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自语

半路出家,不要嫌我老矣,但愿还有余热发光,秋末凉意已去,寒冬悄悄走来,我喜欢梅花的骨气,不媚,不艳,不俗,不娇,一片白雪几点红
个人资料
许楠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国不倒翁--黄奇帆其人其“思”

(2020-03-30 11:46:19) 下一个

《中国不倒翁---黄奇帆其人其“思”》

原创:耀楠 (自由撰稿人)

洛杉矶

2020-3-30

今天很想谈谈黄奇帆这个人及思想。黄奇帆比习近平大一岁,工农兵学员。当我们这一波五零后,前六零后都埋头赶着复习高考时,1977年黄奇帆正好毕业了进到工厂当技术员。为人圆滑的他 ,在工厂很吃得开,再加上精明能干。这两个条件正好符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急需人才的要求,差不多在而立之年就走上从政之路。

十多年的火拼式的努力,九十年代中期就进入上海核心领导阶层。跨过二十一世纪初。他越界登上山城副市长宝座,以分管财政金融而闻名天下。十年山城甘当副手,忍辱负重,不强人前,先后与国家领导人汪洋,张德江,以及老薄共事过。

值得一提应该是与老薄搭档期间,表现十分抢眼,不是因为唱红打黑紧跟老薄,从不落后,而且在山城土地与人口改革上颇有成效,可谓独树一帜,领先全国。很遗憾人生遇到一个损友。2012年在北京人大会上,一颗光秃秃的脑袋上,留着几根长发,横在高悬的额头上,坐在夸夸其谈的老薄身边,一副毕恭毕敬的谦卑模样,给人留下非常深刻印象。当老薄锒铛之时,所有人都为黄奇帆捏一把汗,老大出事了,老二能切割的了吗?华夏总有奇人奇事出现,也许是运气,也许是老天有眼,他还是中国难得一见的人才吧,不过,我想这些都是次要因素,关键是他懂得做人,把人字真正读懂了。在中国上下五千年没有几个,我想他算上一个。

在山摇地动的重庆,他辅左时任副总理的张德江稳住了山城,稳定经济。治理市政丰功伟业,再一次把他的历史地位垫高了一寸。当岁月把他推到六十五岁关口,黄奇帆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奋斗十六年的重庆。

虽然现在成为人大一位财经届高级顾问。以他对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深刻理解 ,以及亲身体验,自然有说不完的改革故事。

我们的镜头拍不到他太久以前的思想脉络,也没有太多必要花时间啰嗦。

就看看最近两年吧。最引起社会反响的是在2018年,2019年,分别发表了关于中美贸易战何去何从,和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文章。

在中美贸易战何去何从这篇文章里,黄奇帆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路径,总结了四点,其中讲到先沿海后内地,先加工后生产,先引进技术,后聚落形成,以及合纵联横全面发展,这个总结可以说非常的到位。不管是实践角度,还是从理论上,都超越了中国五十人经济论坛对中国改革开放所做出的总结。

当他在谈到中美关系的时候,提到的观点超出我的意料,似乎与他过往稳重的思维不太吻合,感觉到了这把年纪了,怎么思想还掉进“京城大染缸”里面去了。这一点不大理解。

黄奇帆认为,美国就是从一开始要逼着中国往死里打,直到打死为止。中美关系这是当今全球最关注,也是最难解的问题。如何正确理解中美关系,我想引用中国的老朋友基辛格博士的一句话“中美再也回不到过去了”。这句话是2018年他在北京与中央领导人会面时说了一句最重要的话。

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并不意味着美国一定把中国打死。“打死”的说法 带有非常强烈的种族主义情绪在当中,如果黄奇帆是为迎合两年前,中国正在刮起一场反美反帝风潮。说实在,黄奇帆人生地位本来可以圆满收场,但是,如今却出现晚节不保了。

“打死”说法,首先即不客观,也不实际,更是不可能。中国早已经不是二十年前的中国。当然,这一点黄奇帆不是不知道,他都了解。那他为什么要提出“打死”说法呢?我估计是在警告国内一批还在做梦的人,因为这些人在梦想,以现有中国体制,中美关系还有机会走向美好的未来。现在大家不和,那就像谈恋爱双方闹一点脾气,时间一过,男方送一束红玫瑰,女方煮一碗皮蛋瘦肉粥,双方就会和好如初,因为双方还是彼此相爱的。如果出于这个思路,本人十分认同这个警醒的提法。

可是,从文章中演绎过程,黄奇帆似乎并不是在做警醒的工作,而是,在催生某一种力量出来,加速中美脱钩。如果是这种想法,那是非常危险的。虽然,中美看起来走不到一块儿,但是,这个世界正在以不可知,不让知的方式,改变着世界格局,翻转着全球化的趋势,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美国不能,中国也不能。在这样背景下,不是述说“打死”的重要性,而是,要唤醒沉睡的一批人。

