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圈里面,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话题就是,印度人如何不堪,印度如果无耻,而且美国因为有大批的印度裔CEO而会被带到沟里去,各种言论,不一而足。
就事论事的说,很多列举的事实也是真实的,而且印度裔在西方国家(包括美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也是事实,个别企业(比如波音和英特尔)受到印度工程师的不良影响反过来影响了公司的发展也是事实。但是我不得不说,更多的评论是基于一种有色眼镜,甚至是偏见。
印度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混居的国家,其实和中国一样,印度人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印度人的文化丰富性,生活习惯的多元性,思维的多样性,完全不会少于中国人,如果我们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描述中国人,定义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那用那种一刀切的模式去定义印度人显然也是不可取的。
下面我以过去20多年,在几个不同的公司,熟悉并且共事过的印度人,尤其以我领导的印度小组为重点,聊聊我和印度人打交道的一些一手经验,也只是个人体验,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我供职于一个超大型医疗保险公司的IT部门,我们整个IT有大约四千多人,还有大约六千多的外包人员,我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是根据我的观察,其中大约70%左右都是印度裔,当然印度裔中又有三分之一是在美国,三分之二在印度,还有极少数在欧洲和亚洲其它国家。
我从两年前,作为PM,领导一个中型规模的产品组(人员从18到26不等),下面有三个小组,一个在印度班加罗尔,一个在爱尔兰,还有一个是美国为主,但是混合了美国和印度两地的工程师。下面我把几个不同的有代表性的印度人分别介绍一下,看看印度人的多元化(为了尊重隐私,都是initial)。
1. scrum master: SM
SM是个皮肤偏黑的印度小女孩,刚开始我还以为她是黑人,她的英文有点欧洲腔,但是却是在印度,问了以后才知道,她老家是印度南部,我个人估计是低种姓出生(当然我不会去问),但是她的英文很不错,干活也卖力,作为scrum master每次都能一追到底,不会让team leader费心去沟通进展。属于很踏实肯干,也配合领导的那种。
2. front end developer: SK
SK是来自新德里的印度小叔,喜欢讲咖喱味的笑话,但是干活比较糊弄,而且抱怨还挺多,但是组织观念极强,对于领导非常尊重(但是不一定是干活配合),因为和一个外包的起了冲突,team leader很难办,找到我,我了解后建议留下那个外包的,把这个SK推荐给其它组去了,属于典型的夸夸其谈,但是干事不得力的那种印度人
3. back end developer: VK
VK的base是在印度的Hyderabad(一个和班加罗尔齐名的IT中心),他人非常聪明,英语一般,学习能力也强,但是有点懒,喜欢为自己的拖延找借口,不过还是能在高压下,最后一刻完成任务。属于那种比较慵懒型的印度人,但是基础很扎实,能力不弱,需要加大管理力度才能出活。
4. team leader: PV
PV是我下面的一个team leader,他的能力很强,但是有点死板,说话也不拘言笑,在1对1的meeting中,我了解到他的家庭背景是大学老师,从小也是那种高压型的教育,让他有点内向。属于典型的中规中矩的印度人,凡事讲究规矩,对于项目的把控能力也比较强,唯一的缺点就是沟通比较慢热。
5. GM: MJ
MJ是base在美国中部,一个年过55的中年印度大叔,和我算是平级,但是他人非常灵活,头脑清晰,有大局观,对了他是锡克人,也读过MBA,算是典型的印度传统晋升路径,不过他的两个孩子都已经大学毕业,一个继续学医,一个则是选择去法国学习做法餐,和我们中国人类似,都是第一代勤勤恳恳,第二代有点自我实现。我和他私交不错,他就属于那种典型的印度裔第一代移民,和我们华人第一代移民有很多的相似性。
6. SRE: DV
DV是SRE team的小头头,他是印度人,但是却是少数民族穆斯林,所以他是不庆祝很多其它印度教的节日的,在印度人圈子里面也属于少数派,而是和巴基斯坦人的圈子交流更多(他自己告诉我的),可见宗教很多时候是跨越国界的,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在美国很多时候也是和谐相处的。但是他的工作方式有点问题,就是救火队式的工作,那里有大问题扑到哪里,对于他手下的工程师好像他的管控能力不够。DV属于非典型的印度人,穆斯林,少数族裔,工作能力没有问题,但是管理能力有点弱。
除了上面这些最近几年共事的印度裔,还有两个印度人我想要提一下,都是我认识多年的朋友。
7. doctor: GK
