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的世界

这是国华对读过的书, 看过的电视/电影, 听过的音乐, 访游过的地方, 经历过的事物, 和时事的感想或点评.
个人资料
国华P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陆克文:避免美中开战之道

(2022-04-21 12:55:38) 下一个

陆克文,英文名Kevin Rudd,曾先后两次担任澳大利亚政府总理(2007.12-2010.6;2013.6-2013.9 下图 JACOBIN)。陆克文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中国研究专业(荣誉学士学位),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日前(4月7日)在《卫报》(The Guardian)撰文,呼吁美中间加深理解,避免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

伴随乌克兰出现的毁灭和死亡画面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美中之间爆发战争不再是不可想象。随着中国大陆的发展,美强中弱的力量平衡在今后十年内可能逆变,陆克文认为两国的战略家对此都心知肚明。因此,对北京、华盛顿以及其他首都的决策者来说,这将是明争暗斗、险象环生的十年。如果两大国找不到一种在不违背其核心利益的情况下共存的方式,世界将会目睹一场比乌克兰正遭受的破坏大很多倍的战争。

陆克文指出,由于美中之间的力量平衡正在迅速变化,中国大陆领袖习近平在2014年底提出了从防御姿态转为一种更积极的国家战略,以推动全世界的中国利益。作为回应,美国自2017年始也开始实施一项全新的中国战略,即特朗普和拜登政府称之为战略竞争的新时代。两国政策针尖对麦芒,增加了美中未来十年冲突的机会。有越来越多态度严谨的分析人士和评论员开始认为,美中间某种形式的危机、冲突甚至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显然,这种想法非常危险。当这种不可避免的论调占据舆论主导地位时,两国间的相互妖魔化加剧,敌对意识加深,国家政策也从预防战争转向了备战。1914年欧洲各国梦游般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殷鉴不远。

但陆克文提出了美中避战的建议 -- 更好地理解另一方的战略思维,并规划一个双方竞争性共存的世界。陆克文接着以他自己在中国大陆和美国的生活及工作经历,支持他关于美中间可以和而不同的竞争性共存观点。陆克文以他自己的经历来证明即便道不同,仍可相为谋,那就是通过交流理解。

虽然对中国大陆持友好态度,陆克文对1958年大跃进导致的人民死亡,文化大革命对文化遗产的破坏,以及持续的侵犯人权行为,均直言不讳。如2008年他以澳大利亚总理身份首次访问中国大陆时,在北京大学的中文公开演讲中,提出中国大陆存在侵犯西藏人权的问题。陆克文说这是任何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中复杂现实的一部分,指出这一点并不妨碍与中国间的关系。同样的,澳大利亚与美国互为盟友已经100多年了,积极支持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废墟中建立的自由国际秩序。但陆克文指出澳大利亚与美国结盟并不意味着自动为每一项美国政策背书,如澳大利亚工党(陆克文加入的政党)就反对美国的越南战争和对伊拉克的入侵,也不会对美国社会中不断恶化的经济不平等感到满意。

陆克文注意到美中两国能取得的共识的领域越来越少,一方面维系美中关系的基础 -- 共同经济利益、共同敌人前苏联、激进的伊斯兰主义等已经或正在崩裂。另一方面,人权、贸易、南海、台海、东海等潜在的摩擦点却在不断升温。长此以往,两国相互间的敌意就有恶化至兵戎相见之虞。对此,陆克文开出了药方 – 相互交流以增进理解。

