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衣带渐紧终不悔张贴 @ 2005-12-28 15:27:50 (67)
年过四十以后,回忆占据越来越多的空闲时间。年轻时象个行色匆匆的旅人,尽顾着赶路,眼里看的是前方,心里想的是未来。如今虽然前面仍然有未知的路程,可也算是活在过去的未来当中了,尽管与当初的理想差之千里,却知道了人生的脚步有时需要缓一缓,喘口气,既欣赏一下眼前的风景,也回头拾掇拾掇一路撒落的弥足珍贵的宝贝。
现在想来,上小学是我人生最快乐幸福的时光。因着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许多考试,特别是各类升学考试都被革了命,读书轻松又有趣,课后活动也丰富又多姿。我们玩花样繁多的游戏,有群体活动,比如跳长绳、跳牛皮筋、结手绢、捉谜藏等,也有相对独立的活动,对女孩子来说,做的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手工:布娃娃、娃娃壁挂、钩桌布及各种小装饰,还有剪纸。许多许多年过去,那些可爱的娃娃们,从一开始就四散于同学和亲戚的家里,不知最终流落何处。花样各异的桌布和小装饰也日渐陈旧破损,慢慢地不知去向。而剪纸,其实是这些手工里面最最简单的,却被我保存最久,直到现在。当时随随便便玩出来的、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被我当作宝贝,上大学前,把它们从三三两两的练习本中整理出来,小心翼翼地用桃花纸护着,夹进了一本《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锁进了我的书桌抽屉;结婚时又把整本书从娘家带到了自己的小家;来美国的时候犹豫再三,还是让这本书挤进了沙丁鱼罐头一样的箱子。许是因为它是童年诸多手工中的硕果仅存,是我看得见的童年,有着深刻时代印记的童年,有它跟随相伴着,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完整无缺的。
好,现在让我来一一介绍我的这些宝贝。
先来看看那个时代特征性的东西。对出生于七十年代末之后的DDMM们,感觉也许会很特别,我自己也觉得恍若隔世。
“忠”字灯笼
“忠”字在那个年代无处不在。“三忠于,四无限”是课上课下须臾不可或缺的表白。那时候并不知道这每天倒背如流的口号日后有一天竟然被人几乎遗忘。那时,学校教室以及家家户户的玻璃窗上都可以看到这个字;单位的围墙和住房的外墙上也多有红漆刷的大大的“忠”字;节日里招展在外的灯笼上更是少不了这个字。每每看到这张“忠”字灯笼剪纸,大大小小的、遍布于各种各样材料上的、写成各种式样的“忠”字就一呼窿地全涌到眼前了。用现在的话形容,就是“晕~~~~~~~~”
向日葵与小女孩
其实很多植物以及它们的花朵都有向光性,葵花可能由于花盘特别大,向光性特别易于观察和表现,格外受到那个时代的青睐。向日葵被比喻为心心向着红太阳的广大革命群众,红太阳当然就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啦!有一首歌就叫做“葵花朵朵向太阳”,还有一首叫“社员都是向阳花”(记得其中有两句词:花儿朝阳开,花朵磨盘大 ^O^),王昆唱的,当时觉得好好听啊!
在这样的革命形势下,任何与革命无关的东西都被逼退到角落里,甚至被标上“封、资、修”的标签。如今,“小资”可是年轻人孜孜以求的境界呢!花(葵花除外)、鸟、鱼、虫之类的剪纸当时就非常少。我的宝贝里面仅有三幅而已,其中的熊猫是国宝,有幸未被革命群众摒弃。
有一张东北虎尚未完工,可能是当时印得不清楚,无法精刻。
盆栽菊花
金鱼
盆栽菊花画面饱满,花朵错落又不失平衡;小金鱼简单的镂刻掩盖不住它轻盈的体态。
最爱的是下面这幅大熊猫。
画面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在钻过细嫩的剑竹,旁边还有可供它栖息、嬉戏的假山。它对边上伸手可及的嫩叶似乎不屑一顾,却独独钟情于假山前面的几枝嫩竹,调皮又挑食,哈!
在那样的年代里,小学生们在做什么呢?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
遵照最高指示,学校时不时地组织学工、学农、学军的活动。我们去纺织厂绕纱线圈、春天去茶山采摘龙井茶、夏季去田里割稻、拾稻穗。最要命的是拉练(就是长途行军),有时还要求负重(背个背包)。脚上走出泡泡是常有的事。
看这剪纸上,有学文,有学工(机床操作),有学农(开拖拉机,没听说过谁真让学生开),还差个学军的。看下面这张:
小哨兵
虽说是以学为主,课业学习实际上被“放羊”了。学校曾经因为教室不够,学生轮番上半天课,无课可上的半天里,一个小组的同学常常在组长家做功课。过程常常是这样的:
1、组长:请翻到“毛主席语录”第XXX页,第X行。开始——
2、所有同学: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像早晨八、九点种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或者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或者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3、做作业 功课少得可怜,一会儿就做完啦!然后就……玩!
