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乙贵人“顿造”玄机密要
世间诸人,喜周易占卜星相者,因不通一切穷通寿夭苦乐流年,皆因宿世善恶因缘所致,此群体人士,大执迷数术,不能解脱,又苦困于周,不明其易。吉祥今以命相学最吉之星“天乙贵人”形成之理,贯通一切因果缘起密要,遍及一切有情无情,遍及一切福德缘起有利之物(恶业缘起之物以后单独再讲,多年前讲过)。望诸读者,一阅此文,通达三世,不复再为天乙贵人吉星何来所惑,命中有贵人者,知为宿世利他善缘所得,当再接再厉,命中无天乙贵人者,知为宿世不肯利他,未结善缘所致。一明此理后,便可积极再造。如昨日命中无天乙贵人,今日一行利他,天乙贵人,立时自生。如阿难生疮,洗浴众僧,以浴僧水洗浴自疮,速得痊愈。此治病水,原非命中本有,权在阿难积极造化所得。天乙贵人之理,也复如是。于此理不昧,不迷不惑,而后方可学佛教。此文可与我《相信吠陀占星术预言?还是相信佛知佛见?》一文,互相参详阅读,必有收获。(吉祥果2021.06.19)
(一)、天乙贵水
于时须陀耶礼已还坐。复有一比丘,名曰阿难,即从座起,整服作礼,长跪叉手,白世尊曰:“我念宿命,生罗阅只国,为庶民子。身生恶疮,治之不差。有亲友道人,来语我言:“当浴众僧,取其浴水,以用洗疮,便可除愈,又可得福。”我即欢喜,往到寺中,加敬至心,更作新井,香油浴具,洗浴众僧,以汁洗疮,寻蒙除愈。从此因缘,所生端正,金色晃昱,不受尘垢,九十一劫,常得净福,僧祐广远。今复值佛,心垢消灭,逮得应真。”-----《佛说诸德福田经》
又,昔日吉祥果切菜,常为菜刀切伤手指。又因时常放生鱼类,包裹手指伤口之创可贴,时常为放生之鱼类身体粘液所染,或为放生鱼类水湿手指创口,竟意外发现此类放生缘起之水,能够令放生者伤口加速痊愈。
又昔日吉祥果效法《诸德福田经》,变通浴僧,改为洗浴观世音铜像,以浴像之水,洗浴皮肤,有光滑美容之效果。因之建议皮肤病患者,除可采用阿难浴僧水洗浴 皮肤之外,洗浴佛像之水,用于自浴,更利于美容以及皮肤健康。此为吉祥果过去发明“福德缘起物”与“恶业缘起物”原理之最初发端。详见旧文《龙树断头草、救命蜘蛛丝》。此一理论,近年来,也引申入吉祥风水理论,比如风水灵界属主理论、善缘风水论、恶缘风水论,皆于此同理。
( 二)、天乙贵衣
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树下。时彼城中。有一长者。名曰瞿沙。选择族望。娉以为妇。作诸音乐。以娱乐之。其妇怀妊。足满十月。生一女儿。端政殊妙。有白净衣。裹身而生。因为立字。名曰白净。年渐长大。衣亦随大。鲜白净洁。不烦浣染。众人见之。竞共求索。白父母言。我今不贪世俗荣华。愿乐出家。父母爱念。不能违逆。寻将佛所。求索入道。佛即告言善来比丘尼。头发自落。身上白衣。化为袈裟。成比丘尼。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所见敬仰。尔时阿难。见是事已。白佛言。世尊。今此白净比丘尼。宿殖何福。生时自然有好净衣。裹身而生。出家未久。得获道迹。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此贤劫中。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曰迦叶。