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落硅谷

有兴趣地努力工作,感悟人生。
个人资料
正文

南极之行(十一):返回文明世界(结束篇)

(2023-01-06 14:08:16) 下一个

上接《南极之行(十)冰川、冰山、南极是世界之根

南极之行(十一)返回文明世界(结束篇)

虽然我们只有4天在南极旅行(其中登陆6次,冲锋艇游览2次),但是平时几乎每天都有关于南极生物和生态的讲座,使得我们每天满脑子都在关心企鹅、飞鸟、海兽、冰川和冰山。

以前我每次去旧金山的海湾时,对观看海狮不是很感兴趣,觉得它们长相太差,圆滚滚的,没有身材。这次在动物学者的讲座中,投影屏幕上,水中的海狮游泳速度很快,很像飞鸟在运动,恍惚中是鸟在空中飞翔的样子,看上去居然非常可爱,改变了我对海狮的看法。猜测飞鸟是否就是从以前的海狮进化而来,或飞鸟和海狮最早是从同一物种在不同条件下进化成不同的生物。

通过鸟类学者的讲座,了解了飞鸟的迁徙,它们的视野非常开阔,生活是那么的自由。羡慕它们每年能自由地从北半球飞到南半球(避开北半球的冬天),再从南半球飞到北半球(避开南半球的冬天)。有些居住在极冷的环境下,远离那些喧闹的地方,吃着简单的食物,就像有些修行的人住在深山老林里一样。

人们公认:在地球上,北纬30-40度,不仅适合人类居住,还是人类文明荟萃和名胜古迹聚集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平时很少真正关心其它地方的问题,只有在旅行时,才会放飞思想,关心居住地之外的人文名胜。就连Google maps,可能预计在南极大概很少人用,所以数据有限,地名和地形很不详细,反而苹果公司(apple)地图比较详细,但也没有像在旧金山这样的城市那么准确。

我们在乌斯怀亚居住的旅馆(Arakur)老板,被旅游公司邀请和我们一道参加南极旅行。他端详着7楼通往大会议室的通道墙壁上的世界地图,感叹到:“世界太大了,很多地方都还没有去过”。他在阿根廷首都和乌斯怀亚两地居住时间各一半,平时常常爬山旅游,但范围有限,常常是介于阿根廷首都和乌斯怀亚两地之间的旅游胜地。直到真的到了南极,他才认真研究世界地图,关心以他居住地为圆心、到南极为半径的圆圈内的人文名胜。所谓旅行开阔了眼界和视野,并不是指旅行多了解了一个新地方,而是以居住地为圆心,以旅游目的地为半径的圆圈内的人文名胜都有所关心和间接了解,学习和了解新的东西。

这次南极之行,很多游客对企鹅家族都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企鹅是全球数量较多、繁衍比较成功的动物,它们在极为荒芜冷酷的自然条件下生生不息。企鹅为了适应南极的环境和繁衍后代,进化时多长了一个胃,一个给自己,另一个外出捕食时带食物给刚出生的小企鹅更靠近南极极地的企鹅,它们不可能站在大地上,而是站在雪地上或冰上。为了避免身体散热,也不融化地上的冰,硬是将脚掌低部靠近地面的小动脉和小静脉进化没了,血液不能流通到脚掌低部,既不失温,也不会把脚掌底下的冰化掉而引起冰层坍塌。

企鹅和飞鸟一样:为了减轻体重,不形成宿便,它们进化时把大肠和膀胱合并、省掉一个器官:大小便不分,一旦时机成熟、尿和粪便的混合物随时喷出。飞鸟节省身体器官,减小了身体体积,更有利于飞行。

鸟类学者和我们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中之一是研究企鹅的粪便能射多远。原来我们在学校所学习的物理和化学,在不同的领域里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随着旅行中学习了很多知识,游客的问题也逐步多了起来。例如:为什么北极没有企鹅?为什么企鹅不能越过赤道到北半球生活?如果把企鹅直接运到北极、它们会繁衍下去吗?