玩的花样繁多,前面有提到。我的许多剪纸就是这样与同学一起玩出来的。这个时候,大家在一起,互相欣赏,互相交换,当然也免不了有吵吵闹闹的,但很有趣。
踢毽子
跳牛皮筋
更多的时候是呆在家里,做爸爸妈妈的乖乖女。
那上面的女孩不是我,我比那女孩还要乖。我自己在家画画(有个邻居男孩也爱画画,我们常在一起画;或者分别画,然后在一起显摆)、练毛笔字(纯粹自己喜欢,瞎练)、绣花(妈妈有许多绣花图案,还有绣花棚、各色彩线)、织毛线(先是自己的袜子、手套,小学毕业前已经学会织整件的毛衣啦),还有帮妈妈做饭。不喜欢洗衣服,也无花可浇:(
体育是我的弱项。小时候的我是根标准的豆芽菜,大眼睛、大脑袋、细长脖子、细胳膊细腿……所有的器械运动(跳高、跳马、双杠、舞刀弄枪等等)样样不行,跳绳、踢毽子、爬山等等倒样样喜欢。
下面这张剪纸里的运动,只有乒乓球我会,还打得很不错的~~~
我特别喜欢小孩子,我们所住的大院子里有大约五、六个3~4岁至7~8岁不等的小毛孩,有走路还跌跌撞撞的、有拖着鼻涕的、也有精灵古怪的,他们个个都喜欢跟着我跑,让我带着他们到处玩,大人们很放心他们跟我在一起,还送我个美名曰“大众阿姐”,吼吼~~~
瞧这俩小家伙,多可爱!
那时,我有一个特别要好的同学,尽管我们两个是那么地不同:她肤色黑里透红,我白皙光洁;她性格豪放,嗓门粗犷,我纤弱文静,柔声细语;我特别喜欢语文,她的数学很棒……反正我们俩是最好的朋友!每天上学我们同去,放学我们同回。我们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悄悄话,没完没了的嘻闹声。长着一个猴子屁股的她(她妈妈语),被我拉着竟也坐下来与我一起做手工,尽管以她的耐心只够做比较简单的剪纸;瘦弱文静的我也常常被她拉去跳绳、跳牛皮筋和踢毽子,这几样,我都玩不过她。只有打乒乓,我比她略强,因为我善于发弧弦球,还会经常改变球路,打她的反手。有一次,我们俩在一条巷子里与另外一群女生相遇,并且不知怎的发生了争吵,我俩不敌群舌,情急之中互握双手,一边跳一边叫:我们-两个人-心连心!我们-两个人-心连心!我们-两个人-心连心!我们-两个人-心连心!……我俩就这样跳着喊着,越喊越兴奋,越喊越快乐,越喊越有气势,镇得那帮女生个个面面相视,脸上讪讪的,开溜啦!我姐那天抱怨说:整条巷子都是你俩的声音,吵人!
我们就是这样贴心的——小伙伴、好朋友!
看小人书也是课余的一大乐趣。那时的小人书真便宜,根据厚薄不同,有8分、1角、1角五分、2角不等。2角以上都是厚厚的电影故事。可那时的人钱也少得可怜,所以同学之间相互交换是最最经济实惠的。碰到特别喜欢的故事、特别喜欢的封面人物,就把它画下来做成剪纸收藏起来。
小兵张嘎,
是邻居男孩临摹下来刻的。他的画功很是了得,做这个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后来听说他考取了美术学院。
越南女民兵——阿芳
那时有许多关于越南军民狠狠打击美帝侵略者的故事书。我特别佩服女民兵阿芳,你瞧她,凭着勇敢和智慧,一个人从美军那儿缴获了3支枪:手上横握一支,肩上背着两支!喜欢她,当然就把她画下来刻啦!
夜袭白马山,故事的细节我一点也不记得了,可能类似于奇袭白虎团吧。当时应该很是喜爱,也把它画了刻了。
将军策马,是从同学那儿印来的,那将军好象是岳飞。
还有一些剪纸与电影有关,像是侦察兵,来源自一本越战故事片;
埋地雷,那是《地雷战》中消灭敌人的主要手段。
少年宫的联欢厅是我课余最想去的地方,虽然机会并不多。在那里,我们看过也表演过很多节目。下面这些有关舞蹈的剪纸,虽然不是我儿时的写真,倒也反映了当时生活的一个侧面。
所有这些剪纸,其实应当叫“刻纸”更为贴切,因为我们不是像剪纸艺人那样拿剪子剪的(我们哪有那等高超的手艺),而是以现成的模板用铅笔拓印在蜡光纸上再用锋利小刀刻出来的。我所有的剪纸中,大部分是这样拓来的。象下面这张,是未曾动刀的拓印片。
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喜爱某个人物、某个故事、或某种活动而自己临摹或创作出来再刻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几幅外,还有像“踢毽子”和“跳绳”,就是先画在蜡光纸反面再刻。
好,现在来看一组人物剪纸。
几个美女侧面像:
亚非拉人民大团结
想当初为重返联合国,全中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支援亚非拉小兄弟经济建设,终于换来联合国大会上虽小却不失重量的众多赞成票。
两个社会底层小人物
担菜的老农衣衫褴褛,脊背微驼,表情愁苦。当时在农村动不动就割资本主义小尾巴。担菜进城做买卖,那也是小尾巴之一。可是没有这条小尾巴,家里可能连买盐的钱都没着落呢!可怜,那些被割了尾巴的农民如果见识一下真正的资本主义,不知道会有多冤哪!
好喜欢这位卖菜的大嫂!也许有三、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在家等妈妈,也许住房狭小凌乱阴暗潮湿,也许贫贱夫妻百事哀日日为柴米油盐发愁,也许年迈的双亲体弱多病需要照顾……可是你看她,依旧仪表整洁、表情安详、腰板笔挺、做事认真!她一定是一位坚强豁达的好妈妈、好妻子和好女儿!
最后这张头像我不说大家也熟识。
学习雷锋好榜样,
忠于革命忠于党,
爱憎分明不忘本,
立场坚定斗志强,
立场坚定斗志强!
• 由 独伊 发表评论于 2005-12-30 22:29:23 感谢您的收藏。她们将一个有着和你同时代的回忆,却无法收复人生路上撒落的弥足珍贵的宝贝的女人带回了那曾经快乐幸福的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