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SUDreamers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回顾二十年前移民的前夜:如今天各一方,众人探讨是否回国定居

(2025-02-09 12:22:58) 下一个



上图是我二十年前移民前夜在我家聚会的照片,一群朋友来跟我道别。最左边的是在农业大学当外教的伊朗朋友法提玛,她又带来另外两个来北京旅游的伊朗女子。记得那两个伊朗女子来我家后左顾右盼,赞叹不已,道:“中国的生活很好啊,为什么要移民?”

是的,关起门来,我家里应有尽有,论家具、电器、装修装饰,没觉得就一定比欧美同龄人家里差,甚至还比他们强。我记得有英国人、法国人、希腊人、芬兰人等来我家,啧啧称赞、叹为观止,因为他们心目中中国人家里应该和印度一样破败不堪、乱堆乱放。

伊朗人不理解我们究竟要逃离什么,追求什么。

关了门待在家里是欧美水平。打开门则回到了第三世界——楼上邻居把大白菜堆到了我家门口。我客客气气问那老太太,为何自家白菜放公共楼道里。她倒是客气地说:“你要吗?随便拿。”

六楼那家人马桶堵了,大便直接拉到塑料袋里,从阳台上挥手抛到楼下。物业和业租义愤填膺,找到那家人理论,据说是为数不多的外地人——印象中好像是江西的。我们这个小区大多数是崇文区、宣武区的拆迁户,老北京对外地人都颇有微词。

一流浪狗怀孕生产,自己在小区某处搭了一个窝,下了一堆可爱的小崽。我们小区保安点了一把火扔了进去,烧死了一家数口,尸骨难收。业主自发制作了花圈、悼词、告示,贴到了小区布告栏上,我才知晓。随后那门卫被开除。

这就是我当年住的才三年新的朝阳区小区。

因为不满现状,又折腾一番换到了另一处更显高大上的小区,以为能过上更为体面的生活,谁知最后还不如上一个小区。

第二处房子,卖的时候我毫不心疼——赶紧卖了,了却心事。亲友都可惜我卖便宜了,我无所谓。因为我卖的时候便宜,加元那时候兑人民币也超便宜,一加元是4.5人民币。

国外转了一圈,有了方方面面对比,总感觉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有得有失。

我宁可物业费多交一些,也要住得体面一些——要有酒店般的大堂、走廊;不想再看见走廊和楼道里的白菜、大葱、鞋子;不想再看见阳台上飘着万国旗。再高大上的一线现代都市,只要一晒被子、床单、衣物,立马就有降临第三世界的感觉。

记得换加拿大护照那一阵子,要把中国护照交给移民局算居住日子,一天不差。我事先算好了,所以只过要求的天数一两天而已。移民局一白女人退化我护照时候道:“我们就希望你们多在这里住,你们都不肯住。”

是的,中国移民来了最初都是两头跑,中国那边割舍不下,掐算好日子,刚能维持枫叶卡即可。多数人拿了护照便彻底回国。

可是现在,弹指一挥间二十年过去了,中国肯定跟进步了,很多人提出回流定居。有这念头,但是也有很多现实问题不得不考虑。故宫让带狗进去吗?地铁让带狗吗?高铁让带狗吗?餐厅让带狗吗?国家大剧院让带狗吗?这都是问题。而这在欧美发达国家都不是问题。

去了八、九次纽约,每次都带泰迪宝宝看百老汇音乐剧、大都会歌剧,参观大都会博物馆,形影不离。上次大都会博物馆员工走到我和宝宝跟前,道:“谢谢你把它带来!” 上次去大都会歌剧院,检票员纷纷过来问宝宝:“你也是男高音吗?” 还祝愿它:“希望你今天晚上喜欢我们的演出。”

看歌剧可够长的,因为中场休息有两次,有一个中场休息时间长达45分钟,可是宝宝就那么不吭不响陪了我三个多小时。记得以前常常去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湖广会馆,多少观众都要忍不住唠嗑、打手机,还不如宝宝的素质。

虽然北京爱狗人士逐渐与国际接轨,但总体“狗性化”的水平远未到我习惯的标准。多年前我朝阳区的小区保安放火烧死一窝狗的那一幕,至今还给我留下恐怖至极的印象。而且,那小区门口就有一家生意兴隆的狗肉火锅店,他家常年搜捕流浪狗,给顾客提供锅中美味。

记得有一次小区附近阴沟里一只流浪小奶狗在扒剩饭。朋友张立新开车来我家做客,我撺掇她收养了小狗,还带她去宠物店洗澡、美容、驱虫。因为发现地点在郭家场,于是给小狗取名叫小郭。

不出三两个月,问张立新:“小郭如何了?” 她无动于衷道:“死了!”

我就知道会有这一天,因为他们养狗就跟养个蚂蚁、蟑螂一样,死活根本就无所谓。我二哥二嫂养狗也差不多,从不让狗进家,而是弄了个烂纸箱子,扔些破棉絮在里面,每天夜里就让狗睡在那里,即便是寒冬腊月。每次我妈去他们家,那只狗会陪我妈去公交车站。但是他们随便散养,不遛狗,不栓狗绳,有一天狗被汽车撞死了。之后,他们一家人一滴泪都未落,还觉得少了点儿累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