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能向奈美子交待了。”
——高羽悟已经再也流不出眼泪,这一天是妻子遇害26年后的2025年10月31日
1999年11月,名古屋西区的一栋普通公寓。
空气里弥漫着晚秋的寒意。那天午后,32岁的主妇高羽奈美子被杀害。现场有打斗痕迹,地上满是鲜血。警方推测,凶手自带刀具,行凶后将其带走。没有指纹,没有监控。案件就这样陷入无声。
然而,时间并没有让这一切被遗忘。有人在原地等待,有人在阴影里呼吸。
26年后,事件终于再次被提起。

案发后,奈美子的丈夫高羽悟为了保护现场,一直租用这个公寓,并保持原样。他精心地把血迹用垫子保护起来,期盼为能找出凶手提供线索。26年,房租总额超过两千万日元。那是他与妻子的最后空间,也是他对凶犯的抗争。

悟坚持在街头派发传单,举着妻子的照片,走遍新闻社与电视台。
“绝不能让这起案件被风化。”他说。
他的坚持,最终推动了日本法律的大变革。2010年,日本正式废除了杀人罪的15年的公诉时效。
高羽悟在每年妻子遇害的日子,都会站在街头,散发传单。
“我一定要找到杀人恶魔。”
高羽悟的坚持,终于在26年后迎来了抓捕嫌犯的决定性一刻。
2025年10月,爱知县警发布通报。一名69岁的女子因涉嫌杀人被捕—安福久美子。而她,竟然是悟的高中同学。

高中时代,安福久美子内向、不善言辞,喜欢独处。她一直暗恋着悟。情人节送给他信和巧克力,比赛场上为他呐喊助威,她的目光一直追随者她。她甚至追到了高羽悟所在的大学社团。她站在网球场边,看着他打球。
悟走过去,对她说:“别再来了,你这样令我很难堪。”
她当时就哭了,哭得绝望,崩溃。
(这个细节也是警察开始怀疑她的原因。)
二十多年后,他们在一次高中聚会上重逢。悟已婚,妻子奈美子温柔明朗。
安福久美子穿着灰色毛衣,坐在角落里。悟微笑着向她走去:“你看起来很好,我很高兴。”没想到一句善意的寒暄,却点燃了沉睡的执念。
警方认为,那次重逢成为了悲剧的引线。
安福久美子心中,高羽悟早已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意义”。
当她看到他与妻子并肩而笑时,羡慕变成了嫉妒,嫉妒转为毁灭。
1999年11月,久美子带着刀,敲开了高羽家的门。
两人谈了什么,无从得知。邻居听到了喊声,出来后看到奈美子倒在门口的血泊中。
警察赶到时,奈美子已经身亡。留下两岁的孩子在一旁哭泣。
凶手带走了刀,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事发后,安福久美子没有逃离名古屋,她在案发现场十公里外生活了二十六年。结婚生子,买菜、洗衣、与人寒暄——一切都像什么都没发生。邻居形容她“安静、温和”,过着极为普通的日子。
只是,午夜梦回,天知道她都看到了什么。
心理专家分析久美子的人格为“静默依存型”。他们外表平和,内心却对特定对象形成极端的依附。当依附对象拒绝或远离时,他们会陷入无法承受的空虚。
她将高羽悟理想化为全部意义,而当“意义”被别人占据,她只能以毁灭完成“夺回”。
“我每天都不安,也不敢看相关报道。”久美子在供述中说。今年8月警察多次找她要求做DNA鉴定。在鉴定结果即将揭晓的前一天,她终于崩溃了,去警察局自首。
那一刻,二十六年的沉默碎裂。
消息传来时,高羽悟震惊了。他感到对不起妻子,各种可能性都想到过,就是没想到是因自己引起的“情缘”
“希望罪犯真的反省,接受一审的判决去服刑。“悟的声音平淡,却带着一种深重的释怀。
悲剧,没有赢家。
它毁掉了一段人生,也让另一段人生停在原地。
安福久美子不是天生的恶人。她只是一个在情感中迷失方向的普通女人。
她爱得太深,也太孤单。在那份看似温顺的沉默之下,藏着无法言说的深渊。
高羽悟不是幸存者。他失去了爱人,也被记忆囚禁。
而高羽奈美子,是被卷入他人执念的无辜者。
二十六年的追寻终于结束,
名古屋26年悬案终结了。
但无数无声的执念,仍在风中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