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李政道和杨振宁,让我想起我们都知晓的名言:“一个中国人,上,可一口气吹灭太阳;下,可安邦定国。但两个以上中国人在一起时,基本是干不了什么了。”
“老外”做事情喜欢AA 制,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彼此界限分明。而华人却喜欢扎堆,彼此相互不分,称兄道弟,好得就像一个人似的,但最终一定会有这么一天,因分利不公而导致决裂分手,李政道和杨振宁之间的恩怨就是这种情况,是个悲剧。这种事情发生在中国的海外,让“老外”看在眼里,他们认为华人之间的关系微妙。
李政道和杨振宁原本是很好的朋友。他们一起合作完成论文三十多篇。李政道所从事的是实验物理,主攻粒子物理项目;杨振宁从事的是理论物理研究。爱因斯坦从事的也是理论物理。在物理领域里,处最前沿的是实验物理,在这个领域里最容易有所发现。但,实验物理需要有很好的技巧和动手能力。当年杨振宁也很想搞试验物理,可是,有一次,杨振宁在和美国同学做实验时,发现自己的手技不如人,不适合搞实验物理,别人都能轻而易举地完成的实验工作对于他来讲,却是难于上青天。于是,杨振宁选择的理论物理为研究方向。搞理论物理要有很好的数学基础。
李政道在实验中发现粒子物理中弱作用时宇称不守恒,再次和杨振宁关于这个题目合作完成论文,并因此共同获诺贝尔奖。
后来,杨振宁出了一本书,书中说是他先发现弱作用时宇称不守恒。紧接着,李政道也出了一本书,书中说,有个大一点的孩子先发现了一个宝藏的大门,他带着一个小一点的孩子去探宝。当他们找到宝物后,小一点的孩子立个标志,上面写上:“这是我的宝藏。”但,大一点的孩子马上说:“这个宝藏的大门可是我先发现的。”
从此,两个人因这方面的纷争而决裂。这件事闹到了他们头儿,“原子之父”奥本海默那里去了,李政道和杨振宁两个人同时向奥本海默提交辞呈。当奥本海默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很生气地对两个人说:“李政道别再搞粒子物理了;杨振宁去看精神病科医生。”
李政道在其书中称,他感觉他就是杨振宁的物理老师。这话我信。弱作用时宇称不守恒原理只能在实验中发现,并且在丁肇中的实验室了又得到了一次验证,而不可能是由专门研究理论物理的人先发现。因此,李政道说自己是杨振宁的物理老师不为过。而杨振宁在其书中浮夸自己是李政道的数学老师。这话可就有点吹牛了,位于实验物理前沿者的数学功底也会同样是优等的,李政道就出版过《数学物理方法》一书,而我就没见过杨振宁出过这样的书,除了他那本自吹的自传书。
由于是两个人的合作成果,两个人应该同为第一作者。在诺贝尔奖领奖时,应该按照两个的姓氏头一个字母的排列顺序来进行。按照这个规定,最先出场领奖的应该是李政道。但是,杨振宁却提出无理要求,要求先出场。杨给出的理由是,他比李政道年龄长。可笑!杨的这个要求破坏了科学界里的规矩,很不地道。而李政道厚道,书生气浓,并没有和杨振宁在这方面计较,更没有提防杨振宁这样的小人,于是,就答应了,领奖顺序就以杨在先、李在后的顺序。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养虎为患,杨振宁就以这个出场顺序来说明自己是第一作者。杨振宁真是别有用心!
我认为李政道有着知识分子书呆子气的单纯,犯了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大忌。如果李政道在其年轻时到社会上闯荡上几年,长长见识,品味不同人的德行,而不是一直在大学里,或研究所里搞研究,李政道就不会和杨振宁有这样的纠纷,更不会造就了一个被中国政府誉为“科学巨匠”的杨振宁这样的小人,我实在是为李政道感到惋惜。李、扬两个人都已80、90多岁了,李政道仍工作在粒子物理实验室里,他的学术好奇心很重,这才是学术成就的关键;而杨振宁此时和中国政府的政客们搭得火热,花时间到处演讲呢,靠着那蹭来和抢来的诺贝尔奖的光环到处招摇撞骗。一个内心充满虚荣的人永远都不会去脚踏实地干些实事,连在领奖的顺序上都要算计,这样的人永远都不会是尊重客观物质规律的科学工作者,其投机取巧的德行和那些满脑子都是虚荣的“厉害了,我的国!”的共党干部是蛇鼠一窝。杨政宁现在是共党的劣质花瓶。
现在,我们知道杨振宁在北京住着中国政府为其提供的豪华别墅,到处出席应酬的场合,连在一生中搞了很多三级片的香港娱乐界的邵逸夫去世时,他都要去光顾、瞻仰,真不怕浪费时间,更是玷污了科学家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搞科研的高尚品德。更令人气愤的是,在邵逸夫追到会现场,杨政宁去拍马屁,竟然说邵逸夫比爱因斯坦还伟大。这马屁拍得令人作呕!这让我更加鄙视此人,其连最起码的人格都没了。看到杨振宁这一言行,大家就会知道杨现在的配偶翁帆的人品了,其也是个唯利是图者,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中国人之间有种凝聚力,使他们喜欢扎堆群居,所以在整个美洲很多地方形成特别的景观------唐人街,如芝加哥唐人街。就连在贫穷的古巴,在哈瓦那,也有唐人街。但是,这些扎堆在一起的华人彼此靠的太近,相互产生摩擦矛盾,竞争得是你死我活的。
我将华人群体比作沙漠中的沙丘。沙丘是由众多的散沙组成的。沙粒之间相互摩擦,磕磕碰碰,时常火拼,迸出火花。但,在狂风之后,无论被吹到何处,这些沙粒又重新聚集在一起,形成新的沙丘,再次地在世界的某一隅处形成新的影响,这就是沙子的魅力。李政道和杨振宁就在这些沙粒之中。李政道的颗粒大一些,是钻石颗粒;而杨政宁的颗粒却显得那么地渺小,尽管其形成的年代久远,但,终将逃不掉被大浪所淘弃。。
都是命名:逸夫楼的。
根本不是作者写得那么一无是处的。
撕裂这一切的就是那个古老而又不断重生的双缝实验。
费门说,他可以很有把握地说,这世界上没人懂量子物理学。 60年代初,他说这一切的核心就是这个双缝实验。费门本人很幸运,死在颠覆版的双缝实验问世之前。。
那你说说杨都还有那些成果?你认为杨的能力比李的大,那都是共党宣传德结果。一个整天都是应酬的人能比整天都在实验室里人有更大的贡献吗?