生物的本能就是会扩张自己的领地,从理论上讲,企鹅应该会进一步向北迁移、去扩张自己的领地。鸟类学者告诉我们,其实有一种加岛环企鹅,因为一次意外被带到科隆群岛(又称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活在赤道附近。它们适应了炎热(由于受到秘鲁寒流和克伦威尔洋流的共同影响,科隆群岛的环境气温远低于赤道其他地区,这才使得企鹅可以在此生存。和其它企鹅一样,加岛环企鹅也是在冷水中寻找食物,白天用冷水保持身体的温度,夜晚则在陆地上度过),是唯一一种越过赤道到达北半球的企鹅,也是最有可能北上的企鹅,但是不幸的是它们被困在了科隆群岛上,被周围数千公里的海洋包围着。纵然是企鹅这样的游泳高手,要逃离这里也是有点困难的,即使体型最大的企鹅有能力游到其它地方,但是目前科隆群岛的生存环境还没有差到逼着它们迁徙的地步。

从非洲和澳大利亚的企鹅那里,可以看出:阻挡企鹅北上的并不是气候条件,因为这些地区和地球上的其他陆地气候上没有太大的区别。除了生活在南极的几种企鹅外(它们无法适应高温,很难往北迁徙),其他企鹅都可以应对气候问题。阻挡企鹅向北扩张领地的根本原因是它们自身的能力和实力不允许!

企鹅是完全放弃飞行鸟类,它们的身体为了适应海洋,已经变得十分笨重,幸运的是它们成为了鸟类中潜水能力最强、最高效的物种。正是由于它们出色的潜水能力,这些较低纬度的企鹅才能够生存,因为它们就是靠80%的时间呆在水里来应对高温的。同样的,由于适应了海洋,它们的陆地生存能力很弱,走路十分笨拙,没有太多的自保能力。在南极,它们几乎没有猎食者,天敌较少,如此笨拙也不成问题。但是要北上到北极圈,它们必须穿过热带物种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到处都是凶猛的动物,它们很难到达适合自己生存的纬度或地区。

那么,如果把企鹅直接放到北极,跳过迁徙这一步,企鹅能够在北极生存下来吗?鸟类学者回答:“也没办法生存下来!”理由如下:

现在的北极地区没有一种鸟是不会飞行的,因为北极不像南极那么贫瘠,这里的物种十分丰富,凶猛的动物也很多。典型的代表就是北极熊,如果把企鹅放在北极,北极熊可再也没有理由不吃企鹅了(小学生智力题:为什么北极熊不会吃企鹅?),它们很快会变成胖熊。

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加岛环企鹅的启发,1936年,一位拉尔斯·克里斯滕森(Lars Christensen)的挪威极地探险家随船一起把9只帝企鹅带到挪威北部一个相对寒冷的罗弗敦群岛,那里没有企鹅的潜在捕食者(天敌),即狼和狐狸等。到了1938年,他又引进了60只体型较小的企鹅,包括马可罗尼企鹅巴布亚企鹅。当时这些企鹅还被热炒成了“北极企鹅”。当这个热度下去之后,这些企鹅被全部放到野外。那时的理想计划还想着:过几年企鹅可能会成为一个入侵物种泛滥成灾,但现实总是和想象的不太一样,企鹅在罗弗敦群岛并没有能够泛滥成灾。回到野外之后的一段时间,“北极企鹅”还是经常受到关注的,关于它的目击事件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但是1954年最后一次目击之后,企鹅再也没有在靠近北极被发现。

企鹅没能在北极成功繁衍后代,或许在北极他们捕食都成问题,因为北极的捕食者远多于南极,和企鹅竞争的物种也更多。加之它们祖先生存的环境往往都是没有太多猎食者(天敌),所以它们天生都对猎食者没有任何防备(南极旅行时,企鹅走近我们身边、用好奇的目光看着我们游客、那种毫无防范的表情,每天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到了别的地方,很容易被其他生物包括人类随意捕杀灭绝。例如非洲企鹅已经被人类推到了灭绝边缘,人们为了得到它们的鸟粪(作为肥料),不停地践踏它们的洞穴,上个世纪的时候,可怜的非洲企鹅还被抓去炼油。

在游客诸多的问题中,也有一些问题探险队员和鸟类学者拒绝回答。例如有游客提问问题:“企鹅肉的味道是什么?”。虽然(据说)企鹅肉的味道不是太好,但是可以做成“仿牛肉”

南极大陆登陆旅行快要结束的时候,很多旅客都成了鸟类专家。也有游客时常思考地球的前世今生,大陆漂移。加之船上的饮食都是免费的,在5楼的活动厅(Sea breeze Lounge)里,每天几乎24小时都有服务员热心地给每个在此活动的游客递茶送水。舒适的沙发围放在一排排圆桌周围,圆桌上放着各种免费的饮料和点心的菜单,游客可以随时向服务员点要心仪的饮料和点心。5楼活动厅旁边是阅览室,也是打牌的好地方。在最初过Drake海峡的3天里,我们华人组织了一个“常委会”,经常在这个阅览室活动,主要活动是“找朋友”的扑克牌游戏。但到了南极,这里几乎24小时天都亮着,大家忙于南极观景,没有时间打牌了,“常委会”活动也不正常了。每个游客都是“乐不思蜀”的样子。

