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特别喜爱Meryl·Streep,特此将这篇文章收录在此。在最后她的作品列表中,我只看过《克莱默夫妇》、《走出非洲》、《廊桥遗梦》、《穿普拉达的女王》,以及《妈妈咪呀》。嗯,要争取将其它几部都至少看一遍!
***************************************************************************************
也许每一个看过她电影的人,都会深觉词汇贫乏,无法将内心汹涌的感觉一一描画。
有一种演员,注定叫人惊艳,到无言以对。
她不美,鼻子太长,下巴太尖,若在异国街头看到,大概只当她是平庸美国妇女;又或者,尖刻的年轻人,甚至说她长得像老巫婆。但真正看过她电影的人,绝不会再对她的长相耿耿于怀。她最艳的时候,从来都是在电影里,千变万化的角色和演技,叫人的心和眼睛一起缭乱。
不认识她?不要紧,只要你记得那朵《猎鹿人》中绝望温婉的解语花,《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伫立欲望海岸的黑衣精灵,《廊桥遗梦》里挣扎在爱情火焰里的女人。
她独自迈过岁月清冷的长河,永远存在于电影,这再造的梦境里,永远,无法被人遗忘。
1, 爱上戏剧的女孩
1949 年,梅丽尔·斯特里普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一个小镇上,这个外貌普通的小女孩天生乐于取悦他人和表现自我。十四岁时,她摘掉眼镜,将头发染成金色,当了啦啦队长,在中学舞台上收获众人赞美。她理所当然地进入瓦萨大学学习戏剧,在那里被人视为表演天才,导师阿特金森听斯特里普念《欲望号街车》里布兰达的台词,竟有毛骨悚然之感。大学毕业后,斯特里普到耶鲁大学进修,在那里得到多得惊人的磨练机遇,三年时间出演四十部话剧,每年演绎12到15个角色,在各类角色中不停转变使她倍感压力,却更有一种满足感。瓦瑟使她成熟,在耶鲁的三年却使演技逐渐升华。她一出现在纽约戏剧界就被惊为天人,第一年就获得戏剧界最高荣誉托尼奖的提名。
斯特里普的电影处女作是1977年的《茱莉亚》,第二部便是倍受瞩目的《猎鹿人》。梅丽尔·斯特里普在《猎鹿人》中扮演的琳达,是寻求温暖却被迫在在逆境中辗转挣扎的柔弱女子,因家庭破碎和战争带来的情感伤痛而受尽折磨。由于成功演绎了这个游移敏感、感情丰富而略带神经质的女性形象,梅丽尔•斯特里普第一次得到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提名,对于只演过两部电影的她来说,前途就此无可限量。
1979年,她遇到了 《克莱默夫妇》 。导演是罗伯特·本顿,演对手戏的男演员是达斯丁•霍夫曼,再加上一个温馨从容的好本子,这样的天作之合顺理成章地成为第59届奥斯卡颁奖礼上的最大赢家。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家庭主妇,在寂寞生活和丈夫的漠不关心中苦闷异常,最终鼓起勇气,在儿子额头印上深深一吻,离开家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梅丽尔·斯特里普塑造的“现代娜拉”的银幕形象,正是美国社会“女权运动”进行到如火如荼时,渴望从精神上获得独立地位的千万普通家庭妇女的真实写照。片中主角在法庭上语调平淡却充满真情的一番告白,则是斯特里普即兴创作的结果。她在电影中表现从容质朴,表情动作毫无夸张之处,却将女主角面对家庭和生活、亲情和宽容之间产生矛盾时的内心挣扎演绎得恰到好处,最终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2, 为表演而生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梅丽尔·斯特里普一人分饰“戏中戏”里性格命运截然不同的两个角色,一个是感情的逃避者,一个是爱情的捍卫者。一个是大胆随意的演员安娜,和男明星迈克相爱同居。身为现代女性的安娜不愿正视短暂的婚外“激情”,最终黯然离去,而安娜饰演的维多利亚时代外表如冰山般保守冷漠的乡村女教师莎拉,对爱的热情和渴望却如同冬夜里的火焰,熊熊燃烧不能止息。为了能将莎拉这个人物的神秘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梅丽尔•斯特里普将原著小说带在身边朝夕研读,还特地聘请老师教导她老式英语。《法国中尉的女人》小说原作者约翰•福尔斯亦对斯特里普的表演大加赞赏。认为她演出了莎拉身上那种“不知来自何处的女人” 的神秘感。应该说,观众真正领悟到梅丽尔•斯特里普那无与伦比的表现力,应该是从本部影片开始,毕竟在《克莱默夫妇》中,斯特里普只是作为达斯丁·霍夫曼的配角存在着,《法国中尉的女人》却是梅丽尔·斯特里普演员生涯中最光灿的一笔。