将诸比丘。游行聚落。教化众生。时有女人。见佛及僧。心怀欢喜。持一张[(畾/且) 毛]。布施佛僧。发愿而去。缘是功德天上人中。常有净衣裹身而生。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佛告阿难。欲知彼时布施氎者。今此白净比丘尼是。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撰集百缘经》
(三)、天乙贵丐
昔波斯匿王有一女。名曰善光。聪明端正。父母怜愍。举宫爱敬。父语女言。汝因我力。举宫爱敬。女答父言。我有业力。不因父王。如是三问。答亦如前。王时瞋忿。今当试汝有自业力。无自业力。约敕左右。于此城中。觅一最下贫穷乞人。时奉王教。寻便推觅。得一穷下。将来诣王。王即以女善光付与穷人。王语女言。若汝自有业力不假我者。从今以往。事验可知。女犹答言。我有业力。即共穷人。相将出去。问其夫言。汝先有父母不。穷人答言。我父先舍卫城中。第一长者。父母居家。都以死尽。无所依怙。是以穷乏。善光问言。汝今颇知故宅处不。答言知处。垣室毁坏。遂有空地。善光便即与夫相将。往故舍所。周历按行。随其行处。其地自陷。地中伏藏。自然发出。即以珍宝。雇人作舍。未盈一月。宫室屋宅。都悉成就。宫人妓女。充满其中。奴婢仆使。不可称计。王卒忆念我女善光。云何生活。有人答言。宫室钱财。不减于王。王言。佛语真实。自作善恶。自受其报。王女即日。遣其夫主。往请于王。王即受请。见其家内。氍毹毾[毯-炎+登]。庄严舍宅。逾于王宫。王见此已。叹未曾有。此女自知语皆真实。而作是言。我自作此业。自受其报。王往问佛。此女先世。作何福业。得生王家。身有光明。佛答王言。过去九十一劫。有佛名毘婆尸。彼时有王名曰盘头。王有第一夫人。毘婆尸佛。入涅盘后。盘头王。以佛舍利。起七宝塔。王第一夫人。以天冠拂饰。着毗婆尸佛像顶上。以天冠中如意珠。着于枨头。光明照世。因发愿言。使我将来身有光明。紫磨金色。尊荣豪贵。莫堕三恶八难之处
尔时王第一夫人者。今善光是。迦叶佛时。复以肴膳。供养迦叶如来及四大声闻。夫主遮断。妇劝请言。莫断绝我。我今以请。使得充足。夫还听妇。供养得讫。尔时夫者。今日夫是。尔时妇者。今日妇是。夫以尔时遮妇之故恒常贫穷。以还听故。要因其妇。得大富贵。无其妇时。后还贫贱。善恶业追未曾违错。王闻佛所说。深达行业。不自矜大。深生信悟。欢喜而去。-----《杂宝藏经》
(四)、天乙贵鳌
《阿难现结经》中记载:从前有一个人名叫慈罗。他很仁慈,对人和动物都很慈悲。有一天他路过集市,突然看见有个人在卖一只大鳖,大鳖不安地动来动去,眼里流着眼泪,显得很有灵性。慈罗想像着可怜的鳖被人买去,被人宰杀烹煮火烧而食的情景,心中不由地哆嗦起来,产生极大的怜愍心,竟对着鳖哭泣起来。
卖鳖人莫明其妙,就问慈罗:“喂!你为什么对着这只鳖哭呢?”慈罗回答道:“我不忍心看它,被买去遭宰杀。”
那卖鳖人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说道:“你真是傻得不透气了,一定精神有问题,世界上再没有比你更愚昧的了,这个老鳖又不是人,干嘛不能买卖和宰杀?”
慈罗不想跟他多说什么,只想将鳖买来放了。而卖鳖者又乘机敲诈慈罗,标价一千钱。
慈罗说:“我的所有积蓄,总共就八百钱,请将鳖卖给我吧!”