为了把游客从沉溺于南极风景和“衣食无忧”的状态中拉回来,不能忘记邮轮上其它的花费是要付钱的,也不要忘记对探险队员、船员和服务人员的感恩,付给他们适当的小费,12月6号下午最后一次离开邮轮外出游览、观赏鲸鱼后,在邮轮船头拍了全体游客、船员、服务员和旅游公司的探险队员等集体大合照,准备第二次横渡Drake海峡时,旅行公司开始举办各种恢复到文明社会的活动。

12月6号晚饭后,是这次旅行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卡拉OK娱乐活动。4天前12月2日晚上简报会议时,让游客竞猜冰山何时出现的同时,也让感兴趣的游客填上自己要唱的卡拉OK歌曲名和作者名字,这样旅游公司会让每天晚上在5楼活动厅唱歌的Randy负责下载伴奏。我因为没有熟练的英文歌曲,就自己从带来的笔记本电脑里找出2首中文歌曲(《那就是我》和《牡丹之歌》)的伴奏,转到手机的微信上。卡拉OK活动时,有我们华人团友弹电子钢琴、自弹自唱。然后我用手机蓝牙连到卡拉OK音响系统和话筒,先后唱了准备好的2首中文歌曲。如果说前一天,我们华人朋友放下矜持,彼此间拉进了距离,那么今天的卡拉OK娱乐活动,很多老外们也放下了矜持,和很多不同国家的游客彼此间也拉进了距离。虽然老外们听不懂中文,但也许音乐是相通的,在我唱中文歌曲时,他们根据音乐的段落,适时鼓掌。

12月7号早餐时,人很少,很多人因为风浪比来时小(来时风浪最高6米,回去时最高3米)没有吃晕船药而晕船。午餐后2:30,最后一次机会参观邮轮驾驶室。这是一个翻新的、40年前日本制造的邮轮,驾驶室内很大一块面积放着几个很多抽屉的橱柜,以前有5000张的航海地图放在里面。翻新后,现在都用电子航海地图,连同其它导航仪器都更新为现代电子仪器、且都是双备份。但以防万一,还是放了几张航海地图在橱柜里面,老式手动导航仪器也没有全部抛弃。

12月7号晚饭后,邮轮的工作人员表演(Seaventure Crew Show)了他们准备的各种节目,有跳舞的,也有唱歌的。

12月8号上午11:30,评选出来参加比赛的5个不同领域的照片。任何有兴趣参加的游客在前一天晚上10点之前将照片copy到阅览室的电脑里。团友凯拍摄的南极月亮获得了风景照奖。

12月8号下午2:30,旅游公司组织了拍卖会,除了义捐给南极探险的保护组织,更重要的是让游客热闹起来,把思绪从清纯的南极世界拉回到现实的文明社会中来。拍卖会上,我对一些纪念品的拍卖印象不深,但给鲸鱼命名的转让权利被拍到$1200美元,有较深的印象。原因是潜意识还没有从南极旅行中拔出来,对鲸鱼本身仍然有着浓厚的兴趣。此前,探险队员给我们做讲座时提到:我们可以把自己拍摄的鲸鱼尾巴的照片上传到happywhale.com,这样我们就可以分辨出我们照到的鲸鱼是哪一个。如果数据库里还没有出现过这条鲸鱼,拍照的人享有给这条鲸鱼命名的权利。这个权利还可以拍卖转让,享有鲸鱼命名权利的人回到家时,也可以“跟踪监视”这条鲸鱼,鲸鱼全年都在迁徙,很少会常年呆在同一个海域。鲸鱼如果按照我们乘坐Seaventure邮轮的速度(Seaventure的速度和自行车的速度差不多),每小时20公里,那么从南极到北极约2万公里,需要连续1000小时。考虑到休息和觅食,每天只运动8个小时,则需要125天。所以不到半年时间,鲸鱼可以从南极迁徙到北极,一年内,鲸鱼可以轻松地来回从南极迁徙到北极、再从北极迁徙到南极。

鲸鱼的游泳速度最快可达每小时55公里,可闭气17分钟。鲸鱼的动力相当于60马力,若以每小时36公里的速度游动,每5分钟体温就升高1度。鲸鱼的体温和人体差不多约在37度左右,当鲸鱼觉得热时,它能通过脂肪层使动脉血管扩张。它还用冷水冲洗口腔和鼻腔,然后把热水喷出,形成美丽的喷泉以利于降温。

