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飞翔

在这里跟大家交流我对教育的思考
正文

方方的《软埋》 – 2020 年4月18日 写在武汉解封之后

(2020-04-18 18:10:16) 下一个

在上篇博文里我已谈到自己跟方方的缘分,随着方方日记将在德国出版又一波对她的口诛笔伐,我找来了她的近期作品 – 所谓近期是我2004年出国后就再也没有怎么读过国内的文学作品, 虽然我的职业是研究文学。

找不到《软埋》,我读了她的《乌泥湖年谱》,讲的是50年代知识分子们怎么样来到了武汉乌泥湖这个地方满怀雄心壮志修建三峡大坝,而个性迥异的知识分子们又怎样因为各种各样荒谬的原因定位右派而发送走了。然后读了《夹边沟纪事》,如果《乌泥湖年谱》讲的是这些知识分子怎样成了右派,《夹边沟纪事》则是这些右派在劳改农场怎样度过了58-61年,在饥饿中如何生存直至死亡。最惊异的莫过于大多数右派在生命即将失去时仍然不敢逃跑或反抗,仍然寄希望于党像白衣骑士一样降临为他们洗刷冤屈。

然后就是《软埋》。也不知是怎么找到的,多次搜寻未果,偶然地发现了。来不及细叙其间的细节给我带来的震撼,只想谈谈我理解的《软埋》的主题。不错,我们的历史大多被软埋了,从土改到反右到大跃进到文革,时代的牺牲者们大多忙着为新的时代叫好。自我定位为庸人的吴青林选择忘记,他的大学同学龙忠勇选择纪录。大多数的人选择埋葬过去,只有少数有勇气的人选择纪录,正如方方日记。显然,从方方给主人公的起名,她自然是寄希望于我们的民族能够忠实地面对历史的,而忠实地面对历史需要勇气。

我有曾经非常亲密的人跟《软埋》有相似的背景,同样,那些地主士绅的子孙选择“三个永远,”永远忘记,永远不回来,永远不记得。而这样家族的后人,竟然与《软埋》一样,胆小,畏缩,战战兢兢。读过《软埋》,似乎对这种个性的形成有了一点认识,同时不禁遥想那要是怎样的惨烈和恐惧才能使得这种个性延续一代、两代或三代?难道我在生活中的所见与《软埋》的契合真的只是巧合?还是它的惨烈已经潜嵌入了血脉?

以上只能论述“埋”- 我们选择忘记历史,那为什么是“软”埋?什么是“硬”埋?硬埋是放于棺木中,软埋是用泥土。细细的泥土使得亲人的呼吸、哭泣仍隐隐可闻、隐隐可见。地主士绅的子孙想忘记,但忘不了,因为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而此段经历带来的心理的创伤,就是历史和事实的见证。

土改、反右、大跃进、文革和武汉疫情,即使我们选择忘记,总会在历史的某个时刻跳出来提醒大家,我们在愚蠢地重复同样的错误。正因为我们选择忘记,我们一再地犯错误。我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转变造成这一系列错误的体制和文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看过《软埋》,使用回忆手法写的,真实背景源自四川土改。。。
阳光灿烂de日子 回复 悄悄话 反对方方的,很多都是年轻人,他们没有历史的包袱。埋在历史的痛苦中,会进步吗?我不觉得。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在中国,记录身边发生的事都属大逆不道。在中国,只要是记录,还不必评论分析,就需要忠与勇。
沉鱼 回复 悄悄话 她写的没有看过。就知道她之后,无数全世界中国人都在写封城日记。。。。。。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千万不要忘记”——不知是哪一位伟人说过的话了。
abraham007 回复 悄悄话 有没有纽约坐家写个“硬埋”,跟范范的来个姊妹篇,呵呵
高斯曼 回复 悄悄话 昨天在 Amazon 上预定了一本方方的 Wuhan Diary, 6月30日为发行日,当日即可收到。
国内多数是选择忘记毛时代整人的丑恶的历史。我的大堂哥是国内某机械厂的厂长,我问几个有关祖父的问题,他说:“我知道,但是不告诉你,也不同意你写家里的事情,不要去揭开那些伤疤,也不要去讲党的阴暗面。忘记吧,忘记那些已经过去的事情,你改变不了过去,就让它过去吧”。我很生气,立马把大堂兄的微信给删除了。我是无法忘记的。
谢谢好文分享!
常态 回复 悄悄话 网上有人建议要看到中国的进步,
可是真的是进步吗?中国人-你能肯定你说的进步不会是进一步的“土改、反右、大跃进、文革和武汉疫情”

johnfox8888 回复 悄悄话 连方方都不能容忍的政权是没有希望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