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游记: 三访姑苏

(2005-11-24 08:03:14) 下一个
三访姑苏 第一次去苏州是和阿樱去的。和她正式交往有一年余,一直生活的紧巴巴地。每月的国家补贴也刚够我的伙食费。眼见春天踏青时节就要来了, 我们打算去趟最近的苏州。 苏州的古迹很多,著名的园林几十个。 就选择了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虎丘。印象最深的要数拙政园了。拙政园大概始建于明朝,楼台亭榭古香古色,取潘岳《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之意。至今还有些印象的有远香堂、兰雪亭、什么三十六鸳鸯、和十八曼陀罗的。当时还在大笑金庸在天龙的描写和姑苏实际相差太远。 再后来的园林都在赶路, 因为一天内见的景色都分别不出来了。只记得苏州很美,街道古风尤存。春季刚刚下过雨, 街头很干净清新。微微的薄雾笼罩着园林,多少楼台烟雨中。当然少不了在观前街得月楼大吃一顿了。但另我惊讶的是一向吃的清淡的江南人做的酸辣汤,辣的我眼泪都快出来了。 第二次去苏州是跟阿晶去的。阿晶是我的小师妹。江南人士,淘气可爱。当时课题做的很辛苦, 大家提议去休息休息。 她说要去寒山寺还愿。 于是我们大伙就一起去了。 去访寒山寺的人,大多都是慕“钟”而来。寻钟、知钟、听钟、敲钟,祈福祉, 清心灵。现在的钟已经不是唐代的钟了。根据康有为的推断,古钟大概被日本人所盗。多次战乱,山寺已经数度重建,钟最终还是由日本人捐款重建,一口在日本馆山寺, 另一口在姑苏寒山寺。 寒山寺面西而开,取佛从西来之意。门对大运河和江村桥。姑苏并没有枫桥,张继诗歌中的枫桥大概指的是封桥或江村桥。如果说拙政园是苏州本地人的,那么寒山寺则属于游子的。面对运河,枫桥夜泊,听着古寺钟声,寂寞时,每个游子都会引发无限愁思。 钟声明慧眼,月色照禅心。花了一元钱我撞了三下钟,祈求福禄寿。在庙后街买了很精致的小铃铛,上面有刻着纯金两字,至今还挂在家里。然后大队人马又杀到观前街的得月楼,大吃大喝了一场。 第三次去苏州是和阿戴去的。毕业前答辩后, 我正在宿舍里云山雾罩赛神仙,阿戴说咱们去哪逛逛吧。于是呼两人穿着拖鞋从宿舍逛到校门口, 觉的不过瘾,又从校门口逛到火车站,还不过瘾,最后就来到了苏州。 大概是闷的久了, 这次我们去的是东西山。“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在,明月归谁家”。没见到蔷薇,倒是见了满山的东山橘子,也没人看管。橘子不大,简直很小,但皮红瓤黄,味道甜甜。就先用橘子解决下温饱问题,然后又闲庭信步的,来到太湖水边。 太湖浩渺,右手边有一个很小巧的桃花岛。据说巩利在那刚拍完摇到外婆桥。我们没去桃花岛, 也没去黄龙洞。反正是淡季,给了船夫四十元钱就直接杀奔西山。 西山其实很简单,就一条主街,和一座大庙,门票比寒山寺还贵。我们俩对此庙不感兴趣,就左逛右逛的到了小巷之中。 农家的小巷非常狭小,就象走迷宫,一会儿的工夫我门就迷路了。最后好不容易在一个农家茶馆里要了碗碧螺春,问明路线,才晃到主干道。到此已经精疲力尽了,跳上小巴,直奔观前街的得月楼。 阿戴一路上学着女司机的苏州软语, 真是酥软恬淡。学的笨拙,惹的大家哈哈大笑。司机告诉我们苏州话最柔, 有道是“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无锡人讲话”, 可我们什么也听不懂,觉的都一样。又在观前街得月楼大吃一顿后,街上已经灯火通明了。乘着月色,一路睡了回来。 苏州的印象始终是模糊的,毕竟是一个过客。但有时,苏州的印象又是清晰的,因为它的名胜文化已经深入民间,这就是汉文化底蕴了。这里的湛山精舍虽去过多次, 可印象就是没有去国内的寺院深。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再到苏州听寒山寺除夕之夜的一百零八钟,散尽一百零八种烦恼。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