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游子

久识文学城,才有时间整理文字。愿与诸君共享浪花,慰藉游子之意
个人资料
西安游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观话剧(玩偶之家)有感

(2023-04-06 09:51:33) 下一个

      (玩偶之家)是挪威剧作家易普生的话剧。多年前我在中国时,它曾被认为是女性解放运动的先驱之作,多次在中国演出。如1924年北京,或是1990S北京。那时年少的我一直想全本看一下,没逮到机会  早几年在纽约社区大学修课时,我曾在英语课堂上担任若拉(分角色朗读戏剧片段时).最近查知它在Hudson Theater有演出,我就慕名而来了。

       那家剧院是家老剧院,我在其过道墙壁上看到若干幅老海报,其中有奥利佛劳伦斯在1940S在该剧院担纲主演某剧的海报。有历史感的剧院不多啊!我喜欢老味道!

        我的座位在Balcony。张惠妹歌里唱到:“我站在高岗上向远处望啊,那一片绿波海茫茫”。我在心里唱到:“我坐在高高的山墙上望啊,看那诺拉扁扁的啊”.当然跟我一起坐山墙的还有很多人。剧院近千人座位,座无虚席。我近旁,大多数是学生帮或家庭组。如我左方是一家五口,估计是大姐大姐夫请鳏居的父亲和妹妹加妹夫。那父亲胖胖的,有点邋遢,但似乎聊天还风趣(令我脑中忆起多年前,我在西安请我父母一起去看乌克兰芭蕾舞团的访问演出《天鹅湖》的情形。母亲那回不知嫌闷还是怎的,中途睡着了,我偷眼看去,直情形没给她买《唐吉柯迪》那场,更会感觉闷呢。那会儿咱家也住城墙内,剧场在西安市中心啊,是享受的跟住曼岛人一样的便利呢。只是此城大,西安市区小,四面城墙之内四平方公里左右)。

         剧院里观剧的女士们真是各种小试风情。各种小露肩小露背的Top或小晚礼(我那天下午顺路去梅西百货看鲜花展,顺势试了些小晚礼服。都有些小暴露难穿搭没买什么。结果晚上看剧的女士们为我演绎怎么穿那些衣服,“现身说法”啊)。 外加在话剧散场时我看到在剧院街走动的女士们,曼岛夜晚观剧女士们很是在释放夜的魅力(平时没机会展示的衣装,晚上她们观剧吃饭时都穿上街了。如有位穿十二号衣服的黑人小姐,大露背黑纱长衣裙在街上飘着走很显眼。您是准备去唱(魔笛)里的黑夜女王还是怎的?大家玩的高兴就好。如果女士们白天做的是费脑力费口舌的工作,她们下班得整顿衣裳洗练容,立马转频道换作精装淑女频道,掩住一身困乏来到这剧场欣赏戏剧,小小有点累。还是那天休息的工作人和老年观众们稍从容一些。但年轻女性们也就几年时间享受戏剧。若结婚了,家安长岛了,每天下班赶着火车,接孩子顾家事,她是怎么也没精力来看戏剧的。我还是祝她们享受青春).

          言归正传,其实剧院里最亮眼的是台上的女主演若拉,及其他演员们(那舞台特简单,演员上台自带一把椅子,就是全部道具及布景了)。那若拉自首至尾穿着一件黑色长袖连衣裙,很是贤淑隐忍的模样。其他演员也是一样,各样的黑衣服,似在说明一句“我们的重点是剧情是台词,这部剧的时代背景是阴沉的”.

      (玩偶之家)的剧情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赘述了。我一直在想,这部一百年前写的话剧,在今天演还有什么时代意义?在我看来,跟我一同看剧的纽约本地女士们,无不享有自由平等和公平机会,基本人人都很会保护自己的权益。若拉被郁于家庭范围里,被当作玩偶和工具而不受尊重的这种困局,在此地此刻似是不存在了,但它在彼时彼地可能会以其他一种形式存在。“I AM A Human Being”,是诺拉的呐喊,它在当今还有现实意义吗?

       它对我来说是有意义的,分述如下:

1沟通和聆听的意义。若拉八年前嫁给她丈夫,是直接从她父亲的小宝贝转给他丈夫做了他的小鸟。依我看她生存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家收拾干净,把孩子养好带好,随时随地做他先生的痰盂和精神抚慰者,还要温柔乖顺,一句话,真像雇佣了一个机器人洋娃娃。她醒悟多年来,他们夫妻两人都没正经说过话,总是先生要求,她努力迎合,先生要她怎么做她就依他要求做。若有不同意见,依他先生的意见为准。我意思是诺拉因为家庭发生变故时,醒悟道她从没有被真爱过,他先生只是利用她。而她自己也没有注意聆听他那些肉麻的称呼后的意思,什么“我的小鸟”.那不是爱,是控制,是假装怜爱的名义欺骗她的爱情她的付出。

