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能活得明白吗?

(2021-03-20 08:37:56) 下一个

                                                                                            【二】
 (四)人作为存在的个体,如何尽到自己的责任。
个体的人如何才能尽到这些责任呢?首先是要保证你的存在,也就是说,你要有生存的能力。人在孩童时期,是在家庭和社会的呵护下成长的,他(她)可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纯真无邪地活着。但他(她)必须要为成为一个独立生存的社会人做准备,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一旦你成为独立的存在,你将会面临漫长人生旅程上诸多挑战,有些可能是无可挽回的打击和挫折。这也是对你追求美好生活意志的严峻考验。有的人意志薄弱,畏难怕险,半途而废,沦为失败者。有的人则意志坚强,心理强大,态度乐观,最终战胜困难,闯过难关,继续向前。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两名在人生道路上的强者,一位是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数学泰斗华罗庚先生;一位是英国的国际著名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先生。他们就是这样值得人们敬仰和效仿的传奇人物。
华罗庚自幼家境贫寒,初中毕业便在家里的小杂货铺帮大人做事,无法继续他的学业。虽然辍学在家,但已对数学产生了强烈兴趣的他,便开始了勤奋而顽强的自学。有时命运真是让人觉得不公,这个没钱上学的孩子,苦熬着自学已初见成效时,在他19岁那年,又不幸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病,在死亡线上挣扎了半年多,才保住了性命,但腿却落下了残疾。即使这样,他也没有退却,依然和命运做着顽强的斗争。他曾发誓:“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有一天,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引起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关注,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可造之才,决定把他请到清华大学来。从此21岁的华罗庚离开了老家的杂货铺,在数学系获得了一个助理员的工作,可以边工作,边学习,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条件。华罗庚在清华工作、学习六年半时,由一个初中生变成了大学教师,这期间他三次被破格提拔。在他26岁时,清华大学保送他去英国最著名的剑桥大学留学。在剑桥大学两年的时间里,他没有攻读博士学位,而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而且还写了20篇论文。论水准,每一篇论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但他都没有去申请,他拥有的唯一一张文凭,仍然是初中毕业文凭。他追求的是真才实学,是对数学学科发展的贡献,是对社会进步有用的知识。这些追求的实现,令他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是对他的最高奖赏。而什么博士学位,院士头衔于他不过是一片浮云。1938年,国内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人要他留下来教书,他毅然放弃在那里的一切,回国到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他的家国情怀令人十分敬佩。抗战胜利后,美国伊利诺大学聘他为终身教授,待遇相当优厚。但当他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毅然放弃这优厚的条件,举家回国,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并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霍金的生平也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被人们誉为宇宙之父。之所以说他的一生富有传奇性,是因为他的一生太过坎坷,在病魔的残酷折磨下,他还能顽强而乐观地活着,同时还孜孜不倦地从事科学探索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下面不妨简单地了解一下他的生活经历,以领略他的传奇。
霍金在回忆他中学的学习时说:“在我幼年时,我对所有科学都是一視同仁。十三、四岁后,我知道自己要在物理学方面做研究,因为它是最基础的科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有望解决我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我想探索宇宙的底蕴。”后来,他如愿以偿,中学毕业,他考入牛津大学,之后他又考上了剑桥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开始了他的科学研究和探索的生涯。天妒英才,在他21岁时,不幸患上了不治之症。当时的医生预测他最多只能活两年。这让他极度失望,甚至还消沉了一段时间。然而,他并未放弃正常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这时他还结了婚,五年以后他成了三个孩子的父亲。病情在不断恶化,最终因为肌肉的萎缩,完全丧失了活动的能力,他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三个手指头可以活动。就这样,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的理想,他毅然决然继续着自己的研究。在他个人传记中谈到,他并不认为疾病对他有多大影响。他每天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只要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绝不麻烦别人。他憎恨别人把他当做残疾人。他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身体有了残疾,决不能让他的心灵上也有残疾。霍金还说,活着就有希望,人永远不能绝望!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他就是用这样顽强的意志和惊天的气魄迎接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永远向前!一次,一位记者问他:“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您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霍金面带微笑,用他那三根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的亲人和朋友。”他还有最后一句话是:“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这就是两位科学大师辉煌的人生。有人可能会说,大师乃人之英杰,心中唯存敬仰,他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即。我觉得此言似有偏颇。诚然,他们在科学上的造诣和卓绝的成就,极少有人能和他们比肩。但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感恩人生,珍惜生命,爱己爱人的的博大胸怀,却是人人可以学习和效仿的。如前所述,社会人存在于不同的层次上,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层次上做到比较好、很好、非常好直到极致。虽然他没有像大师们那样达到人生的顶峰,但是他在自己的层次上也像大师一样以积极的人生态度,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怕挫折和失败,以一颗感恩的心砥砺向前。
如果以碳元素构成的物质来比喻人的话,有的人可能是碳的纯净物石墨,而有的人可能就是碳的混合物煤炭。众所周知,石墨有一种奇特的潜质,在满足一些特定的条件下(比如适当的高压高温等),它可以变成金刚石――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它就是人们常说的钻石。这里的石墨就像前面所说的两位大师及其它社会精英们,他(她)们在人生道路上艰苦卓绝地锤炼自己,最终变成了闪闪发光的钻石被人们镶嵌在人类宝塔的顶尖。在人生的道路上,这个所谓“特定的条件”,除了客观的条件,更重要的是主人公的主观能动性。两位大师成功的例子已经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说到煤炭,它虽然没有石墨那样的潜质,但它和石墨一样都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原料。只是它们的用途各异罢了。而煤炭还有个更直接更普遍的用途,便是做燃料,用来发电,为人们贡献着热和光。这正是对广大普通人的写照。这些人在普通的岗位上做着普通的工作,为这庞大的社会机器正常的运转,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他(她)们当中也有很多优秀的人物,他(她)们的人生虽然并不那么耀眼,但他(她)们朴实无华的存在,确是人类之塔坚实的基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