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妈妈de大美生活

妈妈日记,分享一些育儿经验,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
正文

从小培养孩子正确价值观和高尚情操,你要这样做

(2020-03-09 00:19:04) 下一个

在一百多年前的1907年,梁启超先生有这样一段论述,他说:“爱美本能,是我们人人都有的,但感觉器官不常用或不会用,久而久之麻木了。一个人麻木,那人变成了没趣的人,一个民族麻木,那民族变成了没趣的民族。美术的功用在于把这种麻木状态恢复过来,令没趣变得有趣。换句话说那是把那渐渐坏掉的爱美胃口,替他复原。

梁先生谈到美术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情趣、情感和生活的质量,事实上在视觉图像信息泛滥、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时代,人们需要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美,需要培养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主观的观看、思考事物,这是培养孩子正确价值观、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

 

1、人因为有眼睛,故必须有美术

通过眼睛,也就是视觉思维的开启和引领,可以发现内在的生命力,可以开发和释放人的潜在能力,例如田野中的野花野草,均在自由地生长,忙碌的人们似乎没有感觉到它们的美和特别之处,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里,人们的眼睛往往视而不见。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如何认识、感受生活中的美,如何自己创造、表达个人内在的感受,这都需要美术的引领。

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眼睛帮助我们思考、辨别、判断。同时,眼睛可以让我们感觉到情绪的变化、或快慰、或伤感,或欣喜若狂,或消沉沮丧......如何应用自己的眼睛应该是每个孩子从婴儿期开始的教育,所以儿童早期的视觉审美教育是关乎公民基本素养,明确核心价值观的重大问题。那么整个社会如何有效的开展儿童视觉审美教育?这恐怕应该由如何理解美术开始。

2、美术是儿童视觉造物转换的创造

美术活动是与人类生存过程紧密相关的文化创造,远古的先民在衣不蔽体的时候,其视觉造物转换活动表现为用植物的叶子做衣服,有泥巴制陶器,这是最初的美术创造,与其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人类的绘画行为,起始于数万年前的第一个岩石象形文字。任何一个孩子最先完成的创作活动便是涂鸦,这是与孩子的生命活动紧密相关的视觉造物转换创造。如果说眼睛是艺术活动的父亲,手就是艺术活动的母亲。

儿童发育初期时涂画出的东西,目的并不是为了表现,而是要做出某种展示。这种展示活动所涉及的仅仅是一种要把一件过去从未见过的东西展示出来的激动经验。很多人不明白,儿童美术教育有什么用,既不当吃不当喝,还不如多学点数理化,我们听到很多这样的质疑,甚至整个社会都在这样近视地看问题。事实上,儿童早期的美术教育,强化了生命体验和自我表述,建立视觉审美教育为中心的学前教育体系是提升国民素养的基础工程。

3、早期的美术教育有利于儿童全人成长

早期的美术教育,贯穿孩子的低幼期、幼儿园期以及小学前期1到3年级,这是孩子全面发展和成长的关键时期。成年人如幼儿教师、年轻父母以及小学美术老师,应该带领孩子早点接触美术活动,接受美术教育,这样做最大的益处是在于通过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的同时,成人也能再次获得对艺术创造的视觉发现,得到审美感受过程带来的内在愉悦。对孩子来说,这一审美体验和感受,将与生活相伴,促使自我意识的进步和创造性的表达。

实际上,儿童早期教育的核心课程应该为视觉审美教育。只有全面、客观地理解、认识美术教育,才能理解人的全面发展。传道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幼儿教师需要从人的生命意义这一高度去认识、思考、理解美术教育,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当中,种下一颗美的种子,这对儿童的全人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