说完,倾囊给了卖鳖者。
慈罗将鳖用车拉回家,喂饱后就将它放回河中,大鳖到了水里,如同回家一样欢快。突然,他开口说起话来,深深感激慈罗救命之恩,并告诉他如果有大难,便可呼唤它,到时它一定相助。
过了不久,当地暴发洪水,洪水滚滚而来淹没了村庄,许多人葬身於洪水之中。慈罗被水冲到一棵树的顶端,危在旦夕,突然想起那只大鳖说过的话,便急呼大鳖。过了一会儿,大鳖便出现在洪水中,让慈罗坐在它的背上,脱离了危险。
鳖载着慈罗向前行,又看见一个女子抱了一块小木板沉浮于水中,随时都有被淹死的可能。慈罗向大鳖说:“这个女子很可怜,救她一命吧!”大鳖说:“那就让她上来吧!”慈罗便将那女子拉到了鳖背上。
他们一行又向前游了十几里,看见那个卖鳖之人也在一块小木板上随洪水上下沉浮,他也哀求慈罗救他一命。大鳖则说:“我的身体已经负载两个人,恐怕太累,不能再救此人度过此难了。”慈罗又苦求大鳖道:“他也很可怜,还是救他一命吧!”随即又拉卖鳖人上来。又前行了数十里,看见大群蛾子成团在水中沉浮,慈罗又慈悲地将这些蛾子拾起,使它们免于苦难。
他们到了那竭国,总算安全了。得救的女子便将身上的金银饰物送给慈罗,以报答他救命之恩。这时卖鳖之人贪心又起,嫉妒起慈罗来,抢上一步说:“这只大鳖原本是我的,慈罗你得到的金子也应该是我的。”慈罗生气地说:“我救了你命,你不感谢我,反倒来抢钱,真是岂有此理。”卖鳖人气极败坏,到那竭国王处告慈罗,诬陷慈罗乘发洪水救人之机偷卖良家妇女,已得了不少金银饰物。国王立即派人召来慈罗,发现物证,人证俱在,当即判处慈罗死刑。
大臣便去准备书写死刑状子,可是突然一群蛾子蜂拥而至,它们在大臣的脸上,眼前、手上,身体上乱飞乱撞,使大臣无法下笔书写。国王看到这种情况非常惊奇,又详细询问慈罗:“你以前都作过什么样事情,以至于有这样奇事发生。”
慈罗便将买鳖、放生、救生、救卖鳖者及群蛾,以及卖鳖者贪嫉,诬告等事,一一禀告了国王,国王得知真情后大怒,当即下令诛杀卖鳖者,并且重赏了慈罗。
(五)、天乙贵牛
昔干陀卫国。有一屠儿。将五百头小牛。尽欲刑犍(阉割)。时有内官(宦官、太监、阉官)。以金钱赎牛。作群放去。以是因缘。现身即得男根具足。还到王家。遣人通白。某甲在外。王言。是我家人。自恣而行。未曾通白。今何故尔。王时即唤问其所以。答王言曰。向见屠儿。将五百头小牛而欲刑治。臣即赎放。以是因缘。身体得具。故不敢入。王闻喜愕。深于佛法。生信敬心。夫以华报。所感如此。况其果报。岂可量也。-----《杂宝藏经》
(六)、天乙贵财
舍卫国王城中,有一大绅士家。某年产一妙相儿,神采焕然,宛如天人。儿出生时,便有一奇事,随有生以俱来,一时喧传远近,播为美谈。此儿生时,紧握双拳,父母惊怖,以为不祥。即披儿手,观儿手相。但见每一掌中握一金钱,两掌中共有两金钱。父母欢喜,即便收取。在取去处,复生金钱。试再取去,再生如故。如是勤取,生生不已。儿掌金钱,永无尽期。以是因缘,取名金财。儿年渐大,志愿出家。在父母前,一再请求。父母以其志趣坚定,便允所请。时如来在给孤独长者园中与千二百弟子说法,金财来至佛前,顶礼佛足,求为弟子。如来许可,立受大戒。遍向先进诸僧众次第作礼。当作礼时,两手扑地。当手扑处,有两金钱。如是次第一一礼毕,随所礼处,都有金钱。一时两两金钱,布满大众面前。行礼既毕,退至末位,恭敬听讲。闻法已毕,退归静室,精勤修习,速得阿罗汉果。尊者阿难合掌问佛:“世尊!此金财比丘,夙生植何善因,自生以来,手握金钱,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人间稀有?惟愿世尊明白开示。”佛告阿难:“过去时代九十一劫,当时有佛出现于世,名毗婆尸。正法教化,度脱众生,不可计数。佛与众僧游行国境,摄化有缘,诸富贵家暨诸善信施设净食,供养彼佛及诸僧众。时有一贫苦乡人,乏于财货,常向野地取薪售卖,以自胡口。某日售薪,得两文钱,正欲归去。见佛与僧众受王家请,心生欢敬,即出两钱,施佛及僧。毗婆尸佛悯念此人,郑重收受。”佛告阿难:“彼时贫人,以此二钱施佛及僧,故九十一劫,手掌中常握金钱,未曾一日缺乏。恣情作善,无有穷尽。当时贫人,即今金财比丘是。前此虽未得道,已受无量福报。直至今日,得逢正法,略一精修,成罗汉果。是故一切众生,皆应勤修檀波罗蜜,广植善因,用自救拔。”尔时阿难及诸弟子闻佛所说,随根深浅,共受法益。有得须陀洹果的,有得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的;有发无上真正道义的,更有住不退转地的。正如甘霖一降,百谷果蔬,分别受益,咸生精彩。-----《谈因》