2.检验人性是遇到困难时候。(矛盾是:若拉刚结婚后,她先生重病。为了医治他的病,若拉假充她父亲做担保人的签名,借了4800元私人借款。(1910年的挪威还是99%妇女一生归于家庭的时代)。八年来,她背着丈夫省吃俭用或外出做零工,努力偿还了大部分借款。而今,她丈夫升职成了银行经理之际,若拉觉得自己的日子苦尽甘来,总算盼来了好事儿。而他丈夫履职后,除名了一个员工,这人就是私人借钱给诺拉的债主。那债主威胁诺拉交出她的秘密,除非她劝说丈夫把工作岗位还给他.于是,若拉的秘密借款一事事情败露。若拉跟丈夫彻底摊牌了。这时,他丈夫表现出极度自私自利,完全把屎盆子扣在若拉身上,对她极尽辱骂诬陷之能事,他极害怕此秘密的揭露沾污了他做银行经理的名誉和前途。当事情有转机时,他又脸一变,转回称呼若拉“我的小鸟”“我的小宝贝”的状态。由此若拉决定离开他离开这个家。她觉得自己若不离开这个家,一天不能厘清他们的婚姻感情的真实状态,,她是一天也不能跟这么个货色住在一个屋顶之下的。

3.我是蛮满意演员们台词功夫的。这剧全部演员都吐字清晰,声音悦耳。他们的英文吐字,似“标普”或“京白”一般,听起来不费劲而儿,而且没有口音。我意思是我虽然坐得较远,而且演员讲说台词都不是大叫大喊似的,而是如絮语似的,但我依然听清了大部份。我心里挺感激也挺高兴(因为原先估计又是六七成).

4.是玩偶情结的传递。若拉醒悟后说“我是我父亲的玩偶,然后又成为我丈夫的玩偶。而我生孩子养孩子后,孩子又成为我的玩偶”.这话让我一惊,因为我也曾犯过这一类错误。我孩子小的时候,很是可爱,我想她们怎样她们就怎样,比如说穿我挑来买来的衣服,扮妈妈喜欢的漂亮孩子样儿。但渐渐地孩子越长大,麻烦事儿就越多,不听话不听劝的情况越多。有一阵,我甚至想,我孩子要是不长大,老是两三岁时的可爱样子多好啊。但其实真实情况是,做父母的是要培养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健全的社会人。做父母的,要求孩子听话可爱,其实是害了她们。比如说我家,我家老大比较倔,老跟我顶撞。我家老二比较乖顺,我喜欢。但实际情况是,老二老是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和心情,变成一个讨好型的软性子,她在适应美国移民生活的过程中遭遇了较多的挫折,成了一个内向怕事儿的宅女,后期家长要很大劲儿全力推她出门出社会。所以我跟着诺拉醒悟来,是我也有问题,是我也把自己孩子当玩偶来的。现今的我,宁愿她顶撞我,也愿意她遇事儿有自己的想法做法。

5,再说(玩偶之家)对中国女性的意义。我到美国后才发觉,其实妇女解放或男女平等这事儿在中国挺扭曲。一方面似乎女性有就业有学历有些自我啥的。另一方面,至少从影视剧上,从报章杂志舆论上,女性似乎还是封建社会从属地位。如夫妻关系及权重分配时,叫嚷“你负责挣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以及“谁谁谁嫁入豪门多年依旧被宠成公主”.我不说看这文字的人会信它,但这调调我在美国这边绝不会听到。我听到看到的是女性从各方面自立自强,也绝不听任别人对自己的人生指手画脚。这才是真正的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好吗?当然,摊开说就摊大了,很难收住。总之,我觉得这剧,特别对东方女性,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6.是剧院的历史感给人带来的回响。因为此剧院较老,有绿丝绒做背景的包厢席,有关于(泰坦尼克号)沉没消息的旧报纸在某处,也有几十张旧剧院海报。它们让人联想剧院曾名演员云集,观众常年趋之若骛的状态。我又遥想莎士比亚时期的英国戏剧界和英国戏剧剧院,那岂非更有历史?我在此剧院外闲走时,注意看了墙上一些对老剧院的介绍,和对剧院文化建立之初,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剧场经理人等的事迹。比如说百老汇街第一位话剧男主演是1850年前后到纽约的英国演员。他多场演出后决定建设自己名字命名的剧院,他决定剧院有Balcony跟观众有近距离接触的观众席分布形式。这些有原创,可能大部分是从英国戏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所以戏剧是有传承的。英国有英式剧院,美国纽约有百老汇剧场,有同有不同,综合一句,百老汇剧场是为了更好服务纽约地区的演出文化的。它的历史它的发展过程也是值得关注和书写的。比如他们就有(百老汇博物馆).

这些就是我从(玩偶之家)得到的一些收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