当《苏菲的选择》的导演帕库拉向斯特里普发出邀请时,先是遭到了她的否决,她坚持要看过剧本才接演角色。后来,斯特里普花三个月时间学习波兰和德语,并控制饮食使体重减轻六公斤,以求最大程度地接近和领悟索菲的内心世界。她以枯槁的面容和痛苦的眼神再现了苏菲这个充满人性挣扎的角色。假模假式的轻佻笑容,对爱近乎病态的依恋,集中营里的痛苦回忆如同恶魔般缠绕着她,绝望的索菲最终选择了死亡。梅丽尔•斯特里普因此片获得了了第二个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 演技女王”迎来了属于她的时代,在无数迥异的角色里如鱼得水往来穿梭。她出演《西尔克伍德》里粗犷坚强的普通女工, 《走出非洲》中屡受挫折却从未失去希望的女作家艾萨克,《紫苑草》里醉生梦死的女艺术家,《暗夜哭泣》里失去儿子却被人误解中伤的隐忍母亲和《来自边缘的明信片》中的二流女演员。导演迈克·尼科尔斯评论她:“导演斯特里普的作品犹如陷入情网,那段时光在你的记忆中美好得如同梦幻一般,你感到的是神奇的欢愉。”
3,常青藤女人
进入90年代,梅丽尔•斯特里普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转型,虽仍有《飞越长生》和《狂野之河》让人眼前一亮,但相对光华璀璨的八十年代,四十几岁正处在女演员青黄不接时候的斯特里普显得沉寂了许多,直到1995年,她出演了《廊桥遗梦》。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表演近乎完美,她将平凡主妇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爱情时,内心激情爆发的感觉表现得细腻委婉,更将角色在爱情和责任两者间苦痛挣扎难以取舍的状态演绎的十分到位。这部作品成为电影史上最著名的爱情经典之一。
斯特里普致力于探索各类女性角色身上的独特魅力,展现她们与社会家庭之间发生的冲突,人性的挣扎和内在灵魂的昭示。她在《马文的房间里》饰演冲动自私的女儿 Lee,在《最爱是谁》扮演独立漠然,因母亲病重才返回家中的女作家。这些女性角色都是大时代下现代女性的缩影,尊崇自由,喜爱独立而亲情淡薄,但最终仍为拳拳温情所感动。1999年,斯特里普在《弦动我心》中扮演一位用音乐洗涤生活磨难的伟大母亲——小提琴教师佳斯帕里。为了将角色表演得真实,梅丽尔• 斯特里普练习了8周小提琴,每天有六个小时在琴房度过,最后,她学会了巴赫的曲子。
4, 世纪的延续
2003 的《改编剧本》使得斯特里普第十三次获得奥斯卡提名,这个数字打破了凯瑟琳·赫本十二次奥斯卡提名的记录,但这远远不是结束,2006年,梅丽尔·斯特里普因饰演《穿普拉达的女王》里乖张挑剔的时尚女魔头而第十四次获得奥斯卡提名。《穿普拉达的女王》投资仅3000万美元,却在全球创造了3个多亿的票房,梅丽尔·斯特里普再一次证明,时光荏苒并不曾使她的魅力有丝毫退步。
梅丽尔•斯特里普出演的电影《狮入羊口》于2007年11月9日在北美公映,她在其中饰演睿智干练的女记者,出于正义和责任感,参与到揭露反恐战争中政治阴谋的阵营中。此片上映后票房平平,但仅用票房高低来衡量梅尔·斯特里普显然是肤浅的。应当看到的是,在这个优秀演员塑造过的如此多的银幕形象中,几乎每一个角色都是一次新的突破,每一场出演都是一次全新的旅程,每一次诠释都令观众感到心灵的冲击。她的冷静中有激情,平淡中有火焰,就像迈克尔•尼克尔斯所说的:“有些演员简直是宝藏,他们有丰富的,富于变化的,无穷无尽的潜力。”
主要作品:
1978《猎鹿人》(The Deer Hunter)
1979 《克莱默夫妇》(Kramer vs. Kramer)
1981 《法国中尉的女人》(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1982 《苏菲的选择》(Sophie's Choice)
1983 《西尔克伍德》(Silkwood)
1985 《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
1987 《紫苑草》(Ironweed)
1988 《黑暗中的呐喊》(A Cry in the Dark)
1990 《寄自边缘的明信片》(Postcards from the Edge)
1995 《廊桥遗梦》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1998 《一件真实的事情》(One True Thing)
1999 《 弦动我心》(Music of the Heart)
2002 《时时刻刻》(The Hours )
2003 《改编剧本》(Adaptation)
2006《穿普拉达的女王》(The Devil Wears Prada)
2007《狮入羊口》
2008《妈妈咪呀》(Mamma Mia!)
<转自中山黄页:http://www.zs-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