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纽约马拉松纪实

(2025-07-15 22:41:00) 下一个

纽约马拉松,终于姗姗而来。  

出发前,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纽马,也是第一次跑世界六大马拉松之一。幸运的是,师姐决定和我一起跑,她可是跑过两次纽马的老手,有她在,我心里踏实了不少。 确实,师姐神通广大,不仅在湾区人脉广,在纽约跑圈也认识不少大神。托她的福,我还结识了岚山跑团的一众高手,心里更有了几分底气。 和她在一起我觉着我你啥都不用管,带着腿来就行!

我们提前三天抵达纽约。第一天(10月31日)住在皇后区,晚上加碳,吃了陕西凉皮和肉夹馍,碳水满满,为比赛储备能量。第二天一早,我们到皇后桥跑了个短程热身,长长的引桥感觉足足有一英里,跑起来格外带劲。随后,我们去了中央公园附近的报名处领取号码牌和纽约马拉松官方跑服。这次纽马共有5.7万名跑者,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马拉松赛事,整个纽约的赛道全部封路,想想这座世界级大都市为了马拉松让路,心里不免有些小得意

 

EXPO现场人山人海,跑者们热情高涨,一件外套就要150美元,但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们仍然排着长队疯狂扫货,仿佛不要钱似的。在这里,我们偶遇了S和A,拍了不少美照。  

中午,师姐带我去她女儿的公司——谷歌蹭了顿午餐,下午继续逛展。晚上,我们参加了纽约岚山跑团的誓师大会,见到了不少跑圈名人,气氛热烈,让人更加期待比赛日的到来。

第三天,我们再次来到中央公园终点处踩点。终点区已经布置完毕,看台上各国的国旗迎风飘扬,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美国国旗和中国国旗前,我驻足良久,心里默默给自己打气。  

跑前一晚,我和师姐认真整理装备:短袖、短裤、跑鞋、帽子、长袜、6个能量胶、水袋……一切准备就绪,我们早早躺下,想睡个好觉。师姐还贴心地播放了催眠的有声书,希望能帮助我们放松入睡。然而,我却怎么也睡不着,翻来覆去,数羊、数星星、深呼吸……各种方法都用上了,可大脑就是不肯休息。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我在床上折腾了大半夜,直到4点闹钟响起。  

奇怪的是,虽然一夜无眠,我却并不觉得特别困。我们匆匆吃了岚山跑团准备的花卷,便出发前往码头,搭乘轮渡前往马拉松起点。天还未亮,但纽约的街头已经热闹起来,无数跑者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空气中弥漫着兴奋与期待。  

清晨的纽约街头已满是跑者的身影。我们步行十余分钟抵达地铁站,纽约蛛网般的地铁系统将我们迅速送往轮渡码头。虽值清晨,车厢里却出人意料地拥挤——几乎都是参赛选手,许多人手提专业跑鞋,脚上趿着拖鞋或旧鞋。原来纽马起点不设存包服务,这些备用鞋将在起跑线捐赠或丢弃。我那想起那双临阵脱胶的比赛鞋,遗憾如鲠在喉。

轮渡码头沸腾着志愿者的欢呼。当我还在惊叹这艘钢铁巨兽的规模时,斯塔利岛已悄然出现在舷窗外。接驳巴士载着瑟瑟发抖的我们驶向起点——即便裹着羽绒服,凛冽的海风仍穿透衣衫。得益于岚山跑团的关照,我们得以在精英运动员村的帐篷休憩,这个温暖避风港里物资齐备,与外界的寒意恍若两个世界。

作为特邀跑团的福利,我们得以提前在9:30出发。起跑前五分钟才褪去保暖外裤,我给师姐那个结结实实的拥抱里,裹挟着无数未尽之言。枪响时刻,我紧盯腕表将配速压在8分10秒,任凭无数身影从身旁掠过。首座桥梁刚过,声浪便如海啸般涌来,曼哈顿的观众竟在寒风中筑起三重人墙,恍若奥斯卡红毯的阵仗。

第三英里处,我将那件见证训练岁月的红羽绒服留在土堆上,如同蜕去旧壳。当半马标志牌从桥顶闪过时,许多选手已开始步行——真正的较量此刻才刚开始。我保持着稳定节奏,在每个六英里处补充能量胶,手中水壶几乎未动。岚山跑团的锣鼓方阵像一团跳动的火焰,在沿途加油点中格外醒目。

20英里处的长坡如同巨兽脊背,所谓"魔鬼赛道"终现狰狞。当40公里牌在最后上坡处闪现时,我调动全部余力冲刺,终点拱门下计时牌定格在3:45——这双训练鞋终究带我完成了我的纽约马拉松全程。也拿到了芝加哥马拉松和波斯顿马拉松的门票。

下面??是经过编辑的官方视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Pcc95014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我告诉她
纽约JohnZhao 回复 悄悄话 注意到文中长跑四人合影中,右侧女将的膝关节下infrapatellar branch of the saphenous nerve部位可能有问题。也许需要尽快咨询医生?
纯评,不构成任何临床医学建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