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忆中秋

(2025-10-05 18:42:35) 下一个

                     《忆中秋》

    我记忆中的中秋节基本上都是停留在我初中以前的那些岁月。那个时期国家很穷,粮油都还是供应制,但这似乎并未能阻止各家过中秋节的兴致。大概在过中秋节前一个星期,各家就开始筹划多多少少打些月饼了。我家乡的月饼只有两种:红糖月饼和提江月饼。我最喜欢吃红糖月饼,它不仅散发着麻油的香味,而且嚼在嘴里又甜又解馋,可以让我的味蕾尽情享受。提江月饼我也爱吃,但只能吃刚打出来的,因为提江月饼放几天就硬的象块砖头,啃食起来颇费牙口。

 

         尽管那时家家都打月饼,但打的月饼量有限,因为那是每个家庭节衣缩食才聚得的产物。所以人们吃的时候总会把月饼切成四瓣或六瓣,再配上少量水果分食享用。我们那里当时的水果也只有苹果,沙棠果和葡萄三样,尤其是葡萄很金贵,我也就是每年中秋节才能享用上十几颗葡萄。中秋夜人们都会出去赏月,大家抻着脖子遥望银月,很多人都说看到了月亮中嫦娥,吴刚,月兔之类的,可我跟着望了许多年,除了看见月亮上有些阴影,什么隐私的东西也没发掘到。不过那时的自然环境污染少,天宇间一望无际的清洁,望着浩渺的夜空,我总幻想有一天能和自己心仪的人一起飘去月亮上欢愉。

 

       那些年的中秋节还给我留下过一帧浓情的记忆:那就是和同龄的孩子们一起手编果兜。我们会用一根根线绳编出各种花样的大小果兜,然后把舍不得吃的苹果和沙棠果装进去,提溜在手上赏玩。男孩子们这时候一般会有求于心灵手巧的女孩子们,要么求女孩子们手把手教着编,要么就求女孩子当面给编。每当这时候,男孩女孩们就相处的特别融洽,大家身体挨着身体挤在一堆,一起分享手工编织的快乐,一起互相夸赞着对方,男孩们早将平日里对女孩们积攒的不满忘到九霄云外了。我也是从那时懵懵懂懂地开始意识到女孩子们的聪智贤惠和心灵手巧。最感化我的是同班的女同学们曾主动把编织好还装着水果的果兜送给我,我一直很迷茫这是为什么,是友谊?是情窦初开?还是善心大发?这种疑惑后来竟然造成了我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参加工作都不敢轻易去接纳一个女性。

 

       这样的中秋节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物质生活开始富裕了,每年的中秋节也变成了只是吃吃喝喝的节日,所以后来的中秋节在我的记忆中也就没有什么可保留的细节,留在我记忆中永存的只有家乡的老月饼,儿时的纯情的欢乐和我欣赏的女孩子们。

2025年10月5日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