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书
(2005-12-03 14:48:50)
下一个
王云五(1888-1979)没有学历,靠自学成才。辛亥革命后应孙中山邀请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1913年应蔡元培邀请就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司科长。以后曾长期主持商务印书馆编务。1946年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等职。1964年主持台湾商务印书馆直至去世。他还倡导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等。他在台湾为政治大学授课13年间,博士、硕士出其门下者不下百人,著作约百种。
闲读、精读、略读、摘读
依我的见解,读书似可分为四种:闲读,精读,略读或速读,摘读。
闲读
闲读是指为消遣而读书。英国文豪蓝浦·查尔曾说过:“人生的笑,是与灯火同时起的。”其意是说无所用心的闲谈,是以晚上为最适宜的时间;然而借灯火助兴的闲谈,必须有可与闲谈之人,而此种人或未必随时可以获得;于是灯下把卷闲读,倒可随心所欲,远较闲谈为便利。
另一种闲读,则如美国的老罗斯福总统公余辄阅读侦探小说。据他说,由此种小说之巧妙的作者,故布疑局,使读者在一页一页的读下去时,对于谁是真正的罪犯,不免因好奇而作种种的臆测,致把日常萦怀的政务暂置脑后,而获得短时间的休息。
精读
这是指要精细阅读的书而言,宋朱熹说:“大抵所读经史,切要反复精详,方能渐见旨趣,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更须端庄正坐,如对圣贤,则心定而义理易究”。此语可为这一类书写照。
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说:“有些书可以囫囵吞下;有些书却要细嚼慢吞。”这里所谓细嚼慢吞者,也就是这一类书。
速读
善于读书之人,应按书籍之性质,与其对所研究题目关系之轻重,而分别为精读与速读。属于速读的范围者,只要得一书之大意;故如有可能,尽管用一目十行之方法而读之。何者宜速读,何者宜精读,其区别不仅在性质方面,而且同一书亦可因不同之读者,与其各别之目的而异。
摘读
要行摘读的方法,大抵该书的导言或序文足以观全书的梗概者不可不读,其次便是阅看目录或细目,以决定某章某节当读;最后并参看索引,检得某节或某段当读。
读书方法种种
选题
一个人如能在一个时期内集中研究一个问题,以谋解答,则除借观察实验或访问以外,定必从书报杂志上搜集种种有关资料;这样一来,他的阅读书籍总是有所为而为之。大抵先从书目上检寻相关的书志,检得认为当读之书志后,往往先从事摘读;如发现全书值得速读,则利用速读;如认为有精读之必要,便实行精读。阅读时,如发现有可供解答所研究问题的资料,定必欢喜万分;若证明无可取材,则将如饥思食、渴思饮,另行穷搜其他的资料,这样的习惯,经过几次的培养,渐渐成为自然,则毕生对于读书选材自必饶有兴趣。
明体
读一书须先明其大体。书的大体包括:(一)学术流派,(二)作者立场,(三)时代背景。
提纲
提纲是指利用书籍之提要而言。迄今关于书籍提要之作不下百数十种,其规模大者莫如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外国这一类的书籍提要也很多。英文中像凯勒氏的《读者书籍提要》等最常用。
析疑
读书时须先能怀疑。若对书中所说的理论和方法毫无条件地接受,即没有怀疑,那就用不着析疑了。孟子说得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宋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可见古圣先贤,对于读书皆主张能怀疑。
英国文豪马可黎的记忆力极强,过目成诵;因此能够写作许多堂皇的历史和传记,但是后人也有说他的优点便是他的缺点,即由于记忆力太好,很容易掇拾他人的言论,自己思考的习惯不免有所疏忽,以致缺乏创造力;虽成为一位卓越的历史家与文学家,却不能以他的聪明才智发展而为一位思想家。这又是说不多用心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