(七)、天乙贵随喜心
昔恶生王。游观林苑。园中堂上。见一金猫。从东北角。入西南角。王即遣人。寻复发掘。得一铜瓮。瓮受三斛。满中金钱。渐渐深掘。复获一瓮。如是次第。得三重瓮。各受三斛。渐复傍掘。亦得铜瓮。转掘不已。满五里中。尽得铜瓮盛满金钱。时恶生王。深生奇怪。即诣尊者迦栴延所。即向尊者。具论得钱所由因缘。我适辄欲用。将无灾患于我及国人耶。尊者答言。此王宿因所获福报。但用无苦。王即问言。不审往因。其事云何。尊者答言。谛听谛听。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毘婆尸佛。遗法之中。尔时有诸比丘。于四衢道头。施大高座。置钵在上。而作是言。谁有世人。能于坚牢藏中。举钱财者。若入此藏。水不能漂。火不能烧。王不能夺。贼不能劫。时有贫人。先因卖薪。适得三钱。闻此语已。生欢喜心。即以此钱。重着钵中。诚心发愿。去舍五里。当还家时。步步欢喜。既到其门。向劝化处。至心发愿。然后入舍。尊者言。尔时贫人。今王是也。以因往昔三钱施缘世世尊贵。常得如是三重钱瓮。缘五里中步步欢喜。恒于五里。有此金钱。王闻宿缘。欢喜而去。-----《杂宝藏经》
(八)、天乙贵斋
尔时复有一天女。受持八斋。生于天上。得端政报。光颜威相。与众超异。时共诸天。集善法堂上。诸天见已。生希有心。释提桓因。以偈而问
汝昔作何业 身如真金山
光颜甚炜炜 色如净莲花
得是胜威德 身出大妙光
以何业行获 愿为我说之
天女尔时。说偈答言
昔于迦叶佛 受持八戒斋
今得生天中 获是端政报
-----《杂宝藏经》
(九)、天乙贵心
昔日舍卫国的国王波斯匿,来到佛陀住处,至诚恳切地顶礼佛陀,并长跪着说:「尊贵的佛陀,弟子愿以真诚的心,于城镇的街道上,准备素宴供养佛陀及僧众们,让国人能够认识世尊!愿一切众生都能因世尊的慈悲德行,听闻微妙的法要,而远离邪魔蛊惑及一切恶法,并守持五戒,不造作恶业,以此消除一切灾难。」
佛陀说:「真是有善根的国王啊!能够用智慧整治国政,为人民种下未来的善因,并引导人民走向人生的正道。」之后,国王便亲自准备素宴,以恭迎佛陀及其弟子们的到来。接着,佛陀和随行的弟子们便来到设宴的街道,接受国王的供养。待用完斋,佛陀升座为国王及子民们,宣说佛法。
此时聚集听法者众多,恰好有二商人路过,一人听了佛陀的开示,便很欢喜地说:「佛陀就好比帝王,其常随弟子们犹如忠臣般地随行,想必佛陀是真正具有大慈悲及大德行,才能使国君这样恭敬地供养!佛陀是这样地尊贵,我也应该奉行佛陀所说的教法。」而另一商人却起了慢心,而说道:「这国王可真是愚痴!拥有如此大的财富、权势和地位,为何要对佛陀如此地奉承呢?佛陀就好比是头牛,其随行弟子犹如牛车,牛拖着牛车南北奔波,居无定所,身上又一无所有,这有什么好值得如此尊崇与追随的!」
随后两人一同离去,走了三十里路,便在路旁的凉亭休息并喝起酒来,心起善念的商人,因对佛陀所生起的恭敬心与欢喜心,感得龙天护法的护佑;而心起恶念的商人,却招感地狱里的众生,使酒在腹中如火烧,因而神智不清跌到凉亭外。隔天清晨,一商队车路过,而惨遭碾毙。同行的商人见状,怕回国时,国人会误以为是他因贪朋友之财,而行不义的手段,只好离开本国转往他国流浪。
此时,该国国王驾崩,并留下预言:「将有一卑微的人来到我国,如果他将是继承王位的人,我这匹神马便会向他屈膝下跪。」之后,大臣们便带着神马找寻未来的国王。刚好此一商人来到此国,神马见到商人,立即跪下并舐舔他的脚,所有的臣子便很高兴地,认定此商人就是他们所要寻找的新王,于是请他回王宫继承王位。
