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李安的电影斩获无数荣誉和粉丝。重看了一点《卧虎藏龙》,实在觉得这是个腼腆的男人,借助电影表达他对男性主要的性,征服,占有,和归属感的力不从心。
《卧虎藏龙》的获奖,我觉得是老外喜欢的那种“Graphic"。就像《权力的游戏》,外面包裹的如此酸爽的视觉效果,怎么不会吸引大群粉丝呢。记得和一位专门学视觉艺术的女友去看的,看完后,她第一句话就是抱怨,”怎么这两个人对话像共产党一样的。“
的确,李安所有的电影对白真的都是短板,他似乎不知道生活中应该怎么正常的话说,我看过的他的华话片《色戒》也是这样。男主和女主之间的对话,不是语气语调,就是话的内容,像故意维纳斯刻意安上的手臂,很有刻意表演的痕迹,让人出戏。
李安很喜欢用”虎“来比喻或许是欲望或许是本能之类的,在《少年派》里他也用”虎“,在《卧虎藏龙》里用”罗小虎“来借指青春少年的性欲。很多的影评解读《卧虎藏龙》说里面道,儒,禅宗之类的思想,我觉得有点高抬李安了。纵观李安的生平,我觉得他未必有这样的境界,倒是《卧虎藏龙》里那些暧昧的性暗示,是他想借着电影抒发的他对野性,征服的渴求,他用周润发,也是他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浑厚,平整,处在高位,但还是不知如何面对自己作为男性天生的征服欲。
《色戒》倒是可以看出李安还是善良的,对于原著张爱玲刻薄地描写易先生杀王佳芝后,得意地笑,李安把结尾改成了易先生惆怅地坐在两人曾经的床上。一般狩猎的快感就是把猎物完全控制,男人的本性,在张爱玲笔下毫不留情,但相反在男性的李安这里,倒有了一点点的人情。
李安应该是个内向的人,又怕别人看到他的真实想法,所以七拐八绕地硬生套一个故事的外壳在电影上,其实还不如好好地给人讲故事,哪怕像诺兰这样的故事看不懂,最起码电影的语言是生动的,情节也还是命理的。白菜就是白菜,加了一大堆辅佐的味道,国宴的”开水白菜“换成”开水豆腐“,”开水土豆“一样都好吃的。
最可恶的是引得一帮矫情又追名逐利的陈凯歌们,花了那么钱,糟蹋了那么多天然资源,拍了一堆《无极》,《十面埋伏》的烂片。
倒还是姜文比较实在,粗暴,但真实地拍了《鬼子来了》,不过他后来脱离生活太久,只好 《让子弹飞》了。
表现在某抗日谍剧里, 有句惊悚雷人:
"再不杀人就开学了!"
同感!“十面埋伏”不知要表达什么。白人喜欢看热闹,探究东方的神秘。好像道具服饰是日本人做的,所以如果去掉那些漂亮的装饰就不存在视觉效果,就是一部无聊之作。
为博主这样写影评点个大大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