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飓风伊恩登陆佛罗里达州造成重创,而后又一路北上袭击各大东部沿海城市。我10月2号飞纽约的航班倒是未受飓风影响但接下来的大半个星期纽约都笼罩在一片凄风苦雨之中。女儿的公寓离Lincoln Center和中央公园都不远,交通便利生活方便。中央公园是每次去纽约的必到之处,对于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情就考虑徒步路线的我来说Hudson Yards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那里有一条我一直想走的trail: High Line
从住处第九大道一路南下30分钟即可到达Hudson Yards,难怪刚毕业的大学生情愿付高租金都要住曼哈顿的鸽子笼。目的地The High Line高线公园现在已经是纽约曼哈顿西界的一处真正的空中花园了。谁人想到这条由曾经运送肉品出哈德逊河港的专用城市铁轨,今天会被巧思地稍加设计与改造,成为了纽约客及观光客心中的城市新宠。这座蜿蜒在Chelsea地区的公园,沿河岸从Gansevoort街起头向北一直延伸到34街,原本的铁轨中间铺设了走道供行人穿梭,而保留下来的旧时铁轨零件和枕木等如今都成为两侧花圃的摆设,各色花丛灌木看似漫不经心地从行道两旁空间密布铺展,夹造出一条繁华绿意的植物走廊。据说High Line让Chelsea地区的房价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有没有城中网友在这附近买楼的呀?高线公园时而隐入楼筑,时而一览无余,也可以随意选择上下出口,使游客行于之中更为有趣和便利。比如你可随时下“线”去逛一下Chelsea Market或则悬浮小岛Little Island。设计师还在公园开阔处引入了现代灵感的座椅,喷泉,水渠,人们或静歇或畅谈,或让自己也融绘成了这高线一景。设计师之一的皮特.奥多夫功不可没。他以高线公园的铁路历史为设计灵感,保留了废弃铁轨整体的粗糙感,用了长得很高的草类,芦苇等多年生草本和灌木,呈现出如同从枕木与铁轨间自然生长出来一样的景观,营造出一派“野草丛生”的感觉,让身处钢筋水泥的居民们如饮甘泉枯木逢春享受自然。另一个必须要赞的事情便是高线公园的运营。看数据:每年1700万美元的运营成本,98%都必须由"Friends of High Line"通过筹款,捐助,企业合作,及经营类收入获得。换句话说是居民们的“在地精神”延伸出的共情核心价值打造维护了这一造福万民的沙漠绿洲。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段几十分钟的小trail成了世界旧城改造最成功的案例,没有之一。
因为我住uptown所以就近从终点的Hudson Yards出发一路想南。
Hudson Yards地标Vessel大松果
据说“看不到楼梯尽头”的Vessel体验相当奇妙,希望那不是大松果几起自杀事件的直接原因。Vessel疫情前就关着也没有再开的意思,可惜了。请问哪位网友上去过。
从Shopping Center看出去也是说不出地魔幻。
Shopping Center里有曼哈顿唯一一个室外观景台: The Egde(网图)亮点是摩天大楼,哈德逊河及对岸新泽西Skyline的完美组合。想看金色夕照的网友最好提前订好旁晚时段票,否则就跟我一样望楼兴叹了。
採菊Vessel下
新地标的座椅标新立异--一起荡秋千?
正式进入High Line, 先看到这个“Freedom's Stand“
“
几十年没有走铁路了突然有点怀旧。母校旁边的铁路也成网红打卡点了,好想回去走走。
介绍历史沿革
这个位置能比较完整地看到以Vessel为中心的Hudson Yards建筑群
”乱草丛生“
哈德逊河在右侧时隐时现
Art "Windy"
Art "The Baayfalls"
设计师要的就是这种”杂草丛生“的感觉
”杂草丛生“
Art "You Know Who I am"
悬浮岛Little Island 出现在右侧
悬浮岛更近了
(网照)去年5月开放的悬浮人工小岛由英国设计师Thomas Heatherwick担纲。耗资2.6亿美元,由上百个郁金香造型的混泥土盆柱错落相连,行成一片高低起伏的绿地。它主要想表达“A leaf floating on water"的理念,整体设计极具未来感。岛内建有露天剧场,亲子智能乐园及酷炫观景台。是曼哈顿当之无愧的沙漠绿洲!
我决定在此下”线“,上岛看看
过桥的时候Lower Manhattan建筑引入眼帘
露天圆形剧场,如非下雨真想坐下来好好休息一下。这里每周都举办室外音乐会和各种演出。
别小看这个人工岛很有点Rolling hill的意思。沿小径而上,登高远望,曼哈顿和哈德逊河的景色一览无余
小岛Cityview
Lower Manhattan的Skyline更完整了
俯瞰圆形罗马剧场
这张好有季节感,说明10月我来过!
跟人约好去East Village 附近一家泰餐吃饭。从悬浮岛出来我就不再上“线”啦。比今追昔感动永存!试想如果这条1930年的旧铁路在1980年被拆掉了呢?如果没有FHL组织的呼吁投入和大力支持保护呢?那就没有现在的Hudson Yards新地标,没有曼哈顿西界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当然就更没有国际设计和旧物重建的典范了。
谢谢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