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几个城市的见闻
越南这个国家的名字似乎是拌随着我们这一代人一起过来的。
小学中学时,越南的对抗美国的战争正如火如荼。当时的报纸虽然只有四个版面,但是每天都会有关于越南战争的前线战况报导,美军轰炸北越或是南越游击队的地面战。虽然当时中国并未派出地面部队直接参战,实际派出了不少诸如后勤,工程部队包括地空导弹及高炮防空部队直接支援北越参战。记得那时在工厂当学徒时车间里就有从北越下来的空军退伍兵。
大学二年级,1979年,中越两个同为共产党统治的国家之间反目为仇爆发战争。那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早晚宿舍里的收音机都争相开爆音量播放美国之音的最新前线战况。
正因为中越具有相似的政治体制,所以对越南这个国家一直抱有好奇。
在美国,华人跟越南关联最多的是越南美食。最著名光顾最多的要算越南粉 (Pho)。到了越南当然也非常想尝试一下原产地正宗的Pho。
去年12 月的香港新加坡邮轮之旅,自北而南邮轮一路依次停靠了越南的下龙湾,岘港和胡志明市,使我有机会接触到这个时常听说又不太熟悉的国度。
在越南南北统一之前,越南是分为南越和北越两个部分。主要的战事发生在南越,北越则是对南方的共产党游击队提供支援。当时南方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由美国提供经济以及军事上的支持,北方则在共产党统治下的社会主义由苏联和中国支持,并在1974年军事上解放了越南南方实现统一。
虽然同为越南共产党,因为战争的原因党内还是有南方(白区)派与北方派之分。受南方原先资本主义的影响,越共的南方派与北方派在执政理念上还是有所不同。类似于中共党内文革前的毛和刘两派,只不过中共的白区党在文革中被整肃了。即使在统一多年之后的今天,这种历史形成的党内派系仍然存在。南方派注重经济建设,北方派重点意识形态。所以南北方一直存在着某种权力分享与平衡,北方派出任共产党总书记,南方派则当政府总理,避免国家治理在政治上出现一边倒的情形。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前总理阮晋永,他是抗美战争中的战斗英雄,受伤几乎丧命,同时战后却是亲美派主张民主化。可见越共内部相当包容。
结果越南和中国虽然同为共产党执政的一党制国家,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越南的资讯是开放的,越南没有所谓 “墙”,脸书谷歌普通百姓都能够上网看到,不用翻墙。当我问当地人如何对待国内外的越南人的反政府的言论?回答是政府似乎并不在乎这些。
越南已经加入了《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CTPP)以及 “越南 - 欧盟自由贸易协定”,这些都硬性规定了成员国国内必须要有代表劳工的独立工会。独立的工会在越南的《劳动法》中得以确认。中国近年来也一直在努力试图加入 TCTPP,以摆脱目前日见冷落的世界贸易组织,但是始终不得其门而入。
由于历史原因,越南南方跟北方在经济上的差距很大,南方曾经有自由开放的资本主义历史。所以过了中部的岘港就能够感觉到渐渐地繁荣及现代化。也许是经年累月战火的拖累,即使是最发达的胡志明市(原先的西贡),看上去也就是三十年前的中国广州的样子。
越南国会大楼,法式建筑。河内基本上没有什么新建的地标性的建筑。
河内的街道
越南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是下龙湾,它位于越南北部湾的海边,下龙湾再往内陆约三百公里就是越南的首都河内。 下龙湾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世界新七大自然景观之一,石灰岩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海湾。
下龙湾,静默地如同一幅幅的水墨画。
岘港的巴拿山
胡志明市的现代建筑和烂尾楼
被摩拖车占据的西贡街道
越战博物馆
原产地正宗的Pho,一大盘野菜是生吃的。
胡志明市的市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