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美君子

在美国生活了32年的谦谦君子
个人资料
谦谦美君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陌生人社会

(2019-07-22 09:27:25) 下一个

陌生人社会

(第四季第8期《圆桌派》观后)

 

我经常看的开播近二十年的《锵锵三人行》节目于一年多前被迫关门之后,主持人窦文涛不甘寂寞,开创了《圆桌派》—— 三人聊天变成了四人。这期聊的是:熟人,中国式人际关系。嘉宾中有马爷(马未都先生)。我自称是他的“马扎”,敬仰他的文笔和口才。他在收藏界无人不晓,我近来“划拉破烂“也是受了马爷的影响。

节目中人称的“马爷”

目前中国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已有20多个,其中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人口已达2000多万。由于不再停留在鸡犬相闻的乡土社会,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的“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时期。“熟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微妙的私人关系,通过这种关系构成了一张张的关系网。这绝对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特色,“熟人好办事”的说法正是对“熟人社会”的一种朴素的描述。这个富有人情特色的社会里,拉关系、攀交情是非常重要的“做人”方法,潜规则遍及各行各业,外面的人看不懂,但只要托对了熟人,那事儿可就简单顺畅多了:绝对的高效率,绝对的热情通融,再棘手的事也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若关系不到位,正常的渠道、明摆着的方法那就对不起了:一副公事公办的严肃模样,外加爱理不理、能推就推,让你兜转了N圈,也摸不清为何这点小事就如此难办。“熟人社会”中办事找熟人为什么重要呢?因为人们对待“自己人”和“陌生人”是严格区分的,且采用截然不同的道德标准,按照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的说法,即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只有在私人联系中才发生意义。  道德和法律在这里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某种程度上的伸缩。规则也并不完全起作用了,一定是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的关系之后,才能决定什么标准。但说白了,这些拉关系、攀交情都是需要钱、权做足背景的。马爷在节目中一针见血指出:“熟人社会”实质上是“权利寻租”,不是基于情感,而是基于交换,而且是不公平的特权交换。他调侃道,看门的大爷都可以使用那丁点特权让你多等五分钟。

我在美国讨生活,不能回北京照顾年已90的老妈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在“熟人社会”或中国传统社会里,养老是儿女(熟人)的事,去陌生的机构养老会被认为是儿子不孝或家庭关系不好。我90岁的老妈就是这样思维的人,说服她去敬老院可没少花费我的时间。而在“陌生人社会”里,人们习惯了陌生人照顾小孩,教育子女,一直到为我们养老送终。。。“陌生人社会”尽管给不了传统的人情温暖,它确能带给我们需要的社会服务。

“陌生人社会”里,社会流动性大,整个社会靠契约、制度、法律来维系,绝大多数的社会交往行为发生在互不相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之间。美国就是一个典型的“陌生人社会”。我公司所有的客户都是老美,和他们打交道什么事情都“公事公办”。社会活动如求医、就学或者找工作以及生活中的各种琐事甚至打官司,都不必仰仗熟人。中国人讲究“见面三分熟”的套路在这里没有施展的机会。我的不少客户向我买货多年,可从未谋面;国内可以致你公司于死地的各级政府机关的人士,我这里从来都不需要与他们见面。来美27年多,我已经逐步适应了这种社会,养成了直来直去的毛病。相反,对于之前熟悉的国内的社会反而越来越不适应。按老婆的说法,人家说话我都听不出个门道,我这种人只配在美国呆着了。

呜呼,哀哉!

 

二零一九年七月二十二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