拍卖会结束后,旅游公司提醒大家晚上8点之前,要到4楼接待室付清每人在邮轮上的所有额外的花费,包括每人免费200M之外的WiFi额度,邮轮上纪念品等。旅游公司建议每位游客150美金小费给船上的船员、服务员(包括清洁房间,餐厅服务员,活动厅的服务员等)共计100多人,给他们旅游公司的20多人的小费没有具体建议。很多游客还没有回到现实社会中来,一时间拿不准到底如何给小费。虽然参考其它邮轮:每位旅客一晚给大约15美元的小费就足以支付客舱及餐厅的服务费(包含:送进/送出行李、每日2次船舱整理、各个餐厅及客房送餐服务),但是有些游客感觉每位游客150美金给船上所有的船员和服务员太少了,于是有些游客根据情况多给了一些。

12月8号下午6:30,船长和我们举行了告别酒会(Captain Ivo’s Farewell Cocktail),这时我们才感觉美好的时光这么快就要过去了。才两天没有见到企鹅的活动和没有听到他们的“驴叫声”或“鸭叫声”,心里就有些空落落的。

12月8日下午5点多钟,我们的邮轮到达乌斯怀亚港口不远的地方。为了节省省港口停泊费用,邮轮在离港口一段距离慢慢漂泊了一段时间,晚上8点左右停泊在港口。期间我们可以下船到乌斯怀亚市内游逛,为了怕游客拎着行李离开,旅游公司扣着每个人的护照,晚上我们必须回到邮轮上睡一晚,第二天才能离开。

12月9日早晨6:30被广播叫醒,前一天晚上没有把行李放到房间门口的游客早餐前最后一次机会把行李放在房间门口,让服务人员把行李拿到岸上,否则早餐后自己将行李拿到岸上。根据不同的游客,要么前往机场乘飞机回家,要么去乌斯怀亚市内宾馆继续一段新的行程,行李系上不同颜色的绳子以示区别、分别放在不同的区域。早餐后我们我们从房间拿着随身携带的小行李,把房卡交到4楼接待处,拿回护照和旅游公司赠送的USB(里面是邮轮上日程安排、各种活动包括讲座的记录和照片)。走下邮轮后,船长带着船员和服务员夹道欢送,直到我们坐到开往机场的大巴上,挥手告别。人是感情动物,9天在一起的共同生活,让我们彼此都有些难舍难分。

第一次到乌斯怀亚时,觉得这个小城市不发达,到处是沙土路,也没有多少风景,一日游也有些差强人意。但经过9天远离现代文明世界,每天设身处地从南极生物生存的角度和南极探险的物质简单、贫乏,再一次来到乌斯怀亚时,感觉她的城市建设相较南极的建筑,发达太多,原先不太起眼的风景,现在看起来却感觉非常漂亮、现代化。

30年前,外出旅行结交的新朋友,在分别时难舍难分、互换居住地址信息,信誓旦旦回家后要多保持联系。但回家后,基本上是一拍两散,最多一个明信片或者一、两封信。回到现实社会后,大家不可能像在旅行中那么牵挂较少和洒脱,很快就被沦陷在琐碎的锅碗瓢盆里,彼此相忘于江湖。

20年前,外出旅行结交新朋友,在分别时也同样难舍难分、互换联系方式,信誓旦旦回家后要多联系。好在回去后,有电子邮件能保持一段时间的节日问候。但是在此后的工作单位、商店和家三点一线的链条般的忙碌生活一段时间后,记不住或找不到电子邮件的信息,彼此不再联系了。

如今有了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工具或手机短信,联系起来非常方便。不想多说、多写,就发几张照片(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或者视频。但在南极和在邮轮离开码头行驶在大海里,没有免费Wifi和手机数据流量,只能用邮轮提供的昂贵的天线网络。我们似乎一下子又回到10年前有限的网络资源和很慢的网速,手机发送信息时,我们要计算着流量和等待较长的发送时间。想给亲友分享一个很短的、非常有趣的有关企鹅的视频也因为网速太慢发送失败而无法发出去。当大巴送我们一行大约30人到了机场,我们很快在一个茶饮餐厅连上那里的WiFi。久违了的快速网速和没有流量限制,让很多同行的游客兴奋地整理着照片,把记忆里南极最美好的照片和视频发朋友圈和送到最重要的微信群里。这种网络互相交流没有流量限制,对于9天的南极旅行几乎习惯了10年前的网速和流量限制的我们来说,真是一种享受。那种感觉就像是饿了几天后又进行了一次剧烈运动,现在遇到大餐,可以美美地大吃一顿。

很快,我们就适应了快速网速和没有流量限制,适应了现代社会。大家在互相交流和欣赏南极的各种照片和视频,南极旅行也很快变成了一种回忆,我们又返回到了与时俱进的文明世界。

(结束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