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发了一篇解释《黄帝内经》的帖子后,南宫竹先生发了一篇回应帖子:再论“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帖子里,南先生各种花式夸我,实在令我感动。
南兄的帖子,漏洞百出,本来不值得驳。但是由于他不懂装懂地使用了五行的知识,误导了一些人盲目轻信,为真理计,我还是要抽点宝贵时间去驳一驳的。我不想在和别人争斗的事情上,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故本文尽量不讲理论,只是就坡下驴地使用他的言论和逻辑。如果使用他的逻辑解释其他同类句子的时候,会自相矛盾,甚至和《内经》相矛盾的时候,他的对错就不言自明了。
1. 南说:“肝欲散”是此句的主语,后面的三个“之”都是在指“肝欲散”这个主语,而不是“肝”本身。
按照你这个思路“顺“一下句子,想必各位看官就可以做出判断: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肝欲散,用辛补肝欲散,酸泻肝欲散。
岂非绕口令乎?
2. 南说:辛是肺金的正味,五行上金克木,辛入金就是加强“克木”的功能,也就是遏制肝木的“散”。
我说过,五脏苦欲补泻不适合用五行来解释。
关于脾,《内经》如是说: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按你上面的逻辑,这句话应当是: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酸补之。
按你上面的逻辑,肝木克脾土,肝的正味是酸,所以在脾这里,应当是“酸补之“才对。可是,《内经》却说:甘补之。
你对,还是《内经》对?
对这几个句子的解读逻辑,必须可以适用全部五个同类句子,才能证明它是正确的。
3. 酸是肝木的正味,如果辛散过度,可用“酸”来制衡。
关于脾,《内经》如是说: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按你上面的逻辑,这句话应当是: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甘泻之,甘补之。
按你上面的逻辑,脾的正味是甘,所以在脾这里,应当是“用甘泻之”才对。《内经》却说:“用苦泻之”。
你对,还是《内经》对?、
遑论这个逻辑在这个句子还引起另一个逻辑问题:“用甘泻之,甘补之”。好神奇。
4. 南先生像是有备而来。在发此贴之前,把部分过去的回帖删除。不过,网络是有记忆的,南先生的帖子还是满地都是:
恭请有点儿闲医生继续“蔬果汁 寒凉”篇,家慈内子皆为肠胃隐疾所苦
5.老夫起了一卦,算了算你的帖子:
此贴为捉刀之作。
此贴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是台湾朋友的文笔;
而此贴的中间部分,是一位北京朋友的文笔。作者应当是女性,懂中医,科班出身,开了诊所。
6. 此贴有点太严肃了,最后来点花絮。因为洞主一篇帖子写得甚为优美,我调侃了一句洞主:“洞主写歌词吧,文笔真是优美,搞个屁中医。”
然后,你就说,我污蔑中医是“屁中医”。
我出离愤怒,必须严正地给你补补初中语文:
米兰名言“搞个屁中医”的部分句子结构分析:
“屁”,为副词,做状语,修饰“搞”。
此“屁”不是来修饰“中医”的形容词。
建议南先生读的时候,重音放在“屁”上,不要放在“中医”上。
在此鸣谢几位网友的仗义执言。
不过我不责怪支持南先生或者给他点赞的朋友,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下期预告:驳南宫竹先生(之二) -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真解,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