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
2016 (65)
2017 (135)
2019 (111)
2020 (108)
2021 (215)
2022 (138)
老成创新文星卦《三卦问道》
第一章
从六爻到九爻:建构“时间的卦象”
万物皆有时序。春非一日来,花非一瞬开。卦之象,也当有始、有承、有结。
1.1 《易经》原点:六爻之静,六十四卦之定
《易经》六十四卦,每卦由六爻组成,上下两卦相叠,构成一幅象画,一种时空结构。六爻代表事物的发展阶段,也象征六种不同的处境与转变,从“初爻”之始动,到“上爻”之终极归藏。这种结构,为我们展示了:
• 一种人生的流程图
• 一种时间的分层编码
• 一种事件逻辑的展开可能
然而,这六爻之“定象”,也隐含了它的局限性:它只给出一个“快照”,一个横截面的判断,而非完整的演化链条。
就如一个梦的片段,并不等同于一整夜的梦境。
1.2 九爻结构:引入演化与时间维度
诗人老成提出,在原有六爻卦象之上,再加三爻,构成“九爻结构”,这是一次关键性的拓展。这不仅是爻数的增加,更是世界观的迁移:
• 从“固定结构” → 到“动态流程”
• 从“卦是答案” → 到“卦是路径”
九爻中,第一爻至第六爻,构成前卦,即一件事的“背景”或“源由”。
第四爻至第九爻,构成后卦,即一件事的“趋向”或“可能的结局”。
这中间有三爻重叠(第四、五、六爻),也就是“重影”的阶段——事物从一个旧结构,向另一个新结构转换的过渡地带。
诗性地说,这就像黎明前后交错的时辰,夜色尚未褪尽,晨光已然照临。卦,也因此获得了时间的维度。
1.3 后卦的另一种可能:未来的再生
而在某些特殊的推演中,“后卦”并不来自原九爻结构的第4至9爻,而是另行使用第7、8、9爻,再加入一个全新的三爻单元,形成后卦。
这意味着,未来不仅是当前的延伸,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再生组合”。就像人不一定只从过去走来,也可能因为一次意外、一次顿悟,而走上一条异质的新路。
在卦象结构上,这种再组合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弹性与象征深度。它模仿的是现实中不可预期的转折与跳跃。
1.4 从六十四卦到四千零九十六对“前后卦”
八卦有八种基本符号,组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之间两两组合(前卦 × 后卦),即为:
64 × 64 = 4096种“前后卦”组合
每一组前后卦,构成一个“对话框”:你从哪儿来,将往哪儿去。
这就像走在一条命运的长路上——你站在一处当下的风口,而风来自后方某一座山林,也将吹向前方某片未知的湖泊。
1.5 中卦的提出:转化的中间气候
真正的革新,是“中卦”的提出。
中卦并不是静态的中间点,而是前后卦之间产生张力、摩擦与流动所生成的中间态。老成设计的方法中,每对前后卦,可以衍生出八种可能的“中卦”,取决于:
• 前卦、后卦的象征张力
• 随机生成的变因(比如以数字法或程序模拟)
• 问卜者的心理状态与问题性质
就如两团气流相遇,会形成不同的天气:风暴?微风?雷雨?雾霭?——中卦,就是这种“心理与情境之气候”。
如此构成了:
4096对前后卦 × 8种中卦 = 32,768种“前—中—后”三卦路径
1.6 卦不再是“定论”,而是“旅程”
传统易经讲“变”,但结构上是“静态的卦中含变”。而九爻三卦系统,则将“变”真正地空间化 + 时间化:
阶段 | 象征 | 哲学意义 |
前卦 | 过去之因、当下结构、出发点 | 个人的过去、系统之初、背景问题 |
中卦 | 变化中的心理与选择 | 转化的气候、态度的调适、策略选择 |
后卦 | 潜在走向、未来结构 | 未来趋势、预期后果、隐含风险 |
这不只是一个占卜系统,更是一个人生模拟器。
它鼓励你这样提问:
• 我现在的问题从哪儿来?(前卦)
• 在变动中,我的可能方向是什么?(中卦)
• 如果我照目前的方式继续下去,会走向何方?(后卦)
每一个三卦组合,就是一次可视化的命运演练,一次心理与世界的对话。
结语:三卦之道,即“觉知之道”
老成九爻三卦系统的关键意义不在于“复杂”与“数量”,而在于它逼迫我们停下来思考变化中的逻辑。
一卦为一图像,三卦为一剧场。
人在其中演出、抉择、承受,并最终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和这出戏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