成为国王之后,商人心想:「这一生并没有做什么善事,为何会有如此大的福报?想必是因听闻佛陀的教诲,获其慈悲庇佑所致。」便与群臣出发前往舍卫国请教佛陀,以释疑惑。佛陀为他开示:「当年波斯匿王在供养三宝时,你所生起的念头是至诚的恭敬心,因此种下未来成为国王的善因,所以能登得王位;而另一同行的伙伴,心起骄慢,因而种下了恶念的种子,所以感得车祸之因。这一切的因缘果报,无非是由自己起心动念所招感,都是自作自受,不是天龙鬼神所能左右的!」于是佛陀说偈:「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恶,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轹于辙。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行。」佛陀说完偈语,国王及臣子们明白了心是善恶源之本,欢喜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第一:双要品第九
(十)、天乙贵塔
乃往古昔有一小儿此地牧牛。有诸相师来共占相谓言。此牧牛儿却后七日必当寿尽。是牧牛儿又于异时。与诸小儿聚沙为戏。中有小儿摧沙为堆。言作佛塔高一磔手。或二或三至四磔手。时此小儿戏聚沙塔高一磔手。却后更延七年寿命。-----《造塔延命功德经》
(十一)、天乙贵像
造像及佛塔 犹如大拇指
常生欢喜心 则生不动国
-------出自《大般涅盘经》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一
花香散佛及支提 不害于他并造像
于大菩提深信解 得处莲花生佛前
----《大宝积经》卷九八《妙慧童女会》第三十
复次,善男子,若有众生,闻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名,或造形像,或设供养,是人现世无诸灾患,水不能漂,火不能烧,刀不能伤,毒不能中,人及非人无能为害,亦无囹圄、盗贼怨家、诸恶疾病、饥渴之苦,随寿长短必无夭横,,,,,,虚空藏菩萨摩诃萨,于其临终而现佛形,为说偈言: ‘佛智真实,度生死海,速求佛智,得尽诸苦。’善男子,时彼众生得见佛身,又闻此偈至心观察,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命终之后得生净国,永不更在五浊世界,常获亲近彼佛如来,又闻妙法,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虚空藏菩萨经》
菩萨复有四事法,得化生千叶莲华中立法王前。何等为四?即所谓
(一)细捣红莲华青莲华黄莲华白莲华,合此四种末之如尘,使满软妙华,持是供养世尊若塔及舍利。
(二) 不令他人起恚意。
(三)作佛形像使坐莲华上。
(四) 得最正觉便欢喜住。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十二)天乙贵鬼
阿难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常以此密言及四如来名号。加持食施鬼。便能具足无量福德。则同供养百千俱胝如来功德等无差别。寿命延长增益色力善根具足。一切非人夜叉罗刹。诸恶鬼神不敢侵害。又能成就无量福德寿命。-----《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十三)天乙贵斋
出自《贤愚经·差摩现报品》
从前,佛陀在竹林精舍,与诸位大弟子在一起。当时国中有一位婆罗门十分贫穷,缺乏钱财粮食,虽然勤奋努力,但是境况却更加艰难,该用的方法都用尽了,却依然衣食不足。于是他四处向人请教:“如今在这世上,做什么事才能使人现世享受福报呢?”在问过无数个人后,终于有人回答他说:“你不知道吗?如今如来出世,度化众生,护佑利益一切,众生无不得度。如来又有四位大弟子,他们是摩诃迦叶、大目犍连、舍利弗与阿那律四位贤士,他们怜悯贫穷人,常行善事,利益苦难众生。你现在如果能以敬信之心,准备饮食,供养这些贤士,则必然在现世中满愿。”婆罗门听完,心中欢喜。于是就到城中,到处给人做工,得到了少许财物,带回家后置办饮食,迎请众位贤圣,尽心地供养了一天,希望能在现世中得到善报。婆罗门的妻子名叫差摩,意为安隐。在僧众用斋过后,诸位大弟子就劝差摩受八关斋戒。她受戒后,贤者们就各自回到精舍。
