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小视界

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探索集体无意识的大视界,超越自我小视界;
明了“我是谁”,领悟“谁是上帝”...
正文

超越小视界

(2024-09-12 17:23:45) 下一个

今天找回了搁浅五年的微信公众号,换了个新名“超越小视界”,一念之间就爱上了这个名字。

记得四年前在湾区看过一场当时火爆的梵高艺术展,名叫“Beyond Van Gogh (超越梵高)”。很享受那种妙不可言的浸入式体验,第一次领略到“Beyond” 这个普通词的神圣感。从此,这个“超越”的美好感觉就再也难忘了。

“小视界”又是怎么来的?我喜欢中文的谐音,因为很多谐音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世界=视界”,意味着世界的本质就是一个个不同的视界,即不同的世界观。现实世界里,小到家庭大到社会,永远有无休止的分歧和争斗,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人们无法理解而不能接受与自己不同的世界观。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自然规律,如果一个类群能够想象自己的视界和另一类群不一样的视界,不过是世界的一个侧面,都是“盲人摸象”,是否世界真相就不难想象,天下就容易太平了呢?

在美国流行的一个标志人性成熟的心态叫 “Non-judgemental(不判定)”,就是这样一个“超越”的境界。能想像别人与自己不同、甚至不理解的视界,即使不能接纳也不加判定。这等同于当代流行的大口号“开放思想”,没有人否认它的重要性,但却少有人记得住,更少人做得到。

“开放思想、激励创新”不仅仅是个空洞的口号。如果每个人都能认知自己的世界只是一个小小的视界,能够超越这个小视界,才有开放和创新的资本。

我非常喜欢爱因斯坦的哲学”视界”:“科学没有宗教是瘸子,宗教没有科学是瞎子”,“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能让世界圆起来。” 后人之所以难以超越他对世界的贡献,是很少有人能超越他的“大视界。”

人类有形的生命是短暂的,无形的精神才是永恒的。人类的意识总在追求有限生命的长寿,而在集体无意识里,都在追求人类精神生命的永生。这是为什么乔布斯以牺牲年轻的生命为代价,追求一个精神永恒的苹果。正如歌德所说:"我们希望能给予孩子的只有两个永恒的遗产:一个是根,另一个是翅膀。” 

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和记住 “超越小视界”,从自我认知开始,从理解、接纳到超越。超越自我,超越知识,超越想象....你能相信上帝创造了完美的世界,我也能想象人类创造了万能的上帝。我爱完美的上帝,更爱不完美而不断完善和超越的人类。不断超越,是人类这个小宇宙的集体使命,我们都是为此而生

感谢关注我的公众号“超越小视界”,和我的“狗与上帝”兴趣网站:www.dog-god.org. 一起探索鲜为人知的集体无意识大视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