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陀罗(Indra)尼泊尔 十三世纪 鎏金青铜
与该博物馆的缘分 仅是几十年前看过,由著名亚洲艺术学者普拉塔帕蒂特亚·帕尔 Pratapaditya Pal 博士,为该馆藏品所编写的三本画册,其中这一册的封面 我留下了较深印象,匆忙行程中除查询了正确的地址外,对这的其他竟然一无所知。
庆幸在下层展厅里,我很快就找到陈列在玻璃展柜里角落的他,由于反光和照明不佳等,他与画册上区别较大,也基本上没有其它角度可供选择,但我还是拍下来可能的一切,包括他的背部和所处的环境,以感谢他把我召唤到这吉祥之地。
“最美的尼泊尔青铜器之一,印度教吠陀经籍所载众神之首。
同时也是雨神,因此对他的崇拜可能是在严重干旱期间引入。
帝王般高大王冠和人物头饰的特殊形式,是尼泊尔特有的方式,
他的威严特别体现在他的姿势上,是君主坐在宝座上的首选,
通过运用各种对位力量创造出生动的构图,
视觉上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元素。这些变化可能反映了艺术家的偏好,
而不是深刻的图像或神学含义。优雅的因陀罗属于13世纪,
它仍然是纽瓦尔雕刻大师,对这一主题最早和最好的呈现;
以充满活力的构图,优美而敏感的造型,流畅的轮廓,
以及精心制作的细节而令人钦佩”
关于佛主“Si Thep ” 网上查到有趣的一段“它是一个特别丰富的雕像、法轮、界碑和其他 Dvaravati 可移动艺术品的来源。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巨大,2.23 米高由砂岩制成的佛像,被认为是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座非凡而巨大的佛像现在在美国的一家博物馆中被发现” 好一个“被发现”
礼品店中有很多相关书籍,也看到呼唤我来的这本,架上明信片还有不少绘画作品,让人有点迫不及待。
厅右侧 具备了多个Jinas一大尺寸的彩色木质祭坛。
硬译标签;胜者,一位灵魂人物,他征服了内心的激情,如执着,愤怒,骄傲和贪婪,大概指耆那教主生平事迹的浮雕牌坊。
大佛后面的重要位置,摆着西蒙先生1971年二婚去印度度蜜月期间,开始接触到印度艺术,买下了他的第一件东南亚艺术品收藏。一套雕工看着眼晕的莫卧儿象牙象棋,从而他对东南亚艺术产生了钦佩之情,这类收藏在之后他的余生中占据大部分。想当初东南亚艺术品价格也不会太高。可惜拍照时保安跑来说靠得太近,因惊吓照片效果极不理想。
前阵拜访硅谷亚洲艺术中心,苏建华馆长也讲过中国古近代名家字画,早年国际市场价低到不可思议。
镶嵌有宝石的燃灯佛 后面是七世纪笈多时期铜佛。
“燃灯佛是在历史上的佛陀乔达摩佛陀,之前达到启蒙的佛陀” 前面这尊自以为是鲁宾博物馆收藏,青海瞿昙寺也有同样一尊。匆忙溜了一眼简介产地是尼泊尔。
在地下全层的东南亚,印度和喜马拉雅艺术中,没有见任何画册里的唐卡和印度细密画,大都为石雕,青铜金属和极少木制艺术品。以下为我非常关注的西藏,尼泊尔铜雕艺术品。
佛像背和侧面 ,说来也担心这种角度信徒们不太喜欢,恐怕有不恭敬地成分,但我觉得非常美,以至于他们的任何角度,都表现出其不同的庄严和神圣。
现场忘记看标签,总怀疑这件铸铜高浮雕是丹萨替寺的东西,回来后还找出图齐当初所拍几张旷世的那神坛图片,在众神优美的动态和黑白之间,真有类似呈现三角造型的高浮雕,不同的是丹萨替众神阴影里那两件,背光上的结构都复杂点。
前面己说过的因陀罗对面,摆着另一尊神,可能因为不在展柜里,或年代以及本身与因陀也具同样气质,所拍出来它们之间的效果不相上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度母 西藏 14世纪 含宝石和颜料 镀金铜合金
同样一尊,在摄影棚或专业人士拍摄和自己拍的现场照片差别很大,佛靠金装也靠灯光和感光材料的好坏。 但我还是相信苹果手机保真效果,喜欢它带来真实的灰色。
般若波罗蜜多经卷 木雕封面 西藏 12世纪 涂漆和镀金