陆克文认为包括精英在内的大多数美国人不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运作方式,从而导致美国人对中国大陆这个新出现的全球领导地位竞争对手感到不确定和不信任。华盛顿不再相信中国大陆自称的“和平崛起”,认为这种语言只不过是一种外交伎俩。与此同时,美国看到的是中国大陆的咄咄逼人 -- 在南海填海造岛、在印度洋建设海军基地,以及对美国政府的网络攻击。北京呢,感觉华盛顿处处“遏制”中国崛起 – 持续增加对台军售、开启贸易大战,祭出抑制中国大陆科技企业的黑名单、打着南海/台海/东海航行自由的口号实施军事威慑,等。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哈佛大学政府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 下图 THE REVIEW)基于对多个历史案例的研究,提出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 -- “当一个崛起的大国威胁要取代一个现有守成大国时,由此产生的结构性压力就会导致暴力冲突,无一例外。”根据艾利森的研究,这种崛起与守成、进取与防护的动态发展过程更有利于崛起大国。因此守成大国有冲动和理由要阻止崛起大国的发展轨道,这样战争就更有可能发生。艾利森“修昔底德陷阱”之说,无疑为美中竞争及可能的发展路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陆克文也的确在今天的美中关系中找到许多修昔底德陷阱的元素,并认为这些元素会演变成美中之间的冷战2.0,例如,可破坏对方从石油管道、电网到空中交通控制系统等基础设施,造成致命后果的黑客攻击;中国大陆与台湾、菲律宾和日本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以及从到东海到南海的种种行径,无一不在考验美国对亚洲盟国的承诺和维护自由航行的决心。又如中国大陆称其军队现代化和扩展,既是为可能的台湾冲突做好准备,亦是主权国家理所当然的发展权利。但在美国眼里,中国大陆不断扩张的陆、海、空军和情报能力,使其兵力投射能力超出其沿海水域,横跨印度洋,由此对美国在更广泛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及其他地区的军事优势构成挑战。此外,中国大陆与俄罗斯广泛的军事和海军合作,包括在俄罗斯远东、地中海和波罗的海举行的陆上和海上联合演习,也支持美国军事思想家的结论,即中国大陆的目标已不仅仅是台湾。

陆克文认为习进平是自从毛泽东以来中国大陆最为强势的领导人,影响渗透到党和国家的各个层面。在美国人眼中,习采用威权资本主义模式,将国有企业置于私营部门之上,加强党对企业的控制。美国人现在认为中国大陆是一个修正主义威权国家,正试图通过煽动民族主义和反美情绪,重构现存国际秩序,来建立一个更符合中国国家利益和价值观的国际体系。陆克文指出,美国人认为习是在改变西太平洋的现状,试图在东半球建立一个中国势力范围。(下图 AIR UNIVERSITY) 

当然,中国大陆并不这么认为。陆克文说习坚持中国的政治经济模式,坚信只有中国大陆自己最清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而中、西方在应对新冠病毒流行中的表现,更增添了习的底气,认为这印证了他“东升西降”的观点。习理直气壮地宣称,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改造是为了确保其包括台湾在内的领土主张。习认为中国大陆就像其它任何国家一样,利用经济促进本国的国家利益。对于改写国际体系的规则和支持国际体系的多边机构,习认为这正是二战后获胜的西方大国所作所为,中国大陆不过是有样学样而已。

陆克文努力从习的角度解析中国大陆的政策立场。他指出习对中国大陆最终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笃信不移。对习来说,没有任何事物比台湾主权回归北京更具中国大陆取代美国的象征意义了。但这个世界上却有一个,且是唯一一个,能够阻挡台湾回归中国大陆的国家,那就是美国。于是,美国持续在中国共产党/习的战略思维中占据中心地位。那么美中两国领袖了解对手吗?就中国大陆领导人来说,习本人对美国的了解既不乏第一手亲身经历,也愈来愈依赖第三者的间接经验。20世纪80年代习曾访问爱荷华州并在那儿呆了三天。上世纪90年代,担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又两度访问美国。2006年5月,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第4次访美。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第5次访美,由当时的美国副总统乔·拜登陪同,对美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2013年6月,习近平以国家主席的名义第六次访问美国。值得一提的是,习本人既不会说英语也不会读英语。因此,他对美国的理解更多的是通过中国大陆官方的翻译实现的。鉴于这些翻译的政治立场和业务水准,习本人对美国的理解程度值得商榷。不过,习本人还有一个非常有价值、他完全可以信赖的了解美国渠道 – 他在哈佛大学完成本科学位的独生女儿。