GK是个小儿科医生,曾经是我家孩子的医生,后来他儿子和我家老二是同学,逐渐比较熟悉,也去过他家几次。他家应该是印度高种姓的那种,因为他老婆是那种很白的印度人,打扮也很精致,家里结合了印度传统和西方元素,两个孩子的教育也很严格(现在他的儿子在大学读工程,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学的心理学)。GK也是典型的印度第一代移民,保持印度传统的同时,对于美国的社区参与度比较高,他的办公室里面有各种做义工的证书,聊天的话题也大多是社区的发展和建设,他对于融入社区是身体力行的。
8. CEO: KB
KB是以前我一个公司的老板,属于印度学霸开挂那种,年纪轻轻就在美国读完工程博士,后来到华尔街工作几年,再业余读了一个MBA,到我们公司时,不过35左右,就直接做了director的位置,他人非常sharp,对于技术和商业两个方面都非常敏锐,不同于多数技术出身的工程师对于商业和用户不敏感,他有着很强的用户服务意识,我在他手下工作过一年多,他私下和我交流时就建议我多关注公司的大局和客户,可惜我个人的兴趣不是管理,也就没有太在意,不过他的用意还是好的。后来他被另外一个公司挖过去,从CTO做起,几年后成为了CEO,他还私下邀请我跳槽,不过因为要搬家可能影响孩子学习为理由婉拒了他的邀请。
KB可能是那种华人圈里讨论最多的那种典型印度裔上升范例,理工科出身,MBA加持,从公司基层做起,但是非常注重技术和商业的结合,敢于承担责任,解决棘手的问题,所以能够在企业中快速升级也是有道理的,当然这种印度人其实也是极少数的。
对了,有关种姓制度可能是很多华人对于印度人的根深蒂固的影响,认为印度人大多数都是生活在种姓制度的无形大网中,可以说它是有一定的依据的,但是以印度广袤的国土,众多的种族和人口,以我个人和印度人的交流中发现,其实种姓制度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一些偏远地区,越是发达一点,或者开放一点的地区,种姓制度的影响越小,印度也在经历中国那种,全民向钱看的过程,种姓制度已经逐渐被更加普世的价值观代替,而且是影响越来越小了。
好了,讲了这么多的印度人的个例,我最后总结一下为什么我们华人对于印度人有一些习惯性的偏见。一些中国人对印度人的看法和歧视是复杂的,往往源于文化误解、历史偏见和直接互动有限。以下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关键因素的分析:
1. 历史和媒体影响
媒体刻板印象:中国媒体和流行文化偶尔会强化人们对印度卫生、贫困或文化落后的刻板印象。这些描述会创造并延续负面印象。
民族主义叙事:历史紧张局势,如 1962 年的中印战争和持续的边界争端,有时会导致民族主义言论以负面的眼光看待印度。这加剧了相互猜疑和不信任。
2. 经济和社会比较
发展差距:一些中国人认为,与中国在中央集权政府下的快速经济发展相比,印度的民主制度效率低下。他们可能会将印度较慢的基础设施发展与中国自身的成就进行对比,但往往没有充分了解民主国家面临的挑战。
城市化与卫生:误解往往源于将中国发达城市与印度媒体对贫民窟或拥挤地区的描述进行视觉比较,从而导致对印度清洁度或城市规划产生偏见。
3. 互动有限
文化隔离:尽管地理位置相近,但普通中国人和印度人之间的互动相对较少。这种缺乏个人联系导致刻板印象持续存在而不受挑战。
语言障碍:语言和文化差异会阻碍相互理解,从而为基于有限信息的偏见留下空间。
4. 社会结构
肤色偏见:与许多受殖民历史影响的社会一样,中国也存在肤色歧视的暗流。深色皮肤有时会受到歧视,这种偏见延伸到对印度人的看法。
阶级和地位观点:在某些情况下,中国某些地区的印度劳工或服务人员的存在强化了基于阶级的刻板印象。
5. 对文化的误解
宗教差异:许多中国人可能不理解印度的文化和宗教多样性,往往将其简单化为与印度教或过时习俗紧密相连的单一社会。
饮食习惯:印度的素食主义或其他饮食习惯有时会被中国人视为奇怪或限制性的,因为中国人认为肉类消费是富裕的地位象征。
In 2024, the population of India by religion is estimated to be: - Jainism: 0.4% of the population
- No religion: 0.25% of the population
- Hinduism: 79.8% of the population, or about 1.093 billion people
- Islam: 14.2% of the population
- Christianity: 2.38% of the population
- Sikhism: 1.7% of the population
- Buddhism: 0.7% of the population
- Animism/Adivasi: 0.5% of the population
India has the world's largest Hindu population, but it also has a large Muslim population and many other religious minorities. The country's religious diversity is celebrated in its many public holidays.
而要消除这些误解和偏见的有效方式,就如同如何消除中美的误解和偏见一样,无外乎是
促进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对印度多样性、历史和成就的认识可以打破刻板印象。
媒体合作:鼓励媒体积极报道和促进文化交流可以建立相互理解。
个人互动:通过旅游、教育和商业扩大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可以打破孤立形成的偏见。
关注共同点:强调共同的挑战和成就,例如历史上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和现代对全球影响力的渴望,可以培养同理心。
总的来说,我们华人对于印度人的偏见根源在于缺乏理解和接触。促进互动和准确展现彼此的文化对于弥合两个社会之间的差距大有裨益。如果真的要了解一个印度人,可以试着真心实意和印度人做朋友,在生活中逐渐了解他们。
他们确实会有不少问题,比如卫生习惯确实让人望而却步。
但是他们在美欧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优秀人才确实不少,再怎样,这个文化还是输出了很多干事的人,努力向上的人,还是客观看待吧!
United Health CEO 被gun down 难道对
黑心的医疗公司高管们没有任何警示作用?!
包括你自己:还精心制作如此鸿篇大论为把
美国的医疗公司IT大规模外包印度开脱罪责!
没有公德,钻空子,不卫生,绝不认错,
胡搅蛮缠具有甘地般的韧性。
还在印度人占99%的组工作过。他们很团结,互相帮忙,互相遮丑,真好啊。
难道用不起老美IT么?干嘛要外包给印度?!
医疗涉及到人命关天,难道那么安心任由印度人
草菅人命?医疗公司CEO们太心黑啦!
医疗公司CEO们都跟UnitedHealth 一样么?!
UnitedHealth CEO says U.S. health system
'needs to function better'
https://www.nbcnews.com/news/amp/rcna187980
波音外包737 Max的飞行控制系统 MCAS 给印度
已酿成几百人丧生之惨剧!米国人该醒醒啦!!
"Boeing Is Hiring 20 Times More Engineers
From India As US …”
https://www.reddit.com/r/WorkReform/comments/1eypo5k/boeing_is_hiring_20_times_more_engineers_from/?rdt=45215
做出的的工程分析,不是完全依据已知的数据,
而是揣摩美国铝业ALCOA的项目经理们希望达到
什么样的目标,然后印度工程师随意改动工程分析
结果,那帮拥有MBA老美项目经理们根本不懂而
受骗,看了印度人编造的谎言(却是老美想要的
结果)而大喜过望。
想想看:ALCOA 能不衰败么?!
给印度的TATA 集团,大批的IIT (印度理工)工程师
被派往美国,由美国的工程师们手把手教如何做
工程设计/分析!ALCOA 从此在衰败的道上一路狂奔!
ALCOA 的股票从2007年的>$97 美刀一路下跌至现在
不足$40 美刀。
就是印度的两家公司 HCL 和 Cyient 开发的!
此一外包就为波音省了$20 Billion 美刀!
波音CEO在美国会听证会上刻意隐藏了这一事实。
737 Max faults blamed on Indian companies HCL, Cyient engineers;
- BusinessToday
https://www.businesstoday.in/industry/aviation/story/737-max-faults-blamed-on-hcl-cyient-engineers-boeing-refutes-207451-2019-06-29
退休前,有过不少印裔同事,我家也曾经有过一个印裔邻居。绝大部分同事受过很好的专业教育,和几个较熟的印裔同事朋友聊天中也了解到,他们的家庭背景也很好,因此,不一定有代表性。但总的感觉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很能干,不仅聪明也实干。当然,也有过极少数是富家子弟,到加拿大完全是镀金,有点类似国内出来的一些吊儿郎当的富二代,华而不实,投机取巧的行为可恨,而且具有很强的等级观念。对一位前邻居感觉不是十分满意,丈夫十分努力,先后在几个大型连锁店当经理,但太太比较懒惰,家里乱七八糟,也不太注意小孩的教育。其实,这不就有如我们自己华人社会?
当然,近几年来,加拿大媒体(尤其是中文媒体)报道印度人大增,负面影响很多。我很少去市中心,居民区依然以欧裔人为主,印裔少见,所以对于新变化了解不多。
印度人提携印度人的确是个问题,但是也要看公司的整体风气,至少在我们公司,从高层开始还是很重视diversity的,所以虽然华人算是IT里面的少数民族,但是还是有机会,好像通常华人对于position promotion也没有那么aggress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