有释迦牟尼佛的经书木雕面板
重要的长条经书均用类似厚木雕来做一封面盖保存。80年代初的拉萨八廓街,偶尔也有人出售,但极少有以上精美华贵。这类甚至印度己失传的梵文的贝叶经书,在西藏因宗教和气候条件存量较大,以萨迦南寺大殿内存放经书巨大书架墙为之最。 经书板至今在不少博物馆,拍行和私人收藏中也常能看到,不同的年代,教派和地区风格品质迥异,大小尺寸及厚薄各有千秋。
这件尺码不大的尼泊尔的释迦牟尼木质浮雕,应该说在藏区也见过类似,自然会联想起大召寺大殿建于唐代的古老木门和柱子,那些时光和灵魂在上面留下的痕迹。
佛像身后不完整的高浮雕钢质背光。喜玛拉雅的艺人们仅凭着着一盆木炭炉火,用最简单的工具将一片铜皮,敲打成各种造型复杂而美奂美伦的艺术品。 八十年代初因其残缺不全,佛教徒也不太保存此类等原因,八廓街旧杂货摊上也常有出现,运气好遇上巴掌大一片还能用微薄工资的节余购下,从个人艺术欣赏角度来看,总认为残片传递的信息比一完整佛像更有意义。
印度耆那教神像
曾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印度孟买博物馆都留意到它的存在。男人全身赤裸图像也一直让我感到鼓舞, 它们体形特征没有希腊雕塑中,神与人的高度相似的精确人体解剖和唯美中的健壮。
耆教对僧侣要求彻底禁欲和修行中禁食,冥想, 要求避免接触或打扰任何生物和植物,不能水中游泳…甚至不能在空中挥舞手臂。因为这些行为会折磨,伤害生活在这些物质状态中的其他生物。本人一贯的生活方式大概也可供解释以上。
N年前在包豪斯拍行的预展,还见到一件如上图高古耆那教的青铜像,因底座有点残缺,起拍价仅为两万多美元,有点动心。因复制过一幅类似构成的唐代千佛,所以特别欣赏神背后密集排列的细节。
除了大都会博物馆单独的一尊,柱子上的这组石雕是我第一次见到,绝对意外收获和惊喜!这些被认为是爱与激情的古代天体舞者石雕,之前也未能到著名的卡修拉荷寺庙,这个众神与天体美女舞者的家园。砂岩雕塑的姿势可以追溯到 2千年前,之后在无数印度雕塑和绘画中也反复出现。她们像西方艺术女性人体中强调的S 曲线一样,在这赋予了有节奏的流动性人体美,和暗示着年轻的x能量,也是多产丰饶和硕果累累的象征。
你突然被运送到一片神奇的土地
你魅力的眼睛凝视的世界
顿时变得模糊变成上下颠倒
.........
前年初,因故经历了一段特殊日子,约半年后我在网上找出类似石雕女像,试着用色粉笔将她们演义出来一堆东东的过程中才算缓慢的缓过气来。 当时就许下一大愿;等解放了,第一件事就是去 Khajuraho!
shiva and parvati 讲湿婆与他太太互动的故事。谨慎起见我还是google了一下他俩的今天样子;已转变成月份牌般绚丽夺目,印度教中的一对金童玉女情侣。
再赠半首泰戈尔为女神写的赞美诗;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以新生命来充满......
中大尺寸南亚及印度石雕占有较多空间,但大部分都不太懂,也知道他们都很壮丽很沉雄博大,但好像与我没有更多感情上的联系,何况2千年前那已有3千4百多位大神。
悉达多太子逾城出家 公元前1世纪初 砂岩浮雕 这个长立石柱顶部雕刻中的形象,正是Pal博士三本书中一封面,应该是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Shiva Nataraja 湿婆,太阳神,宇宙之舞或毁灭之舞,是印度教毁灭之神湿婆的一个标准动态。陈列的两尊中,还是喜欢背光环残缺的一件,遗憾现场背景外光太强,神主体的细节效果并不好和显杂乱。 印度国徽上表现光芒的道道可能是从这启示的。
“作为一个舞者去完成的神舞,以摧毁一个疲惫的宇宙,并为了创造之神梵天启动创世过程而作出准备” 照片下方可见到“湿婆单脚站立踩在他岳父达刹的尸体上并抬起另一足,双手摆出优雅的姿态” 七世纪的圣人 Appar 虔诚的诗歌就提到了湿婆太阳神舞蹈,描述了极乐之舞之美;
如果你能看到
他的眉弓,嘴唇上
萌芽的微笑
像 kovvai 果实一样红
凉爽的乱发
乳白色的灰烬珊瑚色的皮肤, 舞动起来
......
