实感的表达,故而会喜欢看。
其中我最喜欢两篇,一篇是叶永青写的《与妻书》,是其在70S_80S写给同为艺术家的妻子的信。很有个性又有文采,反正是我喜欢的菜。我推荐给女儿,结果女儿淡淡地说,他文章写得好,但他为人不好,2023年10月刚被中国法院因侵权(他1990S盗用某比利时画家的画中创意,高价出售其仿作),被判罚500万人民币并道歉。此一插曲让我怔了半天没话说。。。
另一篇是庞均写的《天不老,情难绝》,是回忆他父亲对他的家传身教,也是很令人感怀。我最印象深是他说他父亲的话——艺术有“没有修养的艺术”和”有修养的艺术“,觉得很深刻。
总之,近日的阅读让我想了很多,也多了很多兴奋。开卷有益,开卷有益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