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木兰辞》之民间鉴考

(2025-11-19 19:11:08) 下一个

                      《木兰辞》之民间鉴考

      “可汉大点兵”中的可汉最初是鲜卑部落中对酋长的称呼,后被柔然人采用当君主称号使用,再后来又被其它少数民族借用。鲜卑族本是大兴安岭一带的东胡人(正宗东北人),后来向南发展与汉族融和了。所以“可汉”点兵并非蒙古人点兵,而是鲜卑族的拓跋部首领点兵。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符合对古时大同(古称云州、云中、平城)城市内部商贸状况的描述,大同过去主要的商业街就四条,大东街、大西街、大北街和南街。

       昔日大同城的东边是御河(原雁北行署管辖地界),这一带水草肥美,适合畜牧,故大同城东有牲畜交易市场,去“东市买骏马”没毛病。我小时候吃的牛羊肉就大多是雁北十三县产的。大同城西有著名的大西街,商铺林立,自古就有很多手工业作坊,本人姥爷的作坊解放前也在这条街上,所以“西市买鞍鞯”算是正经去处。

       自云州建城以来,大同南城外就有不少炼焦点以及各式铁匠铺,所以”南市买辔头”,去南城买马嚼子也理所当然。“北市买长鞭”,大同城北一直是汉人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流的通道。要卖好的马鞭去北城与胡人交易必是首选。

       另外花木兰是什么民族的人不好确定,估计和现在的我一样,都是民族大融合的后代。木兰纺织这肯定是汉人的习俗,但木兰家磨刀霍霍向猪羊,说明木兰家也蓄牧,有少数民族传统。“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这说明木兰是妥妥的城里人,晋北古时也就云州城能称得上是城。而且花木兰算是正儿八经的皇城居民,资历比号称老北京的皇城子民都早几百年。花木兰还有大同女孩特有的品质,既能干粗活也还长得俊俏,这在木兰辞的字里行间都有充分的体现。

       再说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这句里的明堂,是千真万确有实物的建筑,只不过近千年被埋在大同城的地下罢了。现在明堂遗址己被挖掘出土,恢复了原建筑群,我回大同时就常去明堂溜弯儿。原本我也想像天子一样坐坐明堂,名号我都起好了,叫拓跋轻轻。可惜啊,现在没有花木兰了,您说我坐不坐明堂又有何意义呢?罢了,罢了。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