相比习对美国的直接/间接了解,包括现总统拜登在内的美国领导人对中国大陆的直接/间接经验未免相形见绌 -- 没有一位美国领导人能说会读中文,所有人都依赖中间来源 – 翻译。在陆克文看来,美国许多学者/战略家出于种种原因对中国关于和平崛起或和平发展的想法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完全不予理睬。更有甚者,“许多美国学者/战略家认为,与北京发生某种形式的武装冲突或对抗是不可避免的 -- 除非中国大陆让步,改变其战略发展方向。”可在习当政下,难以想象北京可能作出任何这样的改变。因此,在华盛顿看来,美中对抗不再是能否避免,而是何时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这同样是北京对美中关系的看法。 (下图 Global Times) 

在美中日趋对抗这样严峻的形势下,陆克文呼吁,所有自认是美国和中国之友的人在道义上和实践上都有义务认真思考本世纪国际关系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如何在承认华盛顿和北京之间不断变化的权力关系的同时,维护世界在过去四分之三个世纪中所获得的和平与繁荣。” 陆克文指出需要为美中关系确定潜在的战略通道,或护栏,以助于维护大国之间的和平,和自1945年以来支撑现存基于规则的国际关系和秩序。作为第一步,陆克文认为双方必须注意对方如何解读自己的行为、战略语言、行动和外交信号将如何在对方的政治文化、制度和精英中得到解释。陆克文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 联合战略框架:

1) 就对方如果无意中越过,可能会导致军事升级的战略红线(例如台湾上空)导航原则和程序达成一致。

2) 共同确定双方均接受的全面战略竞争新常态领域,如外交政策、经济政策、技术发展(如半导体)。

3) 确定彼此认可和鼓励的持续战略合作领域(例如,在气候变化方面)。

陆克文知道这种联合战略框架是无法防止危机、冲突或战争,但却可以降低其发生的机率,例如帮助管理在海上、空中或网络空间发生意外事件时的升级或有助于使事件降温。他以美苏古巴导弹危机后达成的确保互不摧毁框架为例,证明今天美国和中国大陆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下图 amazon) 

最后,陆克文提出了他的憧憬:世界各国不会被迫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做出二元选择。“他们更喜欢一种全球秩序,在这种秩序中,每个国家,无论大小,都对其领土完整、政治主权和繁荣道路充满信心。他们还希望世界的稳定得到一个运作良好的国际体系的支持,这个体系能够应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全球挑战,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解决的。”

* 陆克文最新撰写的名为《可避免的战争:美国和习近平中国之间灾难性冲突的危险》(The Avoidable War: The Dangers of a Catastrophic Conflict between the US and Xi Jinping’s China)一书,专注于可能发生的美中之战,及他建议的避战之道。该书即将由公共事务出版社(Public Affairs)于4月28日在英国出版。

参考资料

Rudd, K. (2022). How to stop China and the US going to war. The Guardian. 链接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2/apr/07/how-to-stop-china-and-the-us-going-to-war

Wiki. (2022). Kevin Rudd. 链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evin_Rudd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llarry 回复 悄悄话 整天想避战,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不得不战。积极备战不畏战,或许还有可能避免一战
美国老师 回复 悄悄话 满嘴流利中文的政治家真会这么想才怪
tina0 回复 悄悄话 这个傻逼,真够幼稚的
iask 回复 悄悄话 共产党笃信"中美必有一战", 因为这关系到谁是世界霸主。陆克文真能体会中共的斗争意识深入骨髓吗?
Firefox01 回复 悄悄话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我想起的一句话。个人认为,虽然双方叫的欢,中美热战打不起来。当然,像目前俄乌战争那样代理人战争,打一下,也无妨,因为双方需要对各自的实力有个客观的认识,对于以后的发展也有了更清楚的目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