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淡泊——看开了——-躺平;陶潜——- 苏东坡——— 周恩来

(2024-06-11 03:46:59) 下一个

淡泊——看开了——-躺平;陶潜——- 苏东坡——— 周恩来

 

张献忠四川肆虐,扬州三日,清兵广州屠城,解放军四平围城,毛泽东搞土改镇反三年饥荒文革,是打断中国的脊梁给中国人看,疗效是,三年清零随你整,“饿死了也不会造反”的民族性再度让世人看个够。

 

还有另一种。

 

陶潜是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但从不缺五斗米。他开创了居士精神。住在可以风闻中南海种种的终南山下,种花种菜变成另一种“笔耕”,虽无“车马喧”,但他“来往无白丁”冲上热搜。

 

陶潜之后的名人,很少不抄《归去来兮》的,人畜无害地挂在朝野的醒目处。

 

白居易李白,都有几分居士味。山水诗人,更多些。到了东坡居士,算集大成。

 

文革中有逍遥派。即,想不动了,斗不过了,拗不了了,一下“干嘛问那么多?”了。有点像眼下的躺平。

 

有道,这也是种反抗,所谓消极的反抗。

 

一头占了消极,另一头也占了反抗。老大帝国僵而不死,挺托它福的。

 

数遇很多很多智慧老人高手在民间般地存在着,一遇上,就会想到那个周恩来,诸葛亮,陶继明。他们是中国文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你三顾茅庐请我的;我住的是柴扉围着的民居;我是永远的总理。每次在中华民族再也找不到藉口,再没退路时,他们显现出来,于是“劫后余生”,于是“就我们这支文明没断”。

 

打断的脊梁,遇上高明的医生,不定可以重塑。而这历代繁衍不息的居士,道士,躺平,则蚀骨,让这个民族,要不就地打滚耍赖,要不怂等“打倒四人帮,人民心欢畅”。它昭示,它才是中国最后一个“朝代”,即渣时代。

 

不幸,赶上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