中国需要改革,没有改革中国就是死路一条。这是邓小平说的。什么意思呢?中国不是一再强调改革吗?这还用说吗?现在遇到的问题是真改革,还是假改革。因为中国已经走在历史的大节点。面前横着一条很大,很大的沟,越过了,中国继续稳定发展一百年,没有问题。越不过了,落在沟中,中国要从沟里爬出来还要再花上八十年,而不是四十年。因为过去四十年中国遇上过去两百年来大好时机,这是中国的运气。现在这运气没有了。曾经的同情,热心,如今换来了嫉妒,攻歼的眼神,曾经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凡是资本进入中国无往不利,四十年让资本家明白一个道理,中国政治风险超过经济风险。中国必须担心为什么现在国际资本徘徊在中国大门之外。这是中国改革必须回答的问题。

再看黄奇帆这篇文章,《全球流动性涌向中国市场是大概率事件》更是让我心里凉了一半。

这篇文章通篇没有什么地方值得关注,只不过是一种政治性的宣示,或者说一种信心喊话而已。黄奇帆如果不是人老了,思维出现混乱,那就是染缸里的水太稠了。

疫情之后,中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第一,全球化有可能到此为止,中国受益于全球化,中国全球供应链依托于全球化,中国技术聚落形成仰赖于全球化,????中国资本配置建立在全球化之上。如果全球化进程受阻,对中国而言,无疑是在中国大地上投放一颗重型炸弹。其影响超过广岛的两颗原子弹。中国改革正是需要聚焦在全球化之上,而不是只看见国际资本流向,那对中国来说,只是小菜一碟,真正能不能让中国人吃饱,吃好,还是全球化这一碗佛跳墙。

第二,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是现在才开始,而是,在此之前的几年中,L型经济运行模式都在警示大家,中国下行速度还在继续。这场疫情只是雪上加霜。对于这一点黄奇帆在文章中并没有看到。当所有人都受到疫情影响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所有人也都睁大眼睛看中国。我们千万不能犯关起门来自弹自唱。那是百害而无一利。首先,中小企业在前三年,发展绿色工业的大旗下,全国一刀切,不知倒闭了多少中小企业。这里并不是批评绿色工业政策,而是对于一刀切深恶痛绝,这是一批中小企业家的心声。改革家们你们曾经听过这样呼吁吗?前不久国内一家调查机构,对不到一千家中小企业展开调查,有80%中小企业撑不过三个月。血淋淋,活生生的数字都在警告政府,警告经济学家必须对此作出回答。

第三,欧美正在被新冠病毒肆虐,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大量外贸订单取消了,中国供应链正在面临断链的危机。疫情不仅仅影响订单,这还是小事,还是暂时的困难,只要疫情离开了,还有机会回来。现在欧美面临着更大的毁灭性的经济危机在于人们消费严重萎缩,这是对经济伤害才是长期的。不要认为欧美消费减少与中国没有关系。恰恰相反,欧美消费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中国还是制造大国,欧美人没有了消费能力,中国生产出来东西谁来买啊。依靠中国内需,这的确是一种选择,大家翻一番身上口袋,你有多少消费能力呢?

第四,国内失业正是这一次影响对中国政治经济伤害最大的地方,中国拥有超过两亿以上中产阶级,这一批七零后,八零后都背着繁重的房贷压力,短期没有工作,政府还可以帮助,银行可以延期还贷,但是,一旦失业时间超过半年,在中国没有完善的失业金制度之下,失业潮涌现,难道全世界看不见吗?所以,我为黄奇帆在这里说这些话感到羞愧。作为一名敢说自己观点的经济学家,不能自弹自唱,而要放眼世界。

本来还有几点可以谈。不过,今天已经谈了太多了。现在要去收拾院子了。

黄奇帆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官场秀才,不过,也许是年纪大了关系,思路经常会短路,这也是可以理解。如果说黄奇帆自己觉得的确脑袋瓜不好使唤了,还是少说比较好。留住昨天的碧海蓝天,不要等到暴风雨来临时,被淋坏了身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harry-1092 回复 悄悄话 good
嘎德 回复 悄悄话 作者如果懂英文,那多看看美国贸易政策制定者Peter Navarro 的长篇大作 “Death by China “,就会了解美国目前对中国的政策思路了。蒙在鼓里,不学习了解对方的思路,不抬头看看世界,是当年大清的下场。
嘎德 回复 悄悄话 “打死说法,首先即不客观,也不实际,更是不可能。”

黄只是说美国有“打死”想法,没有说这是“实际”和“可能”的。本文作者先歪曲黄的观点,然后加以批判,犯了最基本的逻辑错误。
kongshijie 回复 悄悄话 美国要的是垄断, 中国要的是平起平坐。 美国要打死中国不是说要消灭中国, 而是要中国当跟班而不是竞争者。如果中国好好地当原料供应者,产品加工者, 成品消费者, 美国是不会找中国麻烦的。
飞来寺 回复 悄悄话 赞同对黄奇帆的评价。原来对老蒋有一句话:“胜不离川”,说他不该离开四川重庆。黄也一样,离开重庆后就不灵光了。还是看世界的眼光不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