当时,频婆娑罗王去野外游玩回城,在途中见到一个犯了重罪的人,被绑在道旁的柱子上,他向国王乞求一些食物。国王见他如此,心怀怜悯,就答应等回去就给他送一些食物来。国王回到王城后,忙碌了一整日,就忘记了这件事。夜里忽然想到:“我先前许诺给那个犯人食物,怎么可以忘记了?”于是即刻派人前去送食物,可是整个王宫内外,没有一个人愿意去。他们都说:“现在是半夜,半路上恐怕有猛兽、恶鬼、罗刹,充满了危险,宁愿死在这里也不去。”这时,国王想到那个犯人的痛苦,十分怜悯。于是下令:“国中谁能去送食物,就赏金千两。”然而仍旧没有一个人愿往。
当时差摩听到这个消息,便想:“常听人说,如果有人受持八关斋戒,所有魔鬼猛兽都不能伤害。我家贫穷,现在又在受持八关斋戒,如今国王所招募的人,想来就是我了,我应该前去接受那笔赏金。”思惟已定,差摩就前去接受国王的招募。这时,国王对差摩说:“请你代我给那个犯人送一些食物,如果送到后平安回来,我一定给你千两黄金。”于是差摩立即依王命,担食前往。
她一路上至心守持斋戒,没有半点疏漏。离城渐远,遇到一位名为蓝婆的罗刹女。那个罗刹女刚刚生了五百个孩子,极度饥渴。看见差摩走来,就想把她作为食物。但由于差摩受持斋戒无有缺失的缘故,罗刹反而生起畏怖之心,不敢轻举妄动。迫于饥饿难耐,便现身向差摩乞讨她所担的食物:“请布施一点给我吧。”差摩没有拒绝,就取出少许食物布施给她。虽然布施的食物很少,但对于鬼神来说也足够了。
于是,蓝婆罗刹女问差摩道:“你叫什么名字?”她回答说自己名为差摩,意为安隐。罗刹心生欢喜,便对差摩说:“今天我分娩后能够平安,多亏你救了我。既然蒙你搭救,又听到了你吉祥的名字,就用我住所中的黄金来报答你吧,请你归来时带走。”
蓝婆罗刹又问道:“你要去什么地方?”差摩回答说:“我要担着这些食物给犯人送去。”蓝婆罗刹就说:“我有一个妹妹,在前面居住,叫阿蓝婆。你如果见到她,请替我问候她,让她知道我的消息,就说我生了五百个孩子,一切平安。”
差摩答应了她,于是继续上路,当见到阿蓝婆,便上前问候,述说了蓝婆的事情。阿蓝婆听了十分欢喜,就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差摩报上自己的名字。阿蓝婆罗刹听后欢喜地说:“我姐姐能够顺利分娩,又得以平安,你的名字又非常好,这是多么的吉祥啊!现在我的住处有一坛黄金,我把它送给你,等你回来时将它带走。”又问道:“你要去什么地方?”差摩回答:“我为国王担食去犯人那里。”阿蓝婆说:“我有一个弟弟叫分那奇,住在前面,请你替我问候他,并转告姐姐的情况。”随即相互告辞。
差摩继续赶路,并且见到了分那奇,告诉了他两个姐姐的情况,说他大姐生了五百个孩子,身体安稳,一切吉祥。分那奇听到两个姐姐平安的消息,心中欢喜,就问差摩:“你叫什么名字?”妇人回答:“我叫差摩。”分那奇就说道:“你的名字意为安隐,又传来我姐姐们平安的消息,真是让人倍感愉快。”分那奇就如同他的两位姐姐那样,许诺赠送给差摩一坛黄金。
相互辞别后,差摩继续上路而去,然后来到白天那个犯人面前,送食物给他,之后沿路返回,并取得三坛金子带到家中。又在国王那里,获得千两赏金,她的家从此脱贫致富。
国中百姓看到差摩家里财宝非常多,人人羡慕,纷纷来到他家、表示乐意为其做工,听从差遣。国王听说差摩的丈夫——那位婆罗门有如此福德,便召他到宫中封为大臣。
婆罗门既享国王给予的俸禄,家里更加富裕,于是信心更加坚定虔诚,广造福业,迎请佛及僧众,作广大布施。当佛与众弟子再次被请到他的家里时,饮食完毕,佛便为其说法,他的心意顿时开解,当下证得初果。当时,阿难等众多与会者闻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吉祥果
2021.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