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诗歌的路上
—— 写作心得分享
文/静语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参加这次诗友的聚会、和新老朋友见面交流。不论您是写诗还是读诗,我们都是行走在诗歌的路上。首先感谢枫舟的精心组织和开心果、Sally的热情款待;前面几位老师的分享很精彩,也让我受益匪浅。接下来我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我的写作心得。这些体会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不妥之处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简单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静语。我一直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学生时代就喜欢阅读和写作,在加拿大安定下来后有机会可以继续写写东西。由于需要工作和照顾家庭,没有太多的时间,目前写作基本上侧重在诗歌、散文和小小说,作品大多发表在北美和国内的报刊杂志及文集上。
现在有许多的诗歌微信群,不知道大家是否会认真地读里面的作品?是否有种全民都在写诗的感觉?为什么呢?人是需要表达的。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下,诗歌似乎成为了人类简短表达自我的方式。
诗歌的创作语言上有什么特色?怎么提高自己的诗歌写作水平呢?就这两个问题,接下来我会粗浅地谈谈自己对现代诗写作的一点个人体会。
首先,诗歌的语言是美妙的,比如语言的跳跃性和灵活性。诗歌讲究意象和通感,作者运用独特的个体感受通过借代、联想、比拟等等手法,用凝练的语言通过意象表达出丰富而又复杂的思想和感情。比如徐志摩的“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诗句情景交融,你会和作者一起进入一幅唯美的心灵画卷。痖弦的“你以夜色洗脸,和影子搏斗”极具象征性,写出了对现实阴暗面抗争和反思的心境。我在“听茶”这首诗里写到“汗水一点点晕染成了肥沃的土地”,这样写不仅会增加诗句的画面感,成长中的辛勤也在中国画的写意中灵动地表现了出来。
当你体会到了诗歌独特的意象美和不依循语法结构的语言美时,当你能体会到一首诗即便没有押韵、也有其内在音乐性的节奏感时,恐怕你就能区别诗歌与分行文字的区别了。如果一个诗人说“秋天菊过了”,是否还会有人纠正他的语法,改为是“秋天的菊花已经开过了“呢?
记得北岛有首“生活”的诗就一个字,“网”。大家的感受是什么,是不是回味无穷,会让你思考很多?看似简单的字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受,视角独特又让人产生共鸣。大众的卡拉OK谁都可以唱;如果有人记录,一些凌乱的文字,有人也愿意称之为诗。那么怎么提高自己的诗歌写作水平呢?
第一,多读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作品不仅能让自己体会到诗歌中美的意境和独特的语言运用,也会给我们带来启迪、丰富我们的认知、帮助提高自己作品的思想性。我说的优秀作品不仅指近体诗和现代诗,小说、散文、历史、哲学等等的书籍都可以帮助一个写作者增加自己作品的底蕴。写作不仅要有好的语言文字基础,一篇佳作还需要具有吸引人的构思和立意。如果发现自己的语言比较贫乏,思想内容不够丰厚,通过阅读可以有所帮助和提高。
第二,写作离不开生活,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独特性和意义,学会独立思考。比如写秋天,一位写作者会想到什么?丰收、树叶的绚烂和斑斓、落叶的惆怅,等等。如果大家都这么写,读者满眼都是重复的话、没有新意和深度,谁会愿意为这样的作品停留呢?观察生活,在观察中思考会让你写出常人不易洞察的另一面。比如发现热闹繁华下人云亦云的虚伪或者悲凉;小人物个体的沧桑与时代、社会的关系;沉默无语中旁人难以发现的隐忍和善良等等。发现生活中事物背后的真实性和人性灵魂中的真相,才能使作品不再停留于表面而缺乏深度。
第三,好的作品要有思想性。我个人很关注作品的思想性。如果作者的文字功底很好,只是把事物描写得无论是淋漓尽致的唯美,还是青梅添袖香的飘逸,却不能给我带来情感上的融入或者比较深入的思考和启迪的话,会让我觉得这样作品缺乏精神层面的深度,比较轻飘没有质感和回味,感到有些惋惜。读不到多层次的情感,看不到丰富而新颖的思想性的表达,就很难让人愿意一读再读。
写作涉及的方面很广,由于时间关系,我就先聊这么多。大家都是行走在诗歌的路上,以后还会有机会再交流。我个人是一位业余写作爱好者,写作时间并不长,关于写作也在不断探索锤炼中,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多多包涵。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静语,本名刘欣。医学专业免疫学硕士。作品曾获中国青年诗歌大赛奖及入围美国法拉盛诗歌节。为华诗会及加拿大中国笔会会员、多伦多诗友会副会长、海外五洲诗轩副社长。其诗歌、散文、小说发表于《中国日报》、《世界日报》、《国际日报》、《侨报》、《长江诗歌》、《精短散文佳篇荟萃2018》、《中国朦胧诗2018卷》等多种报刊、文集及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