就杨李个人学术成就来说,杨高于李,有人甚至说杨可以说是二战后最牛的理论物理学家,至少是前三位。根据两个人的回忆录看,宇称不守恒估计是李是首先提出idea的,这点杨也不否认。但杨是帅才,李是将才,和杨合作两人才完成了这个工作。两人的决裂是出于在论文和诺贝尔奖的颁奖排名上,杨想要拍前面,理由是他年纪大一点,李对此不以为然。决裂后就没有合作了,至此李以后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了,但杨的成果还有不少。由此可见两人的水平是杨高。但杨的个人道德水平让人不齿,所以笔墨官司里,看官相信谁,大家自己可以掂量。
杨和李都是搞理论的吧?而且撇开人品,杨的水平看来在李之上。除了宇称不守恒的假设,杨还有费米-杨、杨-米尔斯、杨-巴克斯特等重大贡献......
======================================================================
同意。也许杨的人品有问题,但在学术上的成就还是要肯定的。
粒子加速器就是从事实验的物理学家的实验工具。
正确,宇宙是美的,物理学家就是通过审美来联想到线索,为其实验提供方向。其实,刑事侦破也具有同样的道理,通过构想的线索去收集证据、指导破案。
李政道在实验中发现宇称不守恒现象,其因此很兴奋,并把这个发现告之杨振宁。杨起初还不能理解好这个发现,认为这个发现可能是错误的。在李的多次说服下和又经其他人的实验证实情况下,杨才最终接受了这个发现,并策划抢功。
至少有一点田刚远高于丘成桐。 田刚一看佩雷尔曼的草稿,就知道这是改变数学史的巨作。田刚用几百页补充细节然而把所有功劳归佩雷尔曼。 丘成桐则是找学生填补细节然后号称临门一脚抢功成为全天下笑话。
说李在实验上发现宇称不守恒估计不妥。应该是李和杨根据已知实验结果提出“宇称不守恒”这个打破常识的假设或公设。这个假设的推论最先被吴健雄用实验证实。
物理之于数学,就相当于统计之于概率论。后者通过现象“猜”模型,后者从模型的公理逻辑推导定理及其他后果。
大物理学家都是大“猜想家”,通过美学啊对称啊等指导原则“反向构建”导致实验结果的最简洁模型。但他们的猜想被实验家证明能比原先的模型更能解释自然现象才能被认可。
杨和李有同胞女杰吴健雄,德国爱因斯坦1915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的被认可有赖于一战后急于光大全球主义的英国爱丁顿勋爵1919年日全食下对水星近动的观测。
Fields Medal被称作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但比诺贝尔奖更难,四年一次,获奖人更少。 研究数学的华人不比研究物理的华人少,但获物理诺贝尔奖的华人有6位!
丘成桐是田刚的博士导师,丘成桐除了Fields Medal外,还有数学界大小奖10多个!
田刚? 总共两个,都是回国前的,其中一个是奖金5000美元。
田刚跟丘成桐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
---------------
田刚做丘的学生时,和回国前的几年里还应当在做学问, 回国后,心思已经不在学问上了,这么多职位,还做个球学问!
杨是科学界的政客,和那个发文论证几十万斤粮的属于一路人,附庸政治,人格低下!
李是正统的科学家, 人格高尚!
李和丘在改革开放初期为留学生提供了很多渠道和帮助,也长期和中国科学界和大学合作!但坚持不接受中国的金钱或物质待遇!相比之下,杨就是个小丑!
这位北佛破坏了和鲁姐独处的机会。鲁姐乡下准备好了么?
城里可以一口气吹灭太阳的国人确实不少, 鲁九你也是其中一个, 哈哈。
川总也是上可以吹灭太阳下可以安邦定国的超级稳定天才, 鲁九你不比川总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