曼哈顿亚洲协会博物馆二楼层,洛克菲勒著名的印度古代艺术品收藏中,也见过非常完美一尊极品。当然,普通热爱者如不太挑剔,网上也可花不多钱买到质量和尺寸小点的复制品。 在印度时从一山顶庙下来的路边摊位,也摆着一堆十公分黄铜铸的小太阳神,当时累眼已昏花, 顺手选了几件, 后放在北京工作室冰箱上,它们也常常在夕阳光影交错间,呈现出种种不同的美妙。
大尺寸红砂岩碎片非常像中国早期的佛像 ,特别是两边飞天的造型。 可惜上下两层的收藏中没见到任何中国古现代艺术品。
不完整的标签; 一个灵气或光环的一部分,它围绕着坐在菩提树下的释迦牟尼佛,可从其独特的心形叶子可以辨认出来。这棵树实际上是一棵无花果树,但因佛陀在其下静坐四十九天后证悟,而被称为菩提树。两个飞行的男性形象是天使,带着花环作为供品给佛陀。
趁机请教美女友人王般若 ;般般,这是一件印度雕塑,但是我觉得特别像中国古代,唐代或什么,我应该用什么单词来说明像中国哪个朝代?
“这有点像公元前二世纪到三世纪早期的雕塑基本造型,如果你去看阿甘陀石窟壁画中的飞天,它们基本上也是这样。你可以说它气韵令人想起中国的唐代雕塑等等,但到了中国唐代,飞天基本上就完成女性化了,而且用特别长的裙带来表示气韵的流动,足部也不会漏这么多,她们因为受到了儒家的影响,足部基本上只漏一脚尖,早期是露到脚根,但这个是印度本土…与犍陀罗比较还是有差别。稍等我给你找一下中国石窟飞天”;飞天最早诞生于古印度,后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初期…自十六国至清...在寺院壁画石窟造像,塔幢之中屡见不鲜。
看到最早的一组英国人图文记录的犍陀罗文物出土的状态,大都为残缺不全, 极少有接近真人尺寸的佛像 然而在很多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均 相当完美的东西。 觉得有点可疑,以那个小小白沙瓦当时的技术和生产能力,恐怕怎么也不能造出全球这样大量收藏需求,而且石雕也是没法进行科学鉴定,每一块石头与地球的诞生时辰测验结果是同样。原谅我,这些个犍陀菩萨们汲及历史文化,地理范围太大也太多。
弥补在馆里未见到佛教艺术绘画作品的遗憾,分享在网上看到;来自加德满都的“时轮金刚曼陀罗” 1648 年,棉布矿物颜料 110.5 x 85.1 厘米 诺顿西蒙博物馆收藏(未见展出)所描述文字也棒棒的;
金刚乘佛教与其他佛教宗派不同,它教导说,通过上师的指导和强烈而艰苦的修行,可以在一生中证悟。加速证悟的能力令人难以置信,这导致金刚乘从印度传播到尼泊尔和西藏。
除有点破损需修补,其丰富的细节仍可谓同类中的巅峰 ,尽管它看起来已很接近波斯地毯。
八十年代初的边疆,所有与神佛相关信息为零的时候,因倾慕,我开始用油画写生神像,前后复制过几个重要寺庙的古代壁画。其过程都在完全不知道它们的名称,被它们在宗教信仰中的具体职能,包括最基本的年代和历史背景下完成,仅仅因其不可言喻的视觉感受,人类艺术创造跨越时空的魅美 ,被一次次感动而已。
几十年间看过很多相关的重要展览,大都仅限于在微博和朋友圈写几行字和贴上九张现场图片,基本连个人博客都未发过。
大疫第三年,众生皆不易 ,在经历了很多不可言说的事情后,此刻重返梵天佛地,又白日梦般回忆起那些遥远的往事和神灵,忘了自己正在朝拜还是自言自语, 想说的是原谅我费劲又多写了点字,就算一份祈祷,间接礼佛和还愿吧。
周末那天下午,陈列亚洲艺术珍品的空间除了我, 和一路紧跟着的保安外仍略显冷清。 诸神与我同样早早即失去了本土热闹的香火供奉, 漂洋过海只身来到这片陌生土地,在漫长岁月继续熠熠生辉,或永远形影孤单定格于展厅, 或晶片中凝固下的永恒时空......正因此才如此令人平静而又如此美丽。
“看展也是有私心的。只有在艺术的殿堂里,我们才有空谈谈艺术,诗歌,爱和信仰,谈谈那些不会让我们速朽的东西”
从地下展厅落地大窗往外面庭院看, 回廊里植物之间整齐排列的神佛
返回一层,从后门走到模仿莫奈为自己画画而建造的睡莲池傍,一圈圈贴在水面绿叶丛中盛开着黄花,淡淡清香与南加州干燥的空气和水面反射蓝天混搭,成为一件完美的印象派作品,旁边草坪置放着马约尔健壮裸女“空气”和亨利.莫尔仅有体积和洞穴的雕塑。
唯一遗憾;这号称世界最好的私人博物馆之一,美国西部欧洲艺术藏品最多的博物馆内无Wi-Fi。
“ 我本质上不是一个宗教人士,但我对博物馆的感觉是它可以作为礼拜堂的替代品。这是一个尊重人的创造力, 感受与过去的连续性的地方。这是一个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尊严, 并帮助我们努力实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成就感的地方 ”
——诺顿·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