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为相心为师

记录生活点滴,抒写人间情缘
正文

从改用洋名说开去

(2018-10-25 11:18:33) 下一个

 

 

我的朋友李中华巳经在一家老牌的大公司工作多年,上次升职是差不多十年前的事了。近来看到原来自己的手下的名头都比自己高了,心里有点忿忿不平,瞧自己工作那么辛苦努力,干得也不错,为什么就得不到上司的赏识呢?上上下下找原因,终于发现可能跟自己那一看就知是中国人的名字有关。随后就启动了改名程序,经过一番思考将自己大名改成“David Lee”,并立即要求公司的人事部为自己正名,去你的李中华,这十几年真是害得我好苦呀!

 

周一上班时David就开始用新名头给上上下下发E妹儿,头儿一看怎么平白无故地冒出个李将军的后代来,最近组里也没招新人啊。再一看自己原来的得力干将李中华怎么在组里消失了,当头脑瓜就是好使,马上反映过来,于是打电话跟原来的李中华现在的“David Lee”核实,然后还发了一个正式文给生产部门以视正听,免得再添不必要的麻烦。这老兄在洋名的包装下,觉得所有的障碍都没有了,年底升职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没想到中间公司来了个大重组,他的部门被取消,升职没戏,还不得已到自己以前死活瞧不上的老印组里去接受领导,看来洋名也不好使哩。

 

无独有偶,好友杨建设的太太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大学录取对咱们中国小孩存在明显的名字岐视,录取达人一看见具有中国风味的姓氏就另眼相看,真接扔垃圾堆里的可能性大增。杨太太一想自己的孩子聪明成绩好,照学校的排名及以往的经验,正常情况上所好学校应该是顺里成章的事,可不能让这不招人待见的中国姓影响儿女前途,于是快马加鞭将儿女的姓从Yang改成Young。从此一儿一女正式成为Steve Young Laura Young,以名字看似乎是和中国彻底脱钩了。

 

让杨太太感到不快的是,后来众多名校又增加了交申请后进行面试的一环,那怕名字再有洋味,面试人给做个注解什么的是不是更显得不伦不类,惹人注目呢?他儿子尽管申请了不少名校,最后都不了了之,可能名字牵頭,她儿子最后去了美式橄榄球明星Steve Young的母校Brighum Young University。女儿后来却真如其愿进了东部的一所名校,不知道洋名是否助了一臂之力?

 

看看历史可以发现咱国人热衷田用洋名还真是由来有咱呢。济世安民的周恩来(John Knight)和邓小平(俄文名:多佐罗)用过,台湾名人马英九(Mark Ma). 宋楚瑜(James Song)用过,现代风云人物马云,李彦宏....也是洋名应有尽有不落人后。在国内时上个英语口语班,口语没学怎地,却被硬生生地绑上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洋名字。近年来,洋名字更成为一种时尚,没有个洋名似乎没跟上这个朝代似的。

 

一次跟一群白人同事聊天时,他们说一看不是典型老美的名姓的,就会有思想准备听难懂的英语及看语法用词不够准确的邮件。我好奇地问他们有何感想,他们说这大正常不过了,如果他们到中国,说的写的一定会更离谱,真还有些为我们的设身处地着想哟。你看被咱们嫌弃的中文名还有护身符的功用呢,当然你要是再用流利的英语来震震他们就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了。最不理想的是揣着一百分????的洋名,却说着三瓜两枣式的英文,给别人的感受就像托福考了满分却听不懂洋人说话如出一辙呢。

 

其实风行的洋名有限,老美本身重名就很多,往往还得加姓来区别。跟他们争名夺姓,带来的方便比引起的麻烦不见得有胜算。咱们的中文名可能初时被他们叫起来不那么柔和,久而久之也就顺耳了,没准让他们适应适应也未尝不是中文走向世界的好开端呢。那一天他们叫我们的名字既标准又悦耳时,说明我们祖国真正是强中之中了。咱名咱姓,受之父母,源自先人,有定有律,不要轻易放弃,古人还讲究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呢。

 

有一个让人奇怪的是,很少见到来美的印度人改用洋名的事例,即便他们的名字又长又难叫,他们也不离不弃始终如一,顶多就是把冗长的名字筒化一下,基本上没有就地取材换上个洋名来让老美叫得朗朗上口的。怪名奇字他们往往引以为荣,还时不时跟我们介绍介绍其名字的历史渊源,跟神人或仙女有直接联系什么的。上自老印在美的名人高就如谷歌现时的CEO及花旗的前印裔总载,下至我们身边的普通阿三同事大都如此。平常咱国人聊起老印就会说被长时间殖民的他们奴性十足,唯白人马首是瞻,但从用洋名的这一小事上,看得出来我们崇洋媚外的劲头更足,软骨病比老印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呢。不信你看看周围的老中老印,是不是应征了这一事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