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没有张教授的那种感受?
最近网上有南华早报报导数学家张益唐教授辞去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数学系教职,举家归国加盟广州中山大学,定居粤港澳大湾区。并且张教授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说,回国了感觉很奇妙,自己好像又活了一圈,又活过来了似的。相仿,我最近也有一趟去中国的旅行,可是感觉却不全然如张教授这般美好。
因为有一些事情要办,不得已安排了8月初这趟12天的中国之行。之所以说 “不得已” 之行是因为我以经好多年没有在三伏天去中国旅行了。
记得几十年前在上海读大学时,那时上海的夏天早晚还是挺舒适的,三伏天的黄浦江边晚上也会有徐徐的凉风吹来。既便是在一天中最热的下午,一般也在32,3度上下,超过35摄氏度的极端高温天气每年最多也就一星期到最多10天就会过去。过了白露节气夏天就基本算过了。那时候大多数家庭都没有空调。几个城市如重庆南京杭州被称为 “火炉”,除此之外其它地方夏天的日子并不太难熬。人手一扇就度夏天了。
如今,火炉已经漫延至大半个中国而且之前的火炉更加热了。整个华北华东华南,每年自七月起至九月底近百天时间,除了台风光顾的几天之外,每天都是35度以上的闷热天气,早晚也在30度上下好不了多少。这种天气室外几乎没法呆,站着不动都是挥汗如雨。所以,除非有重要事情,我一般避免十月份之前去中国旅行。
8月15日下午回美国走出机场时的感受
除了气候之外,还有蚊子。那种细小的黑色斑蚊,无处不在。不知不觉被叮咬,留下一个大包奇痒无比。二十几层的高楼也不能幸免。此次去中国12天,两天国际旅行,两天国内旅行3天办事,其余5天时间基本是窝在家中吹空调。门窗紧闭,放进个把蚊子就不得安宁了。
朋友在杭州西湖不远处有个别墅,园子有小桥流水亭台。苦于中看不中用,因为那是蚊子的天下,五分钟都呆不住。
好在当下吃东西是非常便宜,点外卖半个小时就会送到。得益于发达的网上购物,不用出门在家就能享用。
美国的这种感觉在中国找不到
随着微信和支付宝等网上支付手段的日益成熟,加上电动车的普及,中国无疑已经成为世界上网上购物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中国国内的实体零售店也因此灰飞烟灭不复存在。一般商品的销售模式由传统的 “工厂 - 批发商 - 零售商” 变为 “工厂 - 电商平台(佣金)”,基本没有了中间商存在的空间。由于传统市场模式中,批发商要有30% 的毛利才能生存零售商则需在此基础上再翻倍加价,现在这部分都被去除消费者得以以便宜的价格购得商品,同时也砸了不少从事批发业务和零售的业者的生计。公司商店都开不下去,电商平台的社会效益基本是负面的。
作为消费者,我的感觉是买到称心的商品比较难了。首先,网购就是跟据网上的虚拟图片购物。虽说有规定了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机制,但是退货难免会耽搁上几天时间退货方还得支付退货的运费。所以不像在实体店当场看货(包括材料做工试穿等等)付款,网上购物基本上是在开盲盒。有可能买到既便宜又不错的货,也可能收到的东西与你的期待相差甚远。设想一下,在实体店买件称心的衣服,看了材料和做工价格均满意之后还要去试衣间试穿几次才能决定是否购买。如今在科技发达的电商平台之下却变成了开盲盒。如何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确实是个新问题。
几十年来养成了每天游泳的习惯,一天不动会浑身难受。在中国也是如此。趁早上天还不太热就去附近的游泳馆去游泳。美国的泳池不大,但通常很少人。很多时候是我一个人占了整个泳池。既使是难得碰到那天人超多,两三个人同游一条泳道的情况已属非常极限。如果还有人来的话,会自觉在岸上等一下或者干脆放弃改天再来。但是在中国的泳池人数无上限,十几二十个人在同一条泳道是家常便饭。更要命的是大家都互不相让,横冲直撞拼着命前扑后蹬。仿佛扑到或者蹬到别人一腿就是赚到了一般,所以泳池内吵架甚至动手的事时有发生。
翻墙上网更难了。前两年还用得好好的VPN 如今不好用了,技术又发展了分分钟会遭遇阻击。特别是在大城市。要获取国际政经资讯目前只能通过国际运营商提供的有限的免费手机数据流量,简单浏览一下。或者使用中国以外运营商的eSIM上网。
基本上,中国社会对于有钱有才或者有权阶层会比较友好。张教授以古希之年叶落归根也属明智之举,祝福